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信息过载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Information overload)

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

目录

什么是信息过载

  信息过载是指信息时代由于信息过多,远超于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能力,以至于受众无法准确挑选与运用有效信息的情况。

  英国学者带姆.乔丹指出:“拥有太多的信息使信息的利用变得不可能。它以两种状况发生,第一,有信息而不能被吸收;第二,信息组织得非常差以至于发现任何特定的信息变得不可能。”

  人们接受了太多信息,却无法有效整合,组织及内化成自己需要信息,以致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受传者对信息反映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信息量,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的数据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相关有用信息准确性的选择。

信息过载的表现

  信息过载主要表现为:

  (1)受传者对信息反映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

  (2)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

  (3)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的数据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性的选择。

信息过载的原因

客观原因

  (1)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总量扩张:表现为信息资源的开发范围扩大,物质信息采集从宏观(天体、宇宙)向微观(粒子、基因)纵深发展,经济、社会信息随着经济活动加剧得到空前的开发,信息资源总量呈爆炸式增长。20世纪60年代信息总量约72亿字符,80年代信息总量约500万亿字符,1995年的知识总量是1985年的2400倍。人类科学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期约每10年增加一倍,每3年增加一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约四五百万篇,出版科技期刊约为5万种,报纸6万种。世界上每天的出版量业已达到1000本之多。

  (2)信息的重复性:纸本资源为了维持信息新颖性及正确性,要不定期的进行修订,但内容与旧版的重复度较高。同样,电子资源因具备容易编辑、复制及传播等特性,使得同一份信息可以多种不同方式传播,造成包括内容重复、观点重复等状况,使人可能在短时间内以不同的方式接受、检索到相同的信息。这种现象增加了信息接收的频次,会影响到工作品质效率

  (3)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生产、传播加工、处理、存储的方式方法产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造成了信息密集化、多样化、高速化传播,使得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日趋稠密。比如现代社会人们常用的通讯网络信息获取工具,虽然为人们提供了快速及便利的信息渠道,但同时也造成了信息过量的后果。

  (4)信息传播中存在缺陷或障碍:在信息的交流、处理、使用过程中,人们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歪曲信息、制造或传播垃圾信息,使信息传播中出现人为的或技术上的噪音。从而加剧了信息泛滥。一般而言,信息传播的缺陷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传递工具方面的缺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大多是借助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在表达方面很可能存在语义不清、措辞不当等方面的信息交流的障碍。还存在着信息传递工具在加工、传播信息过程中因技术不稳定、不完善问题而造成的信息混乱无序。②组织结构上的缺陷:如果组织层次过多,机构过于庞大,信息经过层层传递必然要遇到障碍,甚至造成曲解、衰竭、变异和紊乱。③信息传播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状态的缺陷: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因个人见解、立场、态度的差异,人们在传递信息时会出现各种不同“噪音”。在互联网时代,这种信息传播中的缺陷和障碍最有力而常见的体现就是搜索引擎的局限性。

主观原因

  (1)对于信息科技的过度依赖和崇拜:Hensiak指出,信息过量产生之因除了新信息科技的发展外,另一因素为人们对于新信息科技的崇拜,使得人们相信信息越多越好,忽视信息品质。

  (2)信息强迫与缺乏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在搜集处理信息时,个体会强迫自己去了解全面的信息,产生害怕信息被遗漏的心理现象,使信息选择面临压力和困难。因此个体应当学会了解自身信息需求,做好优先顺序排列。Wurman认为,现代人在搜集信息时很少深思应该阅读及不需阅读哪些信息,并耗费许多记忆空间于无用信息的吸收。

  (3)职业与工作性质:研究表明,信息过量的现象与职业性质或工作环境密不可分。从过程的观点来看,信息过载可能同工作过程中诸多变量相关。

信息过载的影响

  (1)信息过载使得合适信息难觅[1]

