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企业文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一、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业化:华为把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分解为可操作的标准,来约束和发展企业高中层管理者,以高中层管理者的行为带动全体员工的进步。在号召员工向雷锋、焦裕禄学习的同时,又奉行决不让“雷锋”吃亏的原则,坚持以物质文明来形成千百个“雷锋”成长且源远流长的政策。
二、双重利益驱动:坚持为祖国昌盛、为民族振兴、为家庭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双重利益驱动原则。
三、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失败是集体的责任,不将成绩归于个人,也不把失败视为个人的责任;一律同甘苦,除了工作上的差异外,华为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上下平等,不平等的部分用工资形式体现。自强不息,荣辱与共,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是《华为基本法》所总结的七条核心价值观。
一、远大的追求,求实的作风
一个企业的成功,根源于企业家的胆识和追求,在于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胸怀,企业家依据自己的追求和价值准则建立公正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分配制度,并凭借这一体系和制度吸引和积聚优秀人才,建立严密的、有高度活力的组织,形成有高度凝聚力和高度文明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周期是由企业的内部特征决定的。如果企业只卖产品,而产品又受有生命周期的这一客观规律制约,因而不能逃脱夭折的厄运,它们注定是短命的。另一种企业是既卖产品又卖文化,因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导致产品的不断柳暗花明,所以它们注定是长命的。而且,文化鲜明的民族特征能给一个企业带来持续推动力,企业文化必须是能体现一个民族远大追求的文化。
以华为公司的远大追求为例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1) 实现顾客的梦想,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2)在开放合作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产品。(3) 以产业报国、振兴民族通讯工业为己任。
强大的国家是强大企业的沃土,企业必须依靠国家作为后盾。另一方面,国家没有强大的、在国际上领先的企业群,经济就没有基础,从而政治上就没有地位。任何一个强大的企业,不管其所有制性质,都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创造者,都是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源泉。企业要在经营活动中处处表现出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爱生活的价值观念。
爱祖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要成长为世界级公司,只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和产品系列。而这种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只有来自爱祖国、爱人民。华为公司的企业家和员工是有血有肉的凡人,他们既爱祖国、爱人民,又爱事业、爱生活、爱自己和家人。这样,就把远大的追求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有机地结合,把“造势与做实”紧密地结合。
二、尊重个性,集体奋斗
坚实企业不搞偶像崇拜,不推崇个人主义,强调集体奋斗,也给个人以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高技术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突破性的创新和创造力实质上是一种个性行为。这就是要求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个性。但高技术企业又要求高度的团结合作,今天的时代已经不是爱迪生的时代,技术的复杂性、产品的复杂性,必须依靠团队协作才能攻克。
华为公司是以高技术为起点,着眼于大市场、大系统、大结构的高科技企业。它需要所有的员工必须坚持合作,走集体奋斗之路。一个没有足够专业能力的人跨不进华为的大门,但溶不进华为文化,也等于丧失了在华为发展的机会。
坚实企业应该在组织上,特别是科研和营销组织上采取团队方式运作;在工作态度考评上强调集体奋斗、奉献精神;在工资和奖金分配上实行能力主义工资制,强调能力和绩效;在知识产权上,要保护个人的创造发明;在股权分配上强调个人的能力和潜力。
三、结成利益共同体
企业是一种功利组织,但为谁谋利益的问题必须解决,否则企业不可能会有长远发展。企业应该奉行利益共同体原则,使顾客、员工与合作者都满意,这里合作者的含义是广泛的,是与公司利害相关的供应商、外协厂家、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人才培养机构、各类媒介和媒体、政府机构、社区机构,甚至目前的一些竞争对手都是公司的合作者。
华为公司正是依靠利益共同体和利益驱动机制,不断地激活了整个组织。
四、公平竞争,合理分配
华为公司的价值评价体系和价值分配制度是华为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是华为公司管理中最具特点之处。华为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自身的实践中认识到:知识、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与劳动共同创造了公司的全部价值,公司是用转化为资本的方式使劳动、知识、企业家的管理和风险的积累贡献得到合理的体现和报偿。职工只要为企业做出了长期贡献,他的资本就有积累;另一方面,不但创业者的资本有积累,新加入者只要为企业做出特殊贡献,他们的利益也通过转化为资本的方式得到了体现和报偿,使劳动、知识、管理成为一体,使分配更加合理。
华为公司从以下四个方面力图使价值分配制度尽量合理: (1) 遵循价值规律,按外部人才市场的竞争规律决定公司的价值分配政策。(2) 引入内部公平竞争机制,确保机会均等,而在分配上充分拉开差距。(3) 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使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评价标准。(4) 以公司的成就和员工的贡献作为衡量价值分配合理性的最终标准。
