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国际资本流动(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目录[隐藏] |
国际资本流动,简言之,是指资本在国际间转移,或者说,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作单向、双向或多向流动,具体包括:贷款、援助、输出、输入、投资、债务的增加、债权的取得,利息收支、买方信贷、卖方信贷、外汇买卖、证券发行与流通等等。
国际资本流动按照不同的标志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按资本的使用期限长短将其分为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两大类。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未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它包括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三种主要方式。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包括:①资本流动方向:流入与流出;②资本流动规模:总额与净额;③资本流动的期限:长期与短期;④资本流动的性质:政府与私人;⑤资本流动的方式:投资与贷款。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国际资本流动的分类有很多种办法。本书主要考察以下两种分类。
- (一)按照资本跨国界流动的方向,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资本流入是指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即本国资本输入,主要表现为: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增加;②外国对本国负债减少;③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增加;④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减少。
资本流出,指本国支出外汇,是本国资本流到外国,即本国资本输出。主要表现为:①外国在本国的资产减少;②外国对本国债务增加;③本国对外国的债务减少;④本国在外国的资产增加。
- (二)按照资本跨国流动时间的长短期限,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分为长期资本流动与短期资本流动
1、长期资本流动
长期资本流动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或者规定使用期限的资本流动。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贷款。
(1)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它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或个人对另一国企业部门进行的投资。直接投资可以取得某一企业的全部或部分管理和控制权,或直接投资新建企业。按照IMF的定义,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而形成的直接投资企业是“直接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公司型或非公司型企业,直接投资者是其他经济体的居民,拥有(公司型企业)的10%或10%以上的流通股或投票权,或拥有(非公司型企业)相应的股权或投票权。”其特点是指投资者能够控制企业的有关设施,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直接投资往往和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联系在一起,这些生产要素包括生产设备、技术和专利、管理人员等。因而国际直接投资是改变资源分配的真实资本的流动。
国际直接投资一般有五种方式:①在国外创办新企业,包括创办独资企业、设立跨国公司分支机构及子公司;②与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共同投资,合作建立合营企业;③投资者直接收购现有的外国企业;④购买外国企业股票,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⑤以投资者在国外企业投资所获利润作为资本,对该企业进行再投资。
(2)国际证券投资(International Portfolio Investment)。也称为间接投资,是指通过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外国政府、银行或工商企业发行的中长期债券,或在国际股票市场上购买外国公司股票而进行的对外投资。证券投资与直接投资存在区别,主要表现在:证券投资者只能获取债券、股票回报的股息和红利,对所投资企业无实际控制和管理权。而直接投资者则持有足够的股权来承担被投资企业的盈亏,并享有部分或全部管理控制权。
(3)国际贷款(International Loans)。是指一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或国际银行对非居民(包括外国政府、银行、企业等)所进行的期限为一年以上的放款活动。主要包括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银行贷款。
2、短期资本流动
短期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即期支付的资本流动。它主要包括如下四类:
(1)贸易资本流动。是指由国际贸易引起的货币资金在国际间的融通和结算,是最为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国际贸易活动的进行必然伴随着国际结算,引起资本从一国或地区流向另一国或地区。各国出口贸易资金的结算,导致出口国或代收国的资本流入;各国进口贸易资金的结算,则导致进口国或代付国的资本流出。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多样化,贸易资本在国际流动资本中的比重已经大为降低。
(2)银行资金调拨。银行资本流动,是指各国外汇专业银行之间由于调拨资金而引起的资本国际转移。各国外汇专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过程中,由于外汇业务或谋取利润的需要,经常不断的进行套汇、套利、掉期、外汇头寸的抛补和调拨、短期外汇资金的拆进拆出、国际间银行同业往来的收付和结算等,都要产生频繁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
