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资本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财务资本(Financial capital)
目录 |
财务资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货币资本,它所代表的价值以货币数量表示,因此与传统会计中的净资产相同。
相对应的实物资本是指企业的实物资产,反映企业实际具有的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而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一般以一定时期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劳务的实物数量表示。
资本保全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资本保全,即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
根据财务资本保全观念,只有企业当期期末净资产的金额扣除当期所有者的投资和对所有者的分配额,超过当期期初净资产的金额时,其超出金额才是当期收益。财务资本保全的计量属性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单位既可用名义货币,也可用不变币值(即一般购买力)的货币。不过,采用历史成本/名义货币核算,是传统会计的做法,它没有考虑物价上涨对资本购买力的影响,保全的仅仅是贬值了的原始资本数额,所确认的利润代表这一时期名义货币资本的增加。采用历史成本/不变币值的货币核算,考虑了通货膨胀对资本购买力的影响,保持了原有资本的购买力,所确认的利润代表这一时期购买力的增加。
财务资本与公司发展[1]
1.财务资本在公司发展中重要程度的演变
在以大机器生产为基本特征的工业经济时代,财务资本作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投入要素,是社会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系统阐述了资本在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明确指出,在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前提下,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条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通过建模也充分论证了产出的增长依赖于资本和劳动这两种基本生产要素的投入。以上两种经济增长理论中所指资本实为财务资本,都是关于财务资本决定论的表述。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信息及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财务资本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动摇,人力资本理论孕育而生,新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均从不同视角论证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投资才是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实际上是否定了财务资本的主体地位。罗默认为,生产性投入的专业化知识积累不仅自身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力,还能使物质资本和劳动等其他要素产生递增收益,致使整个经济呈现规模收益递增。
2.财务资本在我国公司发展中的地位界定
财务资本在不同公司中的重要程度及地位会受到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司所在行业特点与自身发展阶段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而有所差异。第一,基于工业化理论中钱纳里等学者关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的论述,大家基本认同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开始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过渡。推进工业现代化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钢铁、机械、石油、汽车等成为这个阶段的主导经济部门,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在自我创新的基础上,加快技术更新改造步伐,大胆引进高技术含量的关键性设备,而关键性设备的引进依赖于财务资本的投入,属于财务资本的范畴,因此,从总体上讲,财务资本仍是现阶段我国公司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第二,处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财务资本的重要性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制造、机械、化工等行业,公司财务资本的重要性突出一些;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行业的公司,人力资本更为重要。公司处于创建期、成长期及扩张期时对财务资本的需求强烈一些;处于成熟期的公司对财务资本的需求也许就不那么迫切。
财务资本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功能[1]
公司治理表面上看是组织结构、制度与机制的集合,实际上是治理主体间持续互动的过程。公司积累的财务资本,为治理主体间的持续互动提供了基础平台和支撑,确保了治理主体自我约束机制和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势必是实施公司治理的物质保障,是确保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因此,虽然财务资本不是公司治理的替代品,但它是公司治理得以完善的关键要素和前提条件之一。公司财务资本在完善公司治理中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财务资本是实施公司治理的物质保障
公司的创立需要财务资本的投入,财务资本是公司的生命之源;公司的生存与发展需要财务资本来维系,财务资本是公司的血液;没有财务资本的投入,公司不可能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存在下去,公司治理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及治理目标的实现更是离不开财务资本。
财务资本作为公司治理的物质保障主要体现在:第一,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和安排以财务资本的保障为前提。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等治理机构的有效运转需要财务资本的投入,否则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董事会因缺少经费引发“业余症”成为空壳;监事会因日常办公费用无保障难担监督重任;经理层的经营对象是财务资本,其终极目标也是确保财务资本保值增值。第二,公司治理机制的建立依托于财务资本的提供。公司治理机制从公司内部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这些机制高效运转的基本前提仍然需要财务资本的参与,否则难以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合理评价人力资本价值的薪酬体系,人力资本的潜能也就无法发挥。
2.优化股权结构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条件
股权结构是指各种股权在公司中所占比重,其实质是有关不同财务资本所有者投入公司的财务资本的比例搭配问题,是通过财务资本的多元化安排来优化财务资本内部结构的问题。优化股权结构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公司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公司股份分散化,确保持有不同种类股份的股东之间形成合理的权力制衡和监督机制,推动公司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我国公司股权结构所具有的独特的分割性特征严重影响到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为根除这一痼疾,解决方案是通过实现全流通来优化股权结构,为此,我国从2005年开始实施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但全流通并不意味着公司全部股份都变成流通股,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是全球流动性最强的市场,仍有30%左右的股份不能流通,因此,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来合理安排非流通股份和流通股份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流通股份内部各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搭配,以实现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来提高治理效率的目的。
3.财务资本的不断增值和积累是确保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
广义上的公司治理目标是确保股东、职员、债权人、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财务资本的不断增值和积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职员福利待遇的稳步提高、债券人债权的维护、供应商货款的如期支付、社区责任的履行、国家税金的按期足额缴纳等无不依赖于公司财务资本的不断增值与积累。公司利益相关者投入了专用性风险资产,并承担了公司剩余风险,公司理应将他们纳入公司治理范畴,充分维护他们的利益,这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行使监督职能的热情和动力;同时,这些利益相关者来自不同的领域,各自拥有不同层次、不同数量的信息,公司如果能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机会主义盛行、激励机制不科学、监督制衡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难题,有利于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
财务资本积累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1]
公司财务资本的积累应遵循三原则:以自我积累为主、政府扶持为辅;总量积累和结构优化并重;吸收国内投资和吸收外资相结合。具体措施包括:
1.加强财务资本的总量积累
财务资本的积累首先是总量上的积累,以便有效提高公司财务资本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和提升对外竞争力。
总量积累可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公司内部自我积累。公司应强化自我积累机制,通过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提高治理效率来挖掘财务资本潜力,确保财务资本不断增值并资本化,这是实现财务资本内部自我积累的唯一源泉。
第二,外部积累。公司应不断拓展并充分利用财务资本的外部积累渠道,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股权筹资和可转换债券筹资这三条基本渠道。
2.注重财务资本结构优化
公司在自我积累财务资本过程中,应通过积极调整股权结构来优化财务资本的内部结构,当然这是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组合的过程,并不存在所谓最优的股权结构。公司优化股权结构的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积极吸纳战略投资者的加盟。战略投资者不是投机者,他们作为理性投资者加盟公司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有利于公司内部制衡机制的完善、有利于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
第二,通过企业并购来优化股权结构。并购是合并与收购的总称,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收购的对象包括收购目标公司的股票和资产等。并购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来推动公司治理的完善。具体来讲,通过横向并购可以实现公司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减少竞争对手,改善竞争环境;遵循价值链和产业链原理,通过前向纵向并购和后向纵向并购可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通过承担债务式、购买式、股票交换式等方式实施混合并购达到优化股权结构的目的。
第三,有效引进外资。有效引进外资对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促进公司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吸收外资时,对利用外资的质量的关注远比对利用外资的数量的关注要重要得多,关键是通过外资的吸收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推动国内公司实现技术升级及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外资的吸收来借体化生产模式。政府要尽可能地对其进行扶持,引导带动自发形成的方式和在关键的环节给予资金上的支持等。
4.在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吸引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是关键。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而言,缺乏核心技术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首先,能否争取核心技术对于市场支配力不同的企业有很大差异,所以政府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给予大企业支持与补贴以进行核心优势建设。其次,为企业创造便利条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跨国投资者将高端环节转移到辽宁省的现有产业链中,并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培育高附加值的环节,提升整条产业链的创新能力,进而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起到培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