  人类正在通过信息技术将历史上曾经生产的种种媒介内容融入比特之海,同时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继续生产内容。而且,以往社会中的信息生产和流通,主要遵循“先过滤后发布”的原则,大众媒体、教会、学校、专家权威等扮演了把关人和过滤器的角色。如今,越发普遍的却是信息的“先发布后过滤”,于是乎,鸡毛蒜皮纷至沓来,粉墨丑怪高悬大雅,假大空充斥其间,真善美模糊难辨。浩如烟海的信息轻触鼠标瞬间呈现,但人们睁大双眼苦苦寻觅却是雾里看花,你所迫切需要了解的、适合自己品位的、合适的信息纷纷被遮蔽、撤销、封锁,商业秘密突然间被加强,知识产权骤然间该保护,层层链接的大帽子下却空空如也,制造噱头骗取点击率比比皆是,人们需要信息的搜索不出来,而杀毒软件周密保护下的木马、插件、弹窗却夺人眼球。互联网的今天确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2)信息过载使得获取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成本越来越高[1]

  在套餐蛋糕的诱惑下,许多人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浏览查看各种信息,但信息是有成本的。信息成本同实物资产人力资产、技术、财务资源及知识一样,已成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从本质上说,任何可以被数字化(编码成一段字节)的事物都是信息。信息对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价值,不管信息的具体来源是什么,人们都愿意为获得信息付出代价。信息提供者的许多策略都是基于消费者对特定信息产品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异这个事实。人们之所以愿意为获取信息付出代价,还在于信息被用户市场上购买后会变成用户的信息资本。同其他要素资本一样,信息资本也具有增值性、周转性和垫支性。人们获取任何要素资本,都要支付资本成本。信息产品或信息资源变成企业、个人的信息资本,需要经过信息产品或信息资源进入市场交易的过程,企业、个人使用现金购买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嫁接在财务资本上,从而变成信息资本——— 企业、个人经营过程中的要素资本之一。

  (3)浪费的时间越来越多[1]

  相信许多人会有这样的感慨,网络上的信息铺天盖地,尤其是在搜索的时候,搜索引擎会把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放在一起,搞得人晕头转向,点击打开查阅却又发现驴头不对马嘴,真的是很浪费时间。另外,当人们畅游网络想看点什么的时候,层层的链接,诱人的标题,不知不觉就被诱导,不知道自己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该看的该收集的没找到没看到,时间就是这么浪费的。垃圾邮件、垃圾信息将会淹没很多有用的信息,人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到信息恐惧中。搜索引擎的不够完善,网络监管的力度不够,信息渠道创新激增,一个普通社交网络使用者的在线自我管理,正在成为一项颇费时间的数据任务,鼠标点击和拖拽的频率,远远高于依赖书签和超链接机制静态网页时代。与此同时,以iPhone 为代表的手持信息设备,自身也在构筑一套新的软件体系,硬件和软件的管理成本之外,适应这些非电脑浏览器的多元信息工具,也需要耗费不少精力。

  (4)带来情绪上的烦躁

  信息过载会让我们感到烦躁。因为面对大量的信息,我们有时会不知从何开始从何结束,当这些信息被阅读完毕,新的信息又来了。另外就是信息内容的重复,这两方面都会让我们感到烦躁。

  信息过载的烦躁初始于信息过少时的烦躁。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信息强迫现象的人,在信息过少的时候,会感觉与世界脱轨,会有烦躁心理,然后会想方设法获取更多信息。久而久之,信息量就大了,这时又会有信息过载的烦躁。

  《中国图书馆学报》在介绍由信息过少和过载的时候引用了一个很好的比喻:

  在长途旅行中列车的一个车厢内,窗外只有一些景色,没有阅读资料、游戏、录音带或其它娱乐方式;一个旅客已经在车厢中,另一个上车了;人们可以设想新来者所可能扮演的角色。