在对待报酬的态度上,华为人的传统是不打听别人的报酬是多少,不要与别人比,想要得到高回报,把注意力集中在搞好自己的工作上,如果觉得不公平,不闹不吵、好合好散,到外单位折腾一段,觉得还是华为好,再回来,欢迎! 从这点上来看华为公司的文化,她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尊重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基础上的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文化。
华为的“狼群”战争文化[1]
文化是一种人人感觉得到、人人说不清的东西。企业文化有几个特征:一、建立企业文化的目的是商业性的,而非为文化而文化;二、企业文化的形成是自上而下的,带有强制性,故被称为“思想权力”;三、它是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四、领导者的性格、感情、思想、能力、品德等个人因素,通过权力对文化的内涵施加影响;五、传播者的理解程度,对企业文化的方向具有诱导作用;六、接受者——员工对企业文化具有反作用力,或者推进完善,或者加速颠覆。
以上六点具有普遍适应性。华为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当然,文化因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而形成个性。让我们从企业文化的普遍规律出发,去寻找华为的文化个性。
在与外商的“战斗”中,国内企业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服务都处于劣势,因此普遍采用了“运动战术”——在“敌人”最薄弱的农村和落后省份建立根据地。而华为由于民营身份和领导人任正非的平民背景,更是弱者中的弱者。因此,变弱为强就成为自然而然的思维线路。
这一点上,任正非的确得益于在军队中对克劳塞维茨等军事家著作的研读。“农村包围城市”、“压强战术”、“以价格战狙击对手”等战术,都是“战争状态”下的自然产物。
但是,说华为公司弥漫着战争文化的色彩,并且断言这是因为他的军旅生涯所致,我并不同意这种看法。
一切战争的本质,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改革开放中期,企业界的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商场如战场。仔细分析这两个概念,发现这个比喻既准确又不准确。当市场刚刚开启的时候,机会频频呈现,企业各忙各的,兴致勃勃地做着自己的市场,因为市场还很大,相互的对立并不明显。比如1991年前后,北京的出租车公司,只要开张就能把会计累坏;但当今的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十分突出,甚至许多公司都面临倒闭的风险。因此当市场变得稀缺的时候,争夺就开始了。白热化阶段,则必须以“消灭”对手为代价而获得自己生存下来的机会,这时商场就演变成战场。
“一切战争的本质或根本目的,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一切战争本质的共性。一切的军事思想、军事原则皆是为此本质或根本目的服务的。这是一切军事思想、军事原则的共性。”
可以说,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文化中,都带有强烈的战争色彩,因此经常听到的就是“形势是严峻的”、“竞争是残酷的”、“市场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不是生存就是死亡”等说法。进入网络时代,“生与死”的概念换成了“吃与被吃”的流行说法,所谓“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民营企业为什么会有这么残酷的意识呢?我想,这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有直接关系。
自中共十三大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后,一方面国家的基础弱,底子薄,财力有限;另一方面,又要求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不得以采取了“市场换技术”的开放政策。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国的企业一出生就面对一个被外资垄断的市场。
华为1987年创立的时候,身处其中的正是这样的环境。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强化了华为等国内电信设备商的生死意识,那就是电信设备与大众消费品的区别,后者的市场过广,外资不可能一下子占完,而前者的市场空间本来就非常有限,加上县级邮电局,也不过几千个。这几千个客户,用的都是进口设备。这种情况下,生存就意味着逼对手退让,发展就意味着削弱对手。削弱就是把对手的市场当作“骨头”啃下来,当作“炮楼”端下来。企业之间甚至员工之间的敌对状态是必然的。
上海贝尔的市场研究部人士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电信设备展览会上,一位戴眼镜的华为员工为他准备了一些宽带城域网的资料,然后向他索要名片。当知道对方来自上海贝尔后,竟想从对方手中把资料夺回。对方对他这种小家子气立即厉声训斥,他才讪讪而退。这位人士认为,从这样一件小事,充分暴露出华为从上到下对竞争对手的敌视和警惕,这种同仇敌忾的心理必然能使全体员工目标明确、士气高涨。事后,该人士内心震动很大,写了一篇《华为进攻!》的文章,分析华为的营销策略,企图唤醒上海贝尔。
由于战略和战术的卓有成效,因而得到反复强化和使用,逐渐被华为员工认同和接受。而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和基本战术制定的对员工精神状态的强化措施,进一步影响到员工的观念、思想和精神层面。
为了增强员工的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华为不停灌输各种概念:“活下去是硬道理”、“为了市场销售增长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可耻的”、“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狭路相逢勇者胜”等。
这些鼓动性很强的概念,经过任正非富有煽动力的讲话,使一线年轻员工很容易进入大无畏的精神状态,以令对手头晕的气势展开肉搏。随手一翻华为领导的内部讲话和宣传材料,感觉像重新回到战争年代。字里行间充斥着激情、鼓舞、煽动、号令和诱惑,任正非卓越的口才被公认为是这种传统的源泉。
华为总裁任正非创建了生生不息的华为文化,以企业文化为先导来经营企业,是任正非的基本理念,通过他的一些讲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华为文化的内涵。任正非认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他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以色列这个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一个离散了两个世纪的犹太民族,在重返家园后,他们在资源严重贫乏,严重缺水的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他们的资源就是有聪明的脑袋,他们是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世界奇迹。”
