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网络信息用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网络信息用户(Network Information Consumers)

目录

什么是网络信息用户

  网络信息用户是指在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生活及其他活动中需要和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以改造自身知识结构的个体群体。可见,网络信息用户并不包括那些借助网络聊天、玩游戏消磨时光的用户。网络信息用户既是网络信息的使用者,也是网络信息的创造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网络信息用户也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对网络信息用户及其对网络信息获取和利用的研究显得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网络信息用户的特征[1]

  第一,网络用户数量增长迅速,人数众多。信息社会是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主导的社会,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可能成为知识的需求者。

  第二,网络用户的类型不断分化。在物理世界中,用户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网络打破了地域限制,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信息交流场所,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发布和获取信息。在这种环境下,用户概念呈现出新的含义,网络用户结构差异大、职业分散、行业分布广泛。

  第三,网络用户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和接受者,用户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方位的特征。任何网络行为人都可能置身于信息两端,既可以发布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

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获取特点[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传统信息环境中,信息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亲自到图书馆或信息机构独立地查阅文献信息;二是依赖信息人员获取所需信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坐在家中、办公室或网吧里,利用网络终端便可独立地查阅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使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直接的信息获取占主要地位

  传统信息用户主要是借助图书馆等信息机构获取文献信息,间接信息交流形式是其进行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电子邮件网络会议和电子公告栏等网络信息发布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网络信息用户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的便捷工具。通过这些直接交流手段,网络信息用户之间以及网络信息用户与网络服务机构之间可以进行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国家建设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与获取。

  2.信息获取行为具有经济、易用的趋向性

  网络信息用户在搜集信息时,网络资源的易用性和信息成本是他们考虑的重要因素。因特网上既有收费信息,又有大量的免费信息,用户在查询信息时,一般先借助免费资源,如果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才转而利用收费资源。另外,用户界面是否友好和方便易用是用户选择网络资源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比较复杂,与用户的交互性较差,用户要熟悉和使用它们往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那么用户对这种获取方式的选择将大打折扣。

  3.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

  因特网上提供了各种查询信息的渠道,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查询所需的信息。电子邮件是网络用户在网上进行交流和讨论的主要工具。其次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WWW站点资源及其他网络资源,或者直接到相关的站点查找或利用商业性的服务网站提供的信息资源

  4.所获取的信息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传统信息用户多为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师等,这些用户文化程度较高,其信息需求以科技信息为主。网络信息用户相对而言成分比较复杂,其信息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在内容上,由原来的以科技信息为主扩展到经济管理、股市利率、房产物价、求职求学等一些实用信息以及医疗保健、旅游观光、娱乐消遣等日常生活方面的信息。在形式上,由原来的文字信息需求扩展到文字、图像、声音、立体动画等各种形式的需求。

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2]

  网络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主要靠信息检索和信息浏览。信息检索是一种有明确目标、有计划、能清楚表达信息需求的信息获取行为;而信息浏览是没有具体信息需求目标或难以清楚表达信息需求的较随意的信息获取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浏览行为可能缺乏明确目标,也可能没有计划性,但这并非意味着它就不具有目的性。作为用户的信息行为之一,浏览同样具有行为上的目的性,那就是满足已知或未知的信息需求。

  在实际的信息获取活动中,二者有时难以清楚地划清界限,常常相互联系、交叉或被整合在一起使用。信息检索与信息浏览常被用户简称为信息查寻。对于网络资源的信息查寻,库尔梭(CarolC.Ku)提出的信息查寻模式为我们清楚地描述了其具体过程。

  库尔梭模式的最基本的假设是:用户因其信息需求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疑惑与挫折会随着信息查寻过程的推进、获得越来越多的相关信息而减少。她运用个人建构理论(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来描述用户如何建构他们所遇到的信息。她还认为,信息查寻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正需求表达的过程,需求目标的形成(观点形成)是信息查寻成败的关键,所以,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是库尔梭信息查寻行为模式的精髓所在。

  我们认为,从泛目标式的网上信息浏览到有明确目标的网上信息检索,用户网上信息查寻行为所遵循的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明确信息需求的过程(见表)。

表 整合式网络用户信息查寻模式
信息查寻过程具体查寻行为对信息需求的认知过程
上网进入某一网站泛目标式浏览,开始感知信息需求
链出围绕兴趣沿初始页链接到其他相关网站/网页有一定重点的浏览,在意外发现中强化已感知的需求
浏览浏览页面、标题、网站指南等通过详细浏览信息内容,在过程中形成较明确的需求范围
筛选用书签选择有用的页面与网站,打印、拷贝、粘贴相关信息形成较明确的需求目标
跟踪重复访问感兴趣的网站或通过个性化服务来获取最新信息形成较稳定的需求目标
检索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专指度更高的检索有明确目标的、按照一定方法或程序进行的系统检索

  从上述信息查寻行为整合模式可以看出,网络信息用户的信息浏览行为在信息查寻过程中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用户浏览的结果常常可能在用户事先可察觉的需求之外,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需求满足的概率。此外,在浏览过程中,受到某些情景或线索的刺激,一些原本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又会浮出表面。随着信息查寻过程的深入,用户对信息需求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最终到用户能够根据明确的需求目标进行特定信息的检索。因此,信息浏览有助于用户将潜在信息需求转化为现实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乔欢编著.信息行为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2.0 2.1 曹锦丹,曹高芳主编.医药信息服务与用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连晓雾,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网络信息用户"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