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开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自我开发[1]
自我开发是指依靠员工本人的精力、时间和费用,不占用工作时间,不脱产,利用公司外的培训设施和条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诸如函授大学、电大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
自我开发作为企业培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于它补充了企业资金、人力和物力的不足,在于它调动职工的寻求知识、提高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自我开发的意义[2]
- 1.员工增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企业员工在进入企业前,一般接受过国家实施的学历教育或者职业教育,进入企业后,又接受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和管理。这些都是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开发途径,但是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自我开发,同样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开发途径。
据培训专家统计,在人的一生中,学校阶段只能获得需用知识的20%左右,而其余80%的知识都必须在工作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同时,只靠学历教育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日益发展的形势要求企业员工树立“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说,企业员工想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想要胜任目前和将来所要担负的工作,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靠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靠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也就是自己开发自己、不树立自我开发的思想,该员工就不可能在企业里有所作为。自我开发还有利于企业员工正确认识自己,挖掘自己可能拥有的潜能,克服缺点,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 2.企业培训发挥充分作用的必然途径
企业培训是企业向员工提供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创造一个环境、条件,或者是给出一套政策来吸引、激励员工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同步成长。但是企业培训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企业组织的培训必须通过员工自身的开发才能发挥作用。
- 3.最终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成就需要、尊重需要、社会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其中,成就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这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全面发展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告诉我们,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精神劳动、物质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并且人的潜能和天资、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人的身心、精神(道德)、才能、个性全面而丰富地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尺度,只有人的体能、智能、人格能以及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协调发展,才能推进企业和社会健康发展。但是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不仅依赖于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也依赖于自我认知和自我开发。因此,要实现人类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
自我开发的内容[2]
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都具有重大意义,那么人力资源自我开发包括哪些内容?企业员工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 1.优秀的品格是自我开发的首要因素
“德才兼备”是成功人士的主要特征。优秀的品格包括:正确的人生态度、崇高的思想境界、良好的职业道德、卓越的创造才能、良好的个人形象等。这些都是个人成功的前提。个人的非智力个性因素对员工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如自信心、激情、好奇心、开拓精神、自尊、乐观、忍耐、坚毅、意志品质及责任感、良好的工作习惯等,都能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效能,促进组织的发展。
- 2.改善心智模式是自我开发的基石
所谓心智模式就是人们内心深处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或心理模式,它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支配人们思考问题和采取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假设,当然这并不是一些浅层次的思想观念,而是深藏在人们思想深处支配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假设。彼得·圣吉(PeterM.Senge)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改善心智模式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项重要修炼。对于企业员工来讲,改善心智模式就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摒弃不合时宜的认知模式和陈旧的思想,积极吸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实践发展要求的新的思想观念,进~步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企业管理咨询专家提出了许多改善心智模式的方法,例如反思与探询、跳跃式的推论、练习“左手栏”等。
- 3.学习各种技能是自我开发的核心
企业员工技能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能力(或称基础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用能力、合作能力、办事能力等。二是操作能力,如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汽车驾驶能力等。三是业务能力,是指在一般能力的基础上,不同领域、不同岗位所要求具有的不同的能力,如营销人员要具备营销能力,财务人员要具备财务知识等。企业员工个人可以通过努力汲取知识营养、注重培养工作效率、开阔职业思路和积极踏实工作等途径,提高职业素质和发展各种技能。
- 4.积累社会资本是自我开发的助推器