任正非说:“华为公司有什么呢?连有限的资源都没有,但是我们的员工都很努力,拼命地创造资源。真正如国际歌所唱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是明天的主人。‘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八年来的含辛茹苦,只有我们自己与亲人才真正知道。一声辛苦了,会使人泪如雨下,只有华为人才真正地理解它的内涵。活下来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对著名跨国公司的能量与水平还没有真正的认识。现在国家还有海关保护,一旦实现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中国还会剩下几个产业?为了能生存下来,我们的研究与试验人员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拼命地追赶世界潮流,我们有名的垫子文化,将万古流芳。我们生产队伍,努力进行国际接轨,不惜调换一些功臣,也决不迟疑地坚持进步;机关服务队伍,一听枪声,一见火光,就全力以赴支援前方,并不需要长官指令。为了点滴的进步,大家熬干了心血,为了积累一点生产的流动资金,到1998年,98.5%的员工还住在农民房里,我们许多博士、硕士,甚至公司的高层领导还居无定所。一切是为了活下去,一切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振兴。世界留给我们的财富就是努力,不努力将一无所有。”
“我认为内地的企业不景气,不仅仅是一个机制问题,关键是企业文化。能否把我们华为的文化推到内地去,救活中国内地的企业。当然有机制和管理方面、资金方面的问题,但也有一个企业文化问题,内地许多企业就没有企业文化。”
1)吃苦耐劳精神
几乎每个华为人都备有一张床垫,卷放在各自的储存铁柜的底层或办公桌、计算机台的底下,外人从整齐的办公环境中很难发现这个细节。午休的时候,席地而卧,方便而适用。晚上加班,夜深人静,灯火阑珊,很多人却不回宿舍,就这一张床垫,累了睡,醒了再爬起来干,黑白相继,没日没夜。可以说,一张床垫半个家,华为人是携着这样一张张床垫走过8年创业的艰辛与卓越。颜色各异、新旧杂陈的一张张床垫,载着华为人共同的梦想。床垫文化的意味也从早期华为人身体上的艰苦奋斗发展到现在思想上的艰苦奋斗,构成华为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
2)敬业精神
什么人能做好工作?就是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有献身精神的人,华为努力去发现这样的人。不具备华为文化,又不努力去学习华为文化,就不会成为这样的人。
3)艰苦奋斗精神
华为公司提倡思想上艰苦奋斗。思想如何去艰苦奋斗呢?提高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地学习,思想不断进步,这应该是艰苦奋斗吧,然而细想一下,这似乎还不够,还只是一般性的思想进步。怎样才算是艰苦奋斗呢?艰苦奋斗还应有~个目标,这应该是不断地超越自我。体育比赛中,冠军的获得不会是因为他跳得很高,跑得很快,而应是在所有人中跳得最高,跑得最快。然而这个纪录如果他自己不去创新,那么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别人刷新。思想上的艰苦奋斗除了横向的比较外,还应该与自己纵向比较。你的思想不提高,别人的思想就会超过你,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思想进步最快,这才算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
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拥有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但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仅仅依靠一位优秀企业家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拥有整套的超越个人因素的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这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华为在业界是以注重制度和文化而著称的。1998年3月正式出台的《华为基本法》也许就是这一说法的最佳印证。华为认为,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员工的行为更有效,它能让大多数的员工努力地分担自己的工作、压力和责任。在华为的发展史上,这部《基本法》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它是中国第一部总结企业战略、价值观和经营管理原则的“宪法”,是一家企业进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制定各项具体管理制度的依据。因此,该文本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具有很重要的示范意义。
华为开始思考现代管理思想和制度化的问题是有一定原因的,1994年、1995年,华为自主研制的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后,公司开始进入大规模的扩张时期。而这个时候,华为原有的异常脆弱的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支撑公司的发展。
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1)业绩评估矛盾
1995年,华为开始大量招聘员工,公司规模不断膨胀。华为的员工从1992年的不足20()人,增加到七八百人。尤其是华为大面积进入农村市场,主要采取的是“人海战术”,导致销售人员急剧增加。随着华为网络的扩张,营销网络与人员的管理变得日益复杂,如何对销售人员的业绩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及时激励,成为当时华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纵观其他企业对销售人员的激励,通常采取“提成”的奖励办法。而任正非认为,对于销售人员来说,销售提成只是一种“刺激”方式,虽然能提高他们增加短期收益的积极性,却无助于他们和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而普遍客户关系和长期客户关系,是华为的看家法宝。所以,任正非明确规定不给销售人员提成。为了适应大发展的需要,1995年,华为对工资分配机制进行重新设置,但是,很快难题就出来了:分配的依据是什么?依据能力、职位、绩效……什么提法都有,让改革小组无所适从。