(3)保值性资本流动。又称为“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是指短期资本的持有者为了使资本不遭受损失而在国与国之间调动资本所引起的资本国际转移。保值性资本流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国内政治动荡、经济状况恶化、加强外汇管制和颁布新的税法、国际收支发生持续性的逆差,从而导致资本外逃到币值相对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免遭损失。
(4)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投机者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差别或汇率差别来谋取利润所引起的资本国际流动。具体形式主要有:对暂时性汇率变动的投机;对永久性汇率变动的投机;与贸易有关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对各国利率差别做出反应的资本流动。由于金融开放与金融创新,国际间投机资本的规模越来越庞大,投机活动也越来越盛行。
引起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很多,有根本性的、一般性的、政治的、经济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过剩资本是指相对的过剩资本。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率的提高,资本积累迅速增长,在资本的特性和资本家唯利是图的本性的支配下,大量的过剩资本就被输往国外,追逐高额利润,早期的国际资本流动就由此而产生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在国外获得的利润也大量增加,反过来又加速了资本积累,加剧了资本过剩,进而导致资本对外输出规模的扩大,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近20年来,国际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国际资本、金融、经济等一体化趋势有增无减,加之现代通信技术的发明与运用,资本流动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使当今世界的国际资本流动频繁而快捷。总之,过剩资本的形成与国际收支大量顺差是早期也是现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2.利用外资策略的实施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不同程度地通过不同的政策和方式来吸引外资,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美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落后,迫切需要资金来加速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往往通过开放市场、提供优惠税收、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等措施吸引外资的进入,从而增加或扩大了国际资本的需求,引起或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
3. 利润的驱动
增值是资本运动的内在动力,利润驱动是各种资本输出的共有动机。当投资者预期到一国的资本收益率高于他国,资本就会从他国流向这一国;反之,资本就会从这一国流向他国。此外,当投资者在一国所获得的实际利润高于本国或他国时,该投资者就会增加对这一国的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国际超额利润或国际垄断利润,这些也会导致或加剧国际资本流动。在利润机制的驱动下,资本从利率低的国家或地区流往利率高的国家或地区。这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4.汇率的变化
汇率的变化也会引起国际资本流动,尤其70年代以来,随着浮动汇率制度的普遍建立,主要国家货币汇率经常波动,且幅度大。如果一个国家货币汇率持续上升,则会产生兑换需求,从而导致国际资本流入,如果一个国家货币汇率不稳定或下降,资本持有者可能预期到所持的资本实际价值将会降低,则会把手中的资本或货币资产转换成他国资产,从而导致资本向汇率稳定或升高的国家或地区流动。
在一般情况下,利率与汇率呈正相关关系。一国利率提高,其汇率也会上浮;反之,一国利率降低,其汇率则会下浮。例如,1994年美元汇率下滑,为此美国连续进行了7次加息,以期稳定汇率。尽管加息能否完全见效,取决于各种因素,但加息确实已成为各国用来稳定汇率的一种常用方法。当然,利率、汇率的变化,伴随着的是短期国际资本(游资或热钱)的经常或大量的流动。
5.通货膨胀的发生
通货膨胀往往与一个国家的财政赤字有关系。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了财政赤字,该赤字又是以发行纸币来弥补,必然增加了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一旦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减少损失,投资者会把国内资产转换成外国债权。如果一个国家发生了财政赤字,而该赤字以出售债券或向外借款来弥补,也可能会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因为,当某个时期人们预期到政府又会通过印发纸币来抵10债务或征收额外赋税来偿付债务,则又会把资产从国内转往国外,
6.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存在
政治、经济及战争风险的仔在,也是影响一个国家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一国的投资气候恶化而可能使资本持有者所持有的资本遭受损失。经济风险是指由于一国投资条件发生变化而可能给资本持有者带来的损失。战争风险,是指可能爆发或已经爆发的战争对资本流动造成的可能影响。例如海湾战争,就使国际资本流向发生重大变化,在战争期间许多资金流往以美国为主的几个发达国家(大多为军费)。战后安排又使大量资本涌入中东,尤其是科威特等国。
7.国际炒家的恶性投机
