華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華生——萬科獨董、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目錄 |
華生,1953年生。1986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現任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市僑聯副主席,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
1968年到蘇北淮安下鄉插隊務農,曾當過工人、車間主任;
1978年至1982年在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2年至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財政系學習,獲碩士學位;
1984年9月,在浙江德清縣莫乾山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中青年經濟改革理論研討會上,當時仍在攻讀碩士學位的華生與同伴一起,在國內最早提出並系統論證了雙軌制價格改革的思路,並作為會議代表之一向中央財經小組秘書長張勁夫同志做了彙報,後被國務院採納,這項改革是對我國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重要歷史性突破,華生因此一舉成名;
1985年開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曾任微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全國青聯委員,同時參加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後師從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獲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6年,時年33歲的華生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同年,他又提出建立獨立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企業經理人實行競聘、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的改革方案,並組織了在長春、武漢、南京、重慶等地的試點工作;
1987年赴英國牛津大學學習;1991年至1995年應聘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與任教,其間參與組建了我國駐英使館指導的留學人員科技企業;
2005年初,中央決策啟動股權分置改革後,《中國證券報》在股改的各個主要階段,先後五次以頭版通欄發表華生的長篇論文,成為推動股權分置改革權威的理論聲音;
2006年5月10日,即股改一周年之際,又發表《迎接證券市場的新時代》一文,預告了股市新時代的到來;
2007年5月10日,發表《市場過熱的信號》一文,批評過度樂觀情緒,預見了市場的長期調整。
2009年發表《內需不足、結構失衡的主因與城鄉統籌的主線》,回答中國社會乃至往後30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何在;此外還有《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三大問題》,《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幾個核心問題》等。
2010年對資源類產品價稅改革的現狀進行評估並提出相關建議;做客新浪《兩會靜距離》,談“高房價與城市化的畸形”;發表中國房地產發展研究報告。
2011年發表《收入分配的七大流行認識誤區》一文;發表《過高上調個稅起徵點反而惡化收入分配格局》,對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的進行經濟學分析;在中國收入分配問題研究報告里提出“壟斷是貧富差距擴大的首要原因”。
2012年發表《A股問題的癥結和改革路徑的探索》;《新型城鎮化:路往哪走,新在何處》。
2013年發表文章《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認識誤區》。
2014年發表《土地開發權是解開土地迷局的總鑰匙》,《農地農房入市: 陷阱與跨越》,《土地制度改革的焦點分歧》。
2015年發表文章《謹防瘋牛失蹄和踩踏悲劇》,《國資國企改革向何處去》
2016年萬科股權之爭事件中,作為萬科獨董的華生始終扮演著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捍衛者”的角色,在專業媒體發出《我為什麼不支持大股東意見》、《大股東就是上市公司的主人嗎?》等文章,表達了與大股東的不同意見,而且還接連通過自媒體質疑華潤與寶能之間一致行動人的關係。
華生教授是影響我國經濟改革進程的三項重要變革(價格雙軌制、國資體制、股權分置改革)的主要提出和推動者之一。
1984年9月在首屆全國中青年經濟工作會議上,他因與同伴提出價格雙軌制改革思路並被國務院採納成名。
1985年中,以華生為首的研究團隊創造性地提出設立國有資產管理總局,建立國資管理體系,競聘企業經理人,實行資產經營責任制的改革方案,在向國務院專題彙報後,在全國組織了試點,推動了1988年我國第一個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成立。
1998年2月,華生首次提出A股含權和股權分置改革問題,認為中國股市需要儘早糾正制度缺陷,重新界定產權,用贖買流通權的辦法讓非流通股恢復流通。
2005年,中央決策啟動股權分置改革並取得成功。他多次在股市的頂部或底部發出市場轉折的信號,被廣泛認為是對中國證券市場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
華生曾獲孫冶方經濟學獎,中央國家機關優秀論文一等獎,2011年獲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近年來出版了《中國改革:做對的和沒做的》、《中國股市假問題與真問題》、《城市化轉型與土地陷阱》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