还有一个让任正非很是头痛的问题:每到月底,他就会收到下属大量的条子,为自己部门的员工申请涨工资,理由是他们干得不错。一开始任正非还能勉强应付,后来公司越来越大,条子也越来越多,根本批不过来,而且还浪费时间。更何况,涨与不涨,涨多还是涨少,都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所以,任正非意识到,华为已经到了需要一套标准化理论体系来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时候了。
(2)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的不明晰
在1995年,华为还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在这一年年初,华为紧跟当时潮流,在全公司范围内大规模推行ISO9001标准。但在重整后的业务流程体系中,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如何定位成了一个大问题。
(3)企业文化千人千面
随着公司的发展,任正非逐渐发现一个问题,管理层和普通员工虽然一直把华为企业文化这个词挂在嘴边,但华为的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谁也解释不清。有人说是床垫文化,有人说是雷锋文化,还有人说是校园文化,但这些都不符合任正非对企业文化的观点。他认为华为应该拥有一个明确清晰的企业文化了。
在与人民大学的专家们反复交流之后,华为决定委托他们为华为建立一套文化体系,并由此催生了《华为基本法55。华为对专家们多次强调:如何将华为10年宝贵而痛苦的积累与探索,在吸收业界最佳的思想与方法后,再提升一步,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理论,以避免陷入经验主义,这是我们制定公司基本法的基本立场。
基本法到底是什么样的?华为总裁任正非心里也没底,但是他坚信一点:基本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整理归纳,而是关于华为成功经验的系统思考和升华提炼,这需要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功底并广泛地参考借鉴业内一流企业的最佳实践经验。
华为“无为而治”的观点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华为基本法的最关键目的被提了出来。
无为而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大千世界的规律,尊重人的个性,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本是道家核心思想,但同样也是佛家与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家的“缘起性空”思想与“无为”是相通的,“空”与“无”具有相同的内涵;儒家倡导积极入世,提倡以德治天下,以德服人,孔子认为古代圣王舜就是无为而治的典范:“无为而治,其舜也欤。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以德行天下反映了儒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华为非常看重精神的作用,在华为公司各种资料的排列组合中,华为尤为看重塑魂工程。《华为基本法》可以理解为华为用以实现“无为而治”目的的一个重要工具。华为这部总计六章、103条的企业内部规章,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企业中最完备、最规范的一部“企业基本法”。其内容涵盖了企业发展战略、产品与技术政策、组织建立的原则、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与管理制度,等等。
更难得的是,《华为基本法》蕴涵着很多在当时的中国企业界看来非常超前的眼光和智慧。比如,在讨论“价值的分配”时,任正非就非常希望能够从理论上对他独特的“全员持股”和“知识资本化”的做法加以明晰的论证。1998年6月,华为总裁任正非给中国联通处级以上干部作了一次《华为基本法》解释的报告,其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道出了他起草《华为基本法》的核心目的:“一个企业怎样才能长治久安,这是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十分关心并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推动华为前进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怎么使这些动力长期稳定运行,而又不断地自我优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华为基本法》就是任正非开始追寻利用制度建立起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一个可以一直向其“世界级”目标迈进的企业的起点。
当然,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企业管理的终点,通过制度体系的建立而改变人,实现企业价值观念的“代代相传”才是最终的目标。可以说,《华为基本法》反映了华为的价值观,华为希望这些价值观能够保障华为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世界级企业。所以,华为真实的意图在于,通过组织发动公司上下学习《华为基本法》,将《华为基本法》中的这些价值观灌输到新一代管理者头脑中,以确保即便管理层不断更替,华为的优秀“DNA”仍然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一、狼性文化
在华为的发展历程中,任正非对危机特别警觉,在管理理念中也略带“血腥”,他认为做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因为狼有让自己活下去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正是这些凶悍的企业文化,使华为成为连跨国巨头都寝食难安的一匹“土狼”。
二、垫子文化
据说在华为创业初期,华为的每个员工的桌子底下都放有一张垫子,就像部队的行军床。除了供午休之外,更多是为员工晚上加班加点工作时睡觉用。这种做法后来被华为人称作“垫子文化”。
三、不穿红舞鞋
在《华为公司基本法》开篇,核心价值观第二条就做了如此描述:“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在任正非眼里,红舞鞋虽然很诱人,就像电讯产品之外的利润,但是企业穿上它就脱不了,只能在它的带动下不停地舞蹈,直至死亡。因此任正非以此告诫下属要经受其他领域丰厚利润的诱惑,不要穿红舞鞋,要专注于公司的现有领域。
四、文化洗脑
华为每年都要招聘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当他们到达华为的时候,要过的第一关就是“文化洗脑”。