198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科尔曼(JamesS.Coleman)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资本是指行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甚至单方面转让对资源的控制,结果形成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包括权威关系、信任关系以及作为建立规范基础的关于权利分配的共识。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本,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人发展。开发的方法主要包括得体的服饰与举止、对权力关系的把握、争取领导的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掌握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的技巧等。
自我开发的措施[2]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必然选择自我开发。然而人力资源认识自我,开发自我往往是最难的。准确、理性和科学的自我认知是企业员工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认识自我,如何进行自我潜能的开发,在这一过程中又有哪些途径呢?自我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员工自身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开发,企业组织则须创造一定的环境和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促进员工的自我开发。
- (1)制订个人人生规划
人生规划是指确立人生目标并采取行动以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自觉地学习和工作。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一个人会在多家企业和单位工作,因此,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提升,每个人除了设计在某家单个企业的职业发展道路外,还要根据自身条件设计自己的整个人生规划,主动地获取信息、改变行为、适应环境并选择多样的培训渠道。管理学者沃特恩(Watering)将人的一生分为十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特征(见表1)。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按年龄段进行划分:“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实践证明,一个人的成功人生,关键取决于能否理性规划,并且在每个阶段有效地进行自我开发。
年龄阶段 | 主要特征 |
O~7岁 | 幻想 |
7~14岁 | 想像 |
14~21岁 | 青春期 人生观形成 |
21~28岁 | 发现和把握人生机会 |
28~35岁 | 证实和强化已发现的机会,形成核心竞争力 |
35~42岁 | 第二青春期 按内心召唤重新调整方向 |
42~49岁 | 狂躁抑郁 |
49~56岁 | 与自己的衰老搏斗 |
56~63岁 | 思想成熟 |
63~70岁 | 第二童年期有意识地接受,引向新的更高起点 |
制订人生规划,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完整的原则。人生规划贯穿整个人生,各个阶段、各个时期都是相互衔接的,因此在制订人生规划时必须考虑各阶段在发展中的衔接有序,使总体结构完整合理。二是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准确地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这是制订人生规划的前提。例如,哈佛大学的入学申请就要求申请者自我剖析,并列举个人兴趣爱好。三是“以己所能”原则。首先,个人的人生目标一定要遵循人生及社会发展规律;其次,要同自己的能力、特长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最后,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四是个人人生目标要与组织和社会协调一致。离开组织和社会,便没有个人的人生发展,甚至难以在社会中立足。五是在动态变化中制订和修正个人人生规划。随着时间的延续和人生体验的增加,个人情况及外部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个人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 (2)加强自我学习和实践
一个人潜能的开发,归根结底要通过自我学习与实践来完成。人们总是通过各种经验与经历学习适应环境的方法,通过观察模仿与思考改变自我,通过知识、技能与品性的学习而获得个人成长。如果一个人不能自我学习,就难以在社会中生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与经营环境的飞速变化。自我学习首先要转变观念,学习不再是参加工作前的准备,而是与工作双向循环;学习不再是人生阶段性的任务,而将伴随人的终身。因此,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自我学习的渠道是多样化的,包括学校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单位或企业内部培训、社会阅历的学习、大自然的领悟、参加读书会、自我阅读等。
自我学习的形式比较多样,包括操作学习、积累学习、发现学习、观察学习、邻近联想学习、结构学习、案例学习与试探学习等。操作学习指通过对某一种技能或方法的实际运用来获取真正的知识、技能与思想的方法,该方法适合于那些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用的技术方法的学习。积累学习指通过对某种学习对象的逐渐认知、记忆与理解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思想,该方法适用于基本理论的学习。发现学习指通过模拟前人当时的研究与探索过程,获得对某一知识、技能与思想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学习形式有助于培养与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结构学习指通过对学习对象基本框架结构的了解,达到对具体知识、技能与思想的掌握;该方法有助于开发与培养人力资源的抽象概括能力与宏观把握能力。案例学习指通过少数具体典型的个案学习,达到掌握更为全面与系统的知识、技能与思想的目的,是一种解剖麻雀式的学习方法。试探学习指通过不断试验与探索,获取第一手资料与信息的学习形式。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别人对知识、技能与思想的学习行为,达到获得与掌握相关知识、技能与思想的目的,是一种间接学习。联想学习即通过把未知的东西与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
实践是对自我学习内容的巩固和深化,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将知识化解为能力的桥梁;同时实践的过程又是继续学习和深入学习的过程。社会关系本质上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之间的交往必然会更加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愈来愈紧密和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实践创造活动形成巨大的生产力,它必然会要求建立更为全面的、合理的、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关系向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 (3)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心态决定命运,只有在积极健康的心态下,人才能够成功,才能实现人的潜能的自我开发。积极的心态主要包括乐观、自信、宽容、奋进等。人世间并非无烦恼就快乐,亦非快乐就没有烦恼,关键在于自我调整和自我感觉。心境开朗、心态平衡、宽容他人、树立自信心,这是对生命最高层次的负责,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勃勃生机,开掘出自身最大潜能。