所谓恶性投机,可包含这两种含义:第一,投机者基于对市场走势的判断,纯粹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刻意打压某种货币而抢购另一种货币的行为。这种行为的普遍发生,毫无疑问会导致有关国家货币汇率的大起大落,进而加剧投机,汇率进一步动荡,形成恶性循环,投机者则在“乱”中牟利。这是一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恶性投机。第二,投机者不是以追求盈利为目的,而是基于某种政治理念或对某种社会制度的偏见,动用大规模资金对某国货币进行刻意打压,由此阻碍、破坏该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无论哪种投机,都会导致资本的大规模外逃,并会导致该国经济的衰退,如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货币危机。一国经济状况恶化→国际炒家恶性炒作→汇市股市暴跌→资本加速外逃→政府官员下台→一国经济衰退→这几乎已成为当代国际货币危机的“统一模式”。
8.其他因素
如政治及新闻舆论、谣言、政府对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干预以及人们的心理预期等因素,都会对短期资本流动产生极大的影响。
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巨大变化,呈现出了一系列典型的特征:
1.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
8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两个热潮期:一是80年代后半期。据统计,1986-1990年国际投资流出量平均每年以34%的速度增长;每年流出的绝对额也猛增,1985年为533亿美元,1990年高达2250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累计总额从1985年的6836亿美元,增至1990年的1.7万亿美元。二是1995年以来。1995年国际直接投资总量达3150亿美元,增长40%,1996年达3490亿美元,增长11%;1997年达4 240亿美元,增长25%。1997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并没有因亚洲金融危机而减少,而且各地普遍增长。
2.国际资本市场迅速膨胀
国际资本市场的规模主要指国际借贷(中长期)和国际证券投资的数量。至80年代末,该市场规模约5万亿美元,为1970年的34倍。整个80年代,金融市场资本量每年递增16.5%,远超过世界商品贸易每年5%的增长,进入90年代所,该市场进一步扩大。据资料显示,截至1997年7月底,国际银行放款总额达99698亿美元,放款净额达52350亿美元。而至1997年12月,国际证券发行总量高达35314亿美元。这里的证券发行包括国际债券、货币市场工具、欧洲票据等。如果再计算股票市场,则国际资本市场的规模将进-步膨胀。1997年多数发达国家股票市场达到了或接近创记录的水平。美国道·琼斯指数在1992-1996年间翻了一番,1998年又突破9000点大关。目前更高达11000点以上。债券、股市及银团放款市场的兴旺发达是1997年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3、国际外汇市场交易量扩大
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市场的流动,基本上都要反映到外汇市场的各种交易往来中。根据国际银行的估计,世界各主要外汇市场(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香港、苏黎世、法兰克福、巴黎等)每日平均外汇交易额在1979年为750亿美元,1984年扩大到1500亿美元。1990年初国际清算银行一项调查资料表明,当时的全球外汇交易量每天已接近9000亿美元,而目前达1.2万亿美元左右。
上述分析表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流动,尤其短期资金流动,已占主导地位。货币资本已脱离世界生产和国际贸易而独立运动,而由此形成的货币资本运动与商品运动相分离的现象,也构成了当代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4、跨国公司成为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角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尤其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角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巨额的资本、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全球的经营战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及世界性的销售网络,其触角遍及全球各个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对“无国界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据统计,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总额高达5.5亿美元,而世界出口总额仅为4万亿美元。跨国公司通过国外直接投资控制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的90%,其资产总额占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50%,控制工业研究与开发的80%、生产技术的90%、世界技术转让的75%,以及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90%。
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以及国际经济形式的影响各不相同。
一、长期资本流动的利益:长期资本流动的期限长、数量大,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影响较大。