第一招:塑造“狼性”与“做实”企业文化
华为是一个巨大的集体,目前员工8.3万余人,其中研发人员占43%,而且素质非常之高,85%以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21年来,华为取得的业绩是骄人的,在中国企业史上可谓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子。华为需要依赖一种精神把这样的一个巨大而高素质的团队团结起来,而且使企业充满活力。华为找到的因素就是团队精神——狼性。
华为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互助。华为非常崇尚“狼”,而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
华为的“狼性”不是天生的。现代社会把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留给了企业,企业只有解决好了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华为对狼性的执着是外人难以理解的。
华为的管理模式是矩阵式管理模式,矩阵式管理要求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任何问题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不然就会暴露出矩阵式管理最大的弱点:多头管理,职责不清。而华为销售人员在相互配合方面效率之高让客户惊叹,让对手心寒,因为华为从签合同到实际供货只要四天的时间。
狼性是华为营销团队的团队精神,这种精神是很抽象的,而且也是很容易扭曲的,这就需要有一种保障机制,使得狼性既可以正本清源地保留,这种保障机制就是华为的企业文化。
在中国,企业文化被各家企业说烂了,但是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和实施企业文化战略的企业并不多,而华为就是其中之一。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东西。华为的企业文化可以用这样的几个词语来概括:团结,奉献,学习,创新,获益与公平。华为的企业文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实。企业文化在华为不单单是口号,而且是实际的行动。
“狼性”与做实的企业文化是华为之所以为华为的根本。
第二招:选择良才
华为招聘员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社会招聘,另外一种就是校园招聘。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华为更热衷于用校园招聘的方式进行人才的选拔。华为的校园招聘是很专业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招聘模式。
校园招聘第一步:校园推介会。
每年的11-12月份,华为都要在全国高校密集的城市举行推介会。推介会是华为和学校连手的结果,由于现在就业形势严峻,而且华为又是可以在毕业生中呼风唤雨的企业,学校愿意为华为提供一个舞台。而华为为了招到优秀的毕业生则费尽了脑子,想在第一时间进入名牌高校,巴不得把优秀的人才都网罗在华为的旗下。推介会上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的流程是先介绍华为的基本情况,包括产品,公司现状,企业文化等。然后是安排一、两个华为近年招聘的新员工对参加招聘会的人进行有关自己在华为如何成长的演说,演讲者口若悬河很有煽动性。最后就是接收简历了。在推介会中,细心的华为人会给参加推介会毕业生提供一瓶矿泉水,让人觉得华为是一个非常优秀而且富有人情味的公司。
校园招聘第二步:笔试
面试在华为校园招聘中的环节分量最大。一般来说,华为的招聘人员在收来的简历中选取一些符合公司要求的毕业生,并通知他们来笔试。
笔试主要是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测试。目的是考察应聘者的对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包括智商、情商、个人素养等。试题早在华为招聘大军出发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试卷的设计是华为人力资源部组织专业人事设计的。复试只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做就可以保证万无一失。
校园招聘第三步:面试
经过笔试的选拔,华为会通知笔试成绩不错的毕业生来参加面试。面试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应聘对象的能力是否与公司的要求相符。面试的内容涉及专业知识、个人的知识面和个人素质。作为一个应聘华为公司市场部的毕业生,华为面试的主要内容就会涉及到该生对营销理论的掌握程度、个人心态、基本的业务素质。华为希望挑选一个有理想能吃苦,能够尊重别人且能自重,且谦虚能容纳别人的人加入他们的团队。
面试会有好多次数,因为一个面试官不可能对应聘者进行完全的了解。对于销售人员的面试来说,一般开始的时候面试的是专业知识方面的,面试官也是华为招聘大军中的市场部抽调过来的人。接下来的面试是有关个人素质方面的,面试官主要是人力资源部的专家。最后环节的面试官是市场部里的中高层人员,他们拥有最终的决定权。
整个面试过程要持续2-5天,有的可能更长。应聘者需要有耐心,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校园招聘第四步:公司考察和宴会
面试合格的应聘者会被招聘人员组织参观华为在本地的公司,或者被邀请到一家星级饭店洽谈。在此过程中,应聘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华为,而华为也希望自己可以表现得非常优秀。从而吸引那些优秀的学子加盟华为。这个环节一个必演节目就是现场签协议。华为要在竞争对手招聘之前就要把人才圈到自己的怀里,不给竞争对手任何喘息的机会。
闯过以上四关的毕业生,只要不发生什么意外,他们就能在毕业之后带上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到华为公司报到。
第三招:魔鬼培训
进入华为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华为的培训,对于新员工来说,华为的培训过程就是一次再生经历。华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培训体系。在深圳,华为有自己的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华为的所有员工都要经过培训,并合格后才可以上岗。华为也又自己的网上学校,通过这个虚拟的学校华为可以在线为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的华为人进行培训。
华为的培训有如下特征:
1)培训成为一种习惯。培训不再是在新员工入司或出现问题后的救火,培训是业务员掌握技能的手段,培训是业务员胜任营销工作的必须,培训是企业提高业务员受雇能力的责任。