- (4)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习以为常,惯性反射下的意识行为。习惯可以是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也可以是有意识地追求养成的;坏习惯可以经过努力而改掉,好习惯也同样可以经过努力而养成。习惯和心态一样,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台湾学者郭腾尹在《命好不如习惯好》一书中整理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七个习惯,即学习、创新、节约、感恩、负责、尊重及幽默。郭先生还提出“命好不如习惯好”的理念,警示人们要驾驭习惯的方向、突破习惯的束缚。
- (5)锤炼坚定的意志
意志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开发自身潜能,是一场发生于身心的自我革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作保证,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缺乏意志的人,不仅实现不了开发潜能的任务,即便是现有的才能也很难有效地充分发挥。
- (6)勇于思考和善于思考
创新是所有潜能中最重要的潜能,创新能力是个人能力的最高境界,而勇于思考和善于思考是对于提高创新素质的基本要求。要有独立自主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
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要通过建立一种机制、制度,使员工不断主动进行自我开发。某科技公司在招聘人员时不安排具体工作,而是让员工自己选择,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择业的过程就是人才自我评估、自我开发的过程。公司所要做的,就是提供适当的职位,并开发出一套“人员测评系统”,引导员工再开发。该科技公司认为,一个人的学历、经历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视进公司以后对自己再开发的努力,并把这种努力和进步视为重要的考核目标。
- (1)企业为员工自我开发制订相应的激励制度
相应的激励制度包括自我指导学习计划、自我申报制度等。自我指导是指由员工全权负责自己的培训和学习,安排时间和进度,甚至学习的内容。企业只是作为一名辅助者负责评估员工的学习情况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开发一个有效的自我指导学习计划有几个必要的步骤:①列出与任务直接相关的学习目标;②开发学习内容计划;③将内容分若干板块;④开发一份评估计划。从公司角度来说,自我指导学习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师,降低了培训成本,并且使得在多种场合进行培训变得更为现实。
自我申报是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适应性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过程,包括定期申报轮岗方案与能力开发的计划。自我申报是一种收集员工人事信息的方法,也是一种辅助性的人事考核制度。目前自我申报表的格式以及提交的方法,都已经很成熟。报表中的项目一般包括对性格、资格、技术、特长、技能、业务力、适应性等的自我分析与评价,同时还包括自己现在或将来承担的业务、想要参加的培训、家庭状况以及对公司的意见。在员工开发中,自我申报具有如下作用:一是让工作分工合化,为工作分工的变更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改革和完善工作各项系统;二是可以作为员工流动动向判断的依据,便于根据员工兴趣和趋势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三是可以开发员工的创造力;四是可以消除对岗位的不满和抱怨;五是有助于工作设计,以便适应员工的生活环境与素质条件,增强员工对工作的适应性。按照制度,在需要填写自我申报表的年份,首先由职工本人完全根据自己的思想、愿望、要求等,填写申报表,交给本部门领导进行汇总审查。然后由上级针对职工的申报与职工进行“面谈”,互相沟通思想、统一看法。最后,上级干部在职工申报表上填写意见后,报人事部门。整个过程大约需经三四个月,在这一期间可以进行反复的思想工作。
- (2)企业要为员工自我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员工自我开发所必要的物质条件包括一定的场所、设施和服务,例如图书馆、休息室、信息化硬件设备等。这样既降低员工自我开发的投资成本,又激发一员工自我投资的积极性。
自我开发的理论基础[2]
优秀的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为了使自我开发更加完善和富有成效,需要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来指导。目前,有关自我开发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发达的领域。20世纪是学习理论发展最迅速、成果最丰富的时期,其中个体学习理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个体自我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个体学习理论主要有三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桑代克(Thorndike)、华生(Wahson)、斯金纳(B.F.Skinner)等。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的产生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因而学习是一种被动行为,对所希望的结果要进行不断地强化。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人力资源进行自我开发要“自我刺激”、“反复练习”,尤其是对于某些技能开发和作业操练。
- 2.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形成于20世纪的50年代,代表人物有米勒(Miller)、西蒙(Si-emon)、皮亚杰(JeanPiaget)、布鲁纳(JeromeS.Bruner)、奥苏伯尔(DavidAusubel)等。与行为主义不同的是,认知论关注的不是学习者学会对某种刺激产生的反应,而是学习者的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组或重建。奥苏伯尔认为,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学习者认识结构中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得到修饰而获得新的知识。根据认知论的观点,人力资源自我开发时,要注意对信息的接收、组织和处理,同时要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构建自己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
- 3.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又名结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主流学习理论,其核心是研究学习者知识建构的机制问题,代表人物有阿诺德(Arnold)、西伯特(See—boldt)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结构的改变,学习是由结构决定的自组织的循环过程,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错误和失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的目的是学习者为了保持有机体的适应与生存,提高适应生活的“生存力”。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人力资源自我开发过程中,人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学习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地建构意义,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