  1)如果他沉默寡言,在整个旅行中,因信息负荷不足,可能产生厌烦。特别是在没有其他消遣方式时,更会如此。

  2)如果他对一些话题谈论过多,例如,单调地和无休止地重复一些观点、口语、故事等等。这是多余信息的过载,也许比沉默更容易产生厌烦。

  3)如果他喋喋不休,不管什么话题巨细无遗。这样的伴侣至少象沉默的人一样乏味。可称之为信息多样性的过载,有噪音。

  (5)降低工作效率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关于信息过载在工作中产生的影响,研究者都注重强调它的负面作用。Wheelwright 等人认为,信息过载会影响交换和处理信息的速度和个人工作的专心程度,因此可能会对个人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信息过载影响完成任务的效率以及完成任务的质量。根据Reuters机构针对1300位企业经理人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2/3的经理人相信信息过载使得工作满意度降低并影响其人际关系;1/3的经理人相信信息过载影响其健康;近一半的经理人相信一些重要的决策因信息过载而延迟。

  (6)心理矿工现象

  面对过度的刺激,重要的信息和不重要的信息之间的界限很容易消失。社会和个人都会发展出一些心理机制,以保护自己的灵魂不受信息过载的影响。这种机制既有保护作用,同时也有一定危害。面临着处理过多数据的压力,个人可能会采取“心理旷工”(psychological absenteeism)的方法,以躲避责任和决策,将其灵魂与现实隔离,追求各种感官的满足来替代理解,正如眼睛的瞳孔因为强光而缩小一样,心灵的感受器也因为过多的信息而缩小。

  (7)刻意求简现象

  这是一种刻意追求简化的倾向,是由于数据太多而不得不丢弃一部分。在大众传媒中,这种简化可以缓和受折磨的大脑的紧张程度,比如在电视节目中尽量少地报道国际新闻,将其内容减少成为标题新闻。

信息过载的解决措施

  建立和完善信息政策法规

  加强信息行业对信息的组织和标引进行规范,对信息准入和上载信息进行规范,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达到有效的资源管理;建立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执法和监督机制,从而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和确定性,保障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信息构建组织信息,塑造网络信息环境

  信息过量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信息缺乏有效的组织,用户无法理解所要的信息,所以从用户角度出发,构建信息空间的“信息构建”成为网络时代的呼唤。

  采用信息过滤,减轻认知负担

  为了帮助用户查找真正需要的信息,标记与屏蔽和用户毫不相关的信息,已成为避免信息过载的重要途径。信息过滤就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运用一定的标准和工具,从动态的信息流中抽取出符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子集的技术。根据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提供长期信息服务,节约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剔除用户不需要的信息,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减轻用户的认知负担,从而克服网络信息用户所面临的信息过量。信息过滤的主要流程是识别用户信息需求、建立用户需求模型,构建文本向量空间模型,进行用户模板与文本的匹配和信息推送,再利用反馈机制,不断改进需求模型改善信息过滤效果。

  运用智能代理,提供网络信息检索服务

  智能代理通过感知、学习、推理及行动,在基于知识库的训练后模仿人类社会的行为,自动检索大量数据,探寻事件模式,提供简单易懂的分析信息,提高个人和系统的工作效率,并能推测出用户的意图,自主制订、调整和执行工作计划,成为解决信息过载的有效途径之一。

  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分清主次,制定目标,将信息建立联系,可以精简信息。人类是信息的消费者,但是每个人能消费的信息是有限的。在这个信息膨胀的时代,精简信息的吸收需要努力。记住,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识。把不重要的事实减到最少,才能给重要的信息留下认知的空间。

  停止无用习惯,分类整理信息流

  个性化信息定制:只订阅或阅读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其它的内容不要强迫自己去深入了解。为自己定制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分级阅读是优先阅读重要的信息源,其它的可看可不看。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高占林.浅谈信息过载的影响及消除〔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06期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Mis铭,唐剑,Tracy,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信息过载"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