2)培训系统化,有专门培训岗位和培训师,培训有计划。培训不再是拾漏补缺,不再是临时的安排;公司将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另一方面,组织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并拥有外部智力支持机构和培训师队伍。
3)培训成为一种投资。大多企业把培训当费用,而且,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培训费用,更不用说预算,预算是培训有保障进行的前提。在华为,培训不再是费用,而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一笔投资。华为每一年的培训费用高达数亿元。
4)华为培训的教材自己编写。主要有《华为新员工文化培训专题教材》,《优秀客户经历模型》,还有有关华为产品和技术的培训各种材料。教材自己编写,习惯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出思想,使得教材方便于教学。
5)培训的效果有严格考核评估。绝大部分企业在讲师培训结束后,既不考试,也不评估。华为十分重视培训效果的检视、考核和评估。新员工在进入华为公司前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后要进行严格的任职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业务员才会被录用。另外,培训的结果与晋升、加薪相挂钩,纳入组织考评体系。
华为培训主要有3种,上岗培训,岗中培训,下岗培训。而且这三种培训是一个体系:
1、上岗培训
接受上岗培训的人主要是应届毕业生,培训过程跨时之长、内容之丰富、考评之严格,对于毕业生来说这样的经历是炼狱,这样的培训又称“魔鬼培训”。主要包括分军事训练、企业文化、车间实习与技术培训和营销理论与市场演习等三个部分。
2、岗中培训
对于市场人员来说华为的培训绝对不仅仅限于岗前培训。为了保证整个销售队伍时刻充满激情与活力,华为内部形成了一套完整针对个人的成长计划。有计划地,持续地对员工进行充电,让员工能够及时了解通信技术的最新进展、市场营销的新方法和公司的销售策略。
主要的培训形式是实行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自我开发与教育开发相结合的开发形式,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相结合。通过培训提升销售人员的实际能力,保证了一线的市场销售人员具备持久的战斗力。
3、下岗培训
由于种种原因,有一些销售人员员工不能适合本岗位,华为则会给这些员工提供下岗培训。主要内容是岗位所需的技能与知识。要是员工经过培训还是无法适合原岗位,华为则会给这些员工提供新职位的技能与知识培训,继续帮助他们继续成长。
第四招,制度化用人
经过魔鬼培训的业务人员,基本上具备了业务人员的基本素质,缺乏的就是实践经验。华为这个时候把通过培训新销售人员直接派往华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或办事处,让他们在市场一线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接受实践的改造。
有人以为华为这样的行为是盲目的。因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根本不可能能在市场一线杀出一片天地。然而当旁人看到华为的市场在不断的扩大,直到把战火烧到美国时,旁人才对华为的胆识产生敬意。在华为的销售人员中,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并不是有丰富经验和经历的人,而是那些刚刚从大学毕业的雄心勃勃的新员工。华为市场一线人员的工作年限一般不会超过3年,因为3年的时间足以让销售人员了解华为产品于其他公司的产品的优势于劣势,一旦对这些了解,销售人员的士气就会大减,而任正非要保证一线人员永远充满活力。
华为公司的绩效管理强调以责任结果为价值导向,力图建立一种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通过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持续不断地设立目标、辅导、评价、反馈,实现绩效改进和员工能力的提升。
对于不同内容华为都有自己的考评标准,这些标准经过长期依赖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变得可操作性特别强。而考核过程也是全面的、系统的。营销人员首先要提交考核申请,考评员在分两次对申请人进行考核,第一次考核主要是考核对象与考评人的沟通,这次考评人主要是考核对象的直接上级。与上级的沟通主要表现在:共同确定工作计划,勤于请教上级和自我评价。二次考核主要是对第一次考核的审核,审查一次考核是否符合规范,可信度等。两次考核结束后最后还要接受市场干部部的监督与认证。
目前采用的是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的方式。工作业绩考核主要围绕季度工作目标与目标完成情况,根据考核标准进行等级评定,任职资格主要围绕行为标准,通过证据对申请人达标与否进行认证。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和与之相适应的阶段性考核,保证了主业的不断增长和员工“阶段性成就欲望不断得到满足”。因为任正非相信:如果华为有一天停止了快速增长,就会面临死亡。只要主业还充满活力,我们的团队就有强凝聚力,员工就会拼命而乐此不疲。
完善的制度,严格的考核保证华为制度化用人战略的实施,为华为打造营销铁军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五招:有效激励
华为为了保证一线人员永远保持活力,对销售一线人员的激励也是大手笔。在华为,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不单单可以得到华为的物质激励,还可以得到精神激励。当然二者在华为是有机的结合的,激励也是华为“做实”作风的体现。
物质和精神上的激励保证了华为的营销团队永远活力充沛,在战场上充满了战斗力。
从培养“狼性”到维护“狼性”,从“讲到”企业文化到“做实”企业文化,华为营销人员用自身的发展经历证实了“狼性”与“做实”的难得。华为的营销团队建设为中国本土高瞻远瞩企业树立了一个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华为告诉我们,要成功打造营销铁军就得要让营销团队充满“狼性”,而且,也告诉中国的本土企业 “狼性”的培养是可能的,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艰巨的。成功没有捷径,从招聘人才,到培训人才,再到使用人才,最后激励人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企业付出心血。
没有专业的招聘,就不能招到良才;无系统的培训,华为将无法塑造自己的销售铁军;没有办法让整个销售队伍统一思想,没有完善制度,华为对销售团队的管理将“无法可依”;不严格考核,华为的制度将没有任何的意义;没有公平、有效且完善的激励制度,企业的销售团队将象死水一样毫无动力!
一支军队假设没有灵魂,这个军队将可能在瞬间分崩离析;而一个有灵魂的军队,那么即使遇到一时的困难,这个军团也可能重新组建起来,重新在战场上扬威,对于企业的营销团队建设来说,也是如此。