(1)对资本输出国而言,长期资本流动:① 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② 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促进商品和劳务的输出;③ 有助于克服贸易保护壁垒;④ 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对资本输入国而言,长期资本流动:① 缓和资金短缺的困难;② 提高工业化水平;③ 扩大产品出口数量,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④增加了新兴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二、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在短期资本流动中,贸易性流动和金融性资本流动比较稳定,并且其影响相对有利。而以投机性资本为主的国际贸易则最受国际金融界和各国货币当局所关注,原因在于其流动规模巨大,变化速度快,对一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造成的影响深刻而复杂。
(1)短期资本流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国际收支、汇率、货币政策、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上;
(2)短期投机资本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②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④对资金在国际间配置的影响四个方面。
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1]
(一)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实际上就是汇率风险。从微观上看,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外汇风险,通过汇率的不正常波动加大企业成本与收益核算的难度,从而影响企业的涉外业务;通过改变企业债权、债务的外汇价值,加大企业的偿债负担,从而造成企业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影响,外汇风险可能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战略。从宏观上看,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外汇风险,可能会因改变贸易商品的国际价格,而造成一国贸易条件的恶化。由于汇率的变化,外汇风险会造成一国旅游业的大幅波动,影响一国资本流动的状况,改变一国经常项目状况,影响一国货币当局外汇储备的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最终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国内就业及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二)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利率风险
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是国际货币使用权的价格。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利率风险,总的来说,就是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使借贷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国际银行贷款和国际债券,是涉及利率风险的国际资本流动的两种主要形式。
- 国际银行贷款
(1)在国际银行贷款中,对借方而言,若借方按照固定利率从国际商业银行借款,在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借人日到贷款偿清日的整个借款有效期内,如果国际市场上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则借方按照固定利率支付的利息总额,必定高于逐期按市场利率所支付的利息总额;相反,若借款人是按照浮动利率从国际商业银行借款,在整个借款的有效期内,若国际市场利率上升,则借方按照浮动利率逐期支付的利息总额,就会高于按照贷款发放El利率水平所确定的利率所支付的利息总额,这就是借方所面临的利率风险。
(2)对贷方而言,若商业银行以固定利率发放贷款,但Et后市场利率上升,则按其固定利率所收取的利息总额会低于按浮动利率所收取的利息总额;若国际商业银行以浮动利率发放贷款,但日后市场利率下降,则其按浮动利率所收取的利息总额,会低于按发放日当天利率收取的利息总额。除此之外,由于国际商业银行的资金,往往来源于吸收存款或发放金融债券所获得的借款,因而,在其借款和对外放款之间存在利率不匹配的问题。这种不匹配,表现在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的不匹配,也表现在利率期限的不匹配。市场利率的变化,可能造成国际商业银行在支付借款利息和收取贷款利息两方面同时蒙受损失。因此,作为贷方的国际商业银行,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要比借方更为复杂。
(1)对债券的发行方来说,面临着与国际银行借款方类似的风险。如果国际债券发行人以固定利率发行国际债券,在其债权有效期内,若市场利率下降,发行人将不能享受这种利率下降带来的好处;相反,若发行人以浮动利率发行国际债券,如果市场利率在债券有效期内上升,发行人将按不断上升的利率支付债券利息,其支付额将大于按发行日市场利率以固定利率发行所发生的支付额。
(2)对债券投资者来说,若投资者将债券持有到期,其面临的风险与发行人类似。但是,如果投资人在债券未到期时在市场上出售变现,如果是固定利率债券,那么在国际债券购买日到转让日的时间里,市场利率的上升将会造成两方面的损失:一方面,是购买者将要蒙受在此期间内,由于少收利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利率上升,国际债券的流通价格会下跌,低于债券的发行价格,投资者在变现时,会遭受由于债券价格下跌而带来的损失。两种损失之和,就是投资者所蒙受的利率风险。如果是浮动利率债券,在购买日到转让日之间,市场利率的下跌也会造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购买者要蒙受在此期间少收利息的损失;另一方面,市场利率的下降,会造成债券流通价格的上升,债券投资者在转让债券时,会获得价格收益。两者之差就是投资者面临的利率风险。此外,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还会对国际股票市场、国际衍生品市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也是利率风险的一部分。
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防范[1]
