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網路信息用戶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網路信息用戶(Network Information Consumers)

目錄

什麼是網路信息用戶

  網路信息用戶是指在科研、教學、生產管理、生活及其他活動中需要和利用網路獲取信息以改造自身知識結構的個體群體。可見,網路信息用戶並不包括那些藉助網路聊天、玩游戲消磨時光的用戶。網路信息用戶既是網路信息的使用者,也是網路信息的創造者。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網路信息資源越來越豐富,網路信息用戶也越來越多,範圍也越來越廣,因此對網路信息用戶及其對網路信息獲取和利用的研究顯得越來越有現實意義。

網路信息用戶的特征[1]

  第一,網路用戶數量增長迅速,人數眾多。信息社會是新技術產業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主導的社會,人們對知識和信息的需求成為社會的主要需求,每一位社會成員都有可能成為知識的需求者。

  第二,網路用戶的類型不斷分化。在物理世界中,用戶分佈有著明顯的地域特征;網路打破了地域限制,任何地方都可以成為信息交流場所,任何人都可以隨時發佈和獲取信息。在這種環境下,用戶概念呈現出新的含義,網路用戶結構差異大、職業分散、行業分佈廣泛。

  第三,網路用戶有著不同的信息需求。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產者、傳遞者和接受者,用戶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多方位的特征。任何網路行為人都可能置身於信息兩端,既可以發佈信息,也可以接收信息。

網路信息用戶的信息獲取特點[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用戶獲取信息的行為也發生了相應變化。在傳統信息環境中,信息用戶獲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親自到圖書館或信息機構獨立地查閱文獻信息;二是依賴信息人員獲取所需信息。在網路環境下,信息用戶坐在家中、辦公室或網吧里,利用網路終端便可獨立地查閱和利用網路信息資源。信息獲取方式的改變,使網路信息用戶的信息獲取行為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

  1.直接的信息獲取占主要地位

  傳統信息用戶主要是藉助圖書館等信息機構獲取文獻信息,間接信息交流形式是其進行信息獲取的主要手段。在網路環境下,電子郵件網路會議和電子公告欄等網路信息發佈方式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網路信息用戶發佈信息和獲取信息的便捷工具。通過這些直接交流手段,網路信息用戶之間以及網路信息用戶與網路服務機構之間可以進行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國家建設等各方面的信息交流與獲取。

  2.信息獲取行為具有經濟、易用的趨向性

  網路信息用戶在搜集信息時,網路資源的易用性和信息成本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網際網路上既有收費信息,又有大量的免費信息,用戶在查詢信息時,一般先藉助免費資源,如果信息需求得不到滿足,才轉而利用收費資源。另外,用戶界面是否友好和方便易用是用戶選擇網路資源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果信息系統的用戶界面比較複雜,與用戶的交互性較差,用戶要熟悉和使用它們往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那麼用戶對這種獲取方式的選擇將大打折扣。

  3.獲取信息的方式多樣化

  網際網路上提供了各種查詢信息的渠道,用戶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查詢所需的信息。電子郵件是網路用戶在網上進行交流和討論的主要工具。其次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WWW站點資源及其他網路資源,或者直接到相關的站點查找或利用商業性的服務網站提供的信息資源

  4.所獲取的信息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多樣性

  傳統信息用戶多為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教師等,這些用戶文化程度較高,其信息需求以科技信息為主。網路信息用戶相對而言成分比較複雜,其信息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在內容上,由原來的以科技信息為主擴展到經濟管理、股市利率、房產物價、求職求學等一些實用信息以及醫療保健、旅游觀光、娛樂消遣等日常生活方面的信息。在形式上,由原來的文字信息需求擴展到文字、圖像、聲音、立體動畫等各種形式的需求。

網路信息用戶的信息獲取方式[2]

  網路用戶對信息的獲取和利用方式主要靠信息檢索和信息瀏覽。信息檢索是一種有明確目標、有計劃、能清楚表達信息需求的信息獲取行為;而信息瀏覽是沒有具體信息需求目標或難以清楚表達信息需求的較隨意的信息獲取行為。需要註意的是,信息瀏覽行為可能缺乏明確目標,也可能沒有計劃性,但這並非意味著它就不具有目的性。作為用戶的信息行為之一,瀏覽同樣具有行為上的目的性,那就是滿足已知或未知的信息需求。

  在實際的信息獲取活動中,二者有時難以清楚地劃清界限,常常相互聯繫、交叉或被整合在一起使用。信息檢索與信息瀏覽常被用戶簡稱為信息查尋。對於網路資源的信息查尋,庫爾梭(CarolC.Ku)提出的信息查尋模式為我們清楚地描述了其具體過程。

  庫爾梭模式的最基本的假設是:用戶因其信息需求的不確定性所引起的疑惑與挫折會隨著信息查尋過程的推進、獲得越來越多的相關信息而減少。她運用個人建構理論(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來描述用戶如何建構他們所遇到的信息。她還認為,信息查尋過程是一個不斷修正需求表達的過程,需求目標的形成(觀點形成)是信息查尋成敗的關鍵,所以,意義建構的認知過程是庫爾梭信息查尋行為模式的精髓所在。

  我們認為,從泛目標式的網上信息瀏覽到有明確目標的網上信息檢索,用戶網上信息查尋行為所遵循的基本上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明確信息需求的過程(見表)。

表 整合式網路用戶信息查尋模式
信息查尋過程具體查尋行為對信息需求的認知過程
上網進入某一網站泛目標式瀏覽,開始感知信息需求
鏈出圍繞興趣沿初始頁鏈接到其他相關網站/網頁有一定重點的瀏覽,在意外發現中強化已感知的需求
瀏覽瀏覽頁面、標題、網站指南等通過詳細瀏覽信息內容,在過程中形成較明確的需求範圍
篩選用書簽選擇有用的頁面與網站,列印、拷貝、粘貼相關信息形成較明確的需求目標
跟蹤重覆訪問感興趣的網站或通過個性化服務來獲取最新信息形成較穩定的需求目標
檢索利用搜索引擎進行專指度更高的檢索有明確目標的、按照一定方法或程式進行的系統檢索

  從上述信息查尋行為整合模式可以看出,網路信息用戶的信息瀏覽行為在信息查尋過程中具有不可輕視的作用,用戶瀏覽的結果常常可能在用戶事先可察覺的需求之外,這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需求滿足的概率。此外,在瀏覽過程中,受到某些情景或線索的刺激,一些原本隱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又會浮出錶面。隨著信息查尋過程的深入,用戶對信息需求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最終到用戶能夠根據明確的需求目標進行特定信息的檢索。因此,信息瀏覽有助於用戶將潛在信息需求轉化為現實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 喬歡編著.信息行為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2. 2.0 2.1 曹錦丹,曹高芳主編.醫葯信息服務與用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连晓雾,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網路信息用戶"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