纵观以上的华为文化:权力独裁、文化统一,军事化管理等等。这种文化措施在创业初期也许十分有效,但是到了企业稳定发展的时期,似乎并不合乎事宜,而且随着华为的壮大与国内通讯市场饱和,华为文化实施的环境已经改变,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却依旧在维护着他的军事化作风和“狼性文化”。于是出现了华为的文化困惑!这些困惑也带来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接班人问题。早有观察家分析指出,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其实反映最深刻的就是任正非雷厉风行的军人性格和军事化的作风。在华为,任正非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行事低调,实行军事化管理。华为的文化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老板行为的示范效应。而专家学者在研究华为时发现,任正非始终是个绕不过去的门槛。他们很容易得出一个经典结论:“一个好公司要想获得高速增长,没有一个好的企业家是不可能的,但一个好的公司不可能通过企业家能力获得持续发展,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在于制度和文化。”而对于“没有了任正非就没有了华为”的结论而言,接班人的问题深深困扰着华为。
精神紧张的员工状态。其严苛的军事化管理,强调“竞争”、“忧患意识”使得华为的员工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巨大。在百度以“华为”为关键词的搜索排名里,华为“跳楼”名列第一。
华为“不穿红舞鞋”的定位在现实中更是造成了外界的嘲讽和自身的损失。在近几年的业务发展上,华为的思路和做法似乎已经有点落伍了。在3G的研发上,华为把赌注押在了GMS的延续产品WCDMA上。而联通最终采用CDMA网络向3G过渡,致使华为在两轮联通CDMA招标中落马,而中兴两次中标,最少拿到十几亿元的订单。丧失了这些绝好的机遇,显然是和华为“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华为维护自身文化重要方式——文化洗脑也逐渐被人质疑。这种“文化统一”的制度有可能会抹杀了员工的个性,对华为的发展并不是件好事情。
华为企业文化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找到积极的解决办法。也许我们可以从万科的温情文化中得到启示:同样是作为军人出身的王石,与任正非的管理模式截然不同。接班人问题现在深深的困扰着华为,如果没有了任正非,华为的明天将在哪里?而在万科,因为王石的“频频出走”,万科的员工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公司依旧能实现良好的运转。
第二,华为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激励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事业、感情和待遇。在华为的待遇是不需要担心的,但是伴随着高待遇而来的是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与工作时间。员工被弄得身心疲惫,很多个人问题都解决不了。华为的员工是不允许内部结婚的。
第三,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企业环境。重视员工的个性和自主性,员工可以畅所欲言、积极的表达自己对公司的建议与看法,实现企业内部的无障碍沟通,方便企业快速的纠正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员工们的紧张心态和压力心境,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为员工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第四,企业文化应当具有灵活性,应当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适当的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文化虽然是深层次的东西,但是也不应当就把文化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刚性的。文化既要具有自身的稳定性也要具有一定的弹性才能与环境相适应,实现“与时俱进”。华为的企业文化中明确规定“不穿红舞鞋”,但是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只有目光远大,思维广阔的人才能适时的抓住机遇,实现成功。只专注于自己小天地的想法明显具有局限性。
一、华为文化是华为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
企业从一次创业进入到二次创业,需要寻找二次企业的内在支撑,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在于华为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再如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而华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系统要保证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华为人的行为的牵引和约束。
二、管理思想的进步推动华为文化的“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管理服务的,任何文化不能脱离管理的目的。同时,又是理念和思想层次上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遵从管理者的思想脉络而生生不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文化这种形式,与下属员工沟通和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企业家的精神和抱负。
从华为文化的特点来看,其来源有三:一是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三是现有华为企业家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管理思想。其中,华为企业家群体的管理思想是华为文化的主流,它不断创新,使得华为文化“生生不息”。