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防范防范风险和化解危机,要从机制分析人手,抓住风险形成的关键环节,既要努力发展实物经济,又要健全自己的货币金融系统,力求标本兼治。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施对冲性货币政策。如果汇率体制缺乏灵活性,外汇储备越多,越要避免名义汇率升值。外汇储备增加会引起货币扩张,为了遏制货币总量的扩张,克服总需求膨胀,应采取对冲性货币政策。可供采用的对冲政策措施有三种:一是公开市场操作;二是准备金要求;三是公共部门存款管理。
(二)加强银行监管,健全金融体系。虽然发生银行危机的国家都有宏观经济方面的原因,但是,银行自身因素却是更直接的原因。如果银行在内控机制和市场纪律方面存在纰漏,加强银行监管则可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监管能够重塑操作环境、强化市场纪律、促进内部治理。健全的金融体系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银行体系的健全有助于出口不利时内需的扩大。发展金融机构的长期投资和本币债券业务、扩大内需、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至关重要。
(三)紧缩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支出,特别是公共支出,可以减少总需求,降低资本流入的通货膨胀效应。在资本流动出现波动迹象时,采取先发制人的紧缩财政政策有助于把核心收益和支出隔离开来。如果出现了资本流动的严重波动,财政收支需要进一步紧缩,使其变动幅度减小。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资金流动区别[2]
资金流动是一种不可逆转性的流动,即一次性的资金款项转移。其特点是资金流动呈单向性。资本流动则是一种可逆转性的流动,例如,投资或借贷资本的流出,伴随着的是利润或利息的回流,以及投资资本或贷款本金的遣返。其特点是资本流动呈双向性。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3]
一、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的要旨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亦称麦克杜加尔(G.D.A.Macdougall)模型,或称完全竞争理论,是一种用于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及其效果的理论,它实际是一种古典经济学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是各国利率和预期利润率存在差异,认为各国的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充裕国向资本稀缺国流动。例如,在19世纪,英国大量资本输出就是基于这两个原因。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使各国的资本边际产出率趋于一致,从而提高世界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二、模型的分析
国际资本流动一般模型如图所示。
该模型的假定条件是:整个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一个资本充裕,一个资本短缺。世界资本总量为横轴00',其中资本充裕国资本量为OC,资本短缺国资本量为O'C。曲线AA'和BB'分别表示两个国家在不同投资水平下的资本边际产出率。它意味着;投资水平越高,每增加单位资本投入的产出就越低,亦即两国投资效益分别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现在,我们分两种情况来分析:
1、对于封闭经济系统
封闭经济系统,是指资本没有互为流动的经济系统。无论是资本充裕国,还是短缺国,资本只能在国内使用。
(1)如果资本充裕国把其全部资本QC投入国内生产,则资本的边际收益为OH,总产出为曲边梯形OADC的面积,其中资本使用者的收益是曲边三角形HAD的面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是矩形OHDC的面积。
(2)如果短缺国也将全部资本O'C投入国内生产,则其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为O'E,总产出为曲边梯形O'B'FC的面积。其中,资本使用者的收益是曲边三角形EB'F的面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是矩形O'EFC的面积。
2、对于开放经济系统是指有资本互为流动的经济系统
这时,如果资本充裕国把总资本量中的OG部分投入本国,而将剩余部分GC投入资本短缺国,并假定后者接受这部分投资,则两国的效益会增大,并且达到资本的最优配置。
(1)就资本输出国而言,输出资本后的国内资本边际收益率由OH升高为OI,国内总产出变为曲边梯形OAJG,其中资本使用者的国内收益为曲边三角形IAJ的面积,资本所有者的国内收益是矩形OIJG的面积。
(2)就资本输入国而言,输入资本后的国内资本总额增为O'G,总产出为曲边梯形O'B'JG的面积,其中总产出增加量为曲边梯形CFJG的面积。这部分增加量,又被分为两部分,矩形CKJG是资本输出国所有的收益,曲边三角形JFK则是资本输入国的所得。
这样,由于资本的输出与输入,就使资本输出国增加了曲边三角形JKD面积的收益,而资本输入国也增加了曲边三角形JFK面积的收益。资本流动增加的总收益就为这两个分收益之和,即 S△JFK+S△JKD
三、分析的结论
从上面的模型分析,可得出下面三个结论;
1、在各国资本的边际生产率相同的条件下,开放经济系统里的资本利用效益远比封闭经济系统里的高,并且总资本能得到最佳的利用。
2、在开放经济系统里,资本流动可为资本充裕国带来最高收益;同时,资本短缺国也因输入资本使总产出增加而获得新增收益。
3、由于上述两个原因,最后也因为资本可自由流动,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可重新进行资本资源配置,使世界总产值增加并达到最大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 ↑ 1.0 1.1 苑蕊.国际资本流动及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2年第2期
- ↑ 朱孟楠.厦门大学.国际金融学.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
- ↑ 朱孟楠.厦门大学.国际金融学.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