然而,并不是管理者所有的管理思想都能融入华为文化之中,我们在进行华为文化建设时,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的文化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公司文化与部门文化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我们就要反对固步自封,要继续坚持开放式地吸纳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我们要防止社会上不良文化和价值观对我们已有的优良文化的稀释与侵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二次创业公司大了,部门大了,部门工作性质差别太大,业务评价标准、内容、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可在一次创业公司文化中找到经过实践验证为正确的价值评价"公理",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已有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鼓励各部门逐步形成适合各自工作特点,有利于推进部门工作的特色文化。具体地说,公司要抓好组织行为和干部行为的价值评价工作;部门要抓好员工个人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价值评价工作。
我们要重视华为人与准华为人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要加强华为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是否认同华为文化,看成是判别准华为人是否转化为真正华为人的尺度和标准。总之,管理者要抓文化建设,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创建和管理文化,并提高自身驾驶企业文化的能力。
三、运用文化来构建华为管理机制,以此推动华为管理的改良与提高
华为文化就像企业的"魂",推动着华为管理改进与提高。
管理制度和规范是在华为文化中酝酿而成的,任何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脱离华为的文化背景。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照搬其它企业制度。制定华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必须从实际出发,反映自身文化特色和业务特点,才能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因为华为文化是华为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华为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也应该是华为文化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合华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并可再次通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东西用条文的形式加以固定化,通过试行反复证明,并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后,经过正式签发和颁布,为员工共同遵守。实际上只有与华为人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才能与华为的实际相符合,才具有执行力。
管理机制是靠文化来推动的,文化是华为公司管理机制产生效力的润滑剂。各项管理者都必须认同华为企业文化,并科学灵活地运用文化建设来推动、改善华为管理。管理机制是由组织、岗位职责及其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构成,它具有刚性。它脱胎于企业文化,同时又是构建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靠企业文化来推动和润滑使其运转。当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只精通业务,而不懂得如何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就无法实施管理,实际上不适合做管理者。
四、将华为企业文化建设扎根于华为日常管理之中
强化8小时之内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华为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将企业“魂”凝聚在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和市场竞争力之中,体现于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日常管理行为之中。
8小时之内的企业文化就是实施企业管理。那么8小时之内企业文化活动是什么?是对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酝酿与推行,是对个人组织行为的考核评价活动。员工之间管理思想的交流与沟通,管理制度、规范的酝酿与推行以及员工个人组织行为的考核与评价,都是在构筑一个企业“魂”,这个构筑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管理是这一文化过程的外在表现,是把企业"魂"凝聚在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和市场竞争之中。
8小时之外,企业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应该是对个人才能、才华自发培养和评价的活动,或者说,是对个人组织行为和情感的培养以及个人组织行为能力以外的其它智能和体能的评价活动,公司提供一个释放和评价个人能量的场所。通过8小时之外的文化活动,使员工生活丰富多彩、身心得以休息、放松,恢复体力和脑力,修整队伍,调节生活。同时,在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培育员工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企业家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陶冶公司提倡的高尚情操与情感,鼓舞员工去创造丰富多彩和积极的人性,如我们要提倡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去踢足球,多参加一些集体项目;要提倡缺乏创新精神的人多参加一些探险活动;要提倡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多参加一些义务劳动等等。8小时之外的企业文化生活是为提高8小时之内的工作能力和情感服务的。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sky,18°@鷺島,Zfj3000,Wwdz,Angle Roh,Kane0135,Kuxiaoxue,Hapiping,Dan,Cabbage,Smileandblue,鲈鱼,Yixi,泡芙小姐,连晓雾,林巧玲,Gaoshan2013,方小莉,寒曦,LuyinT,Tracy.评论(共10条)
介绍的有些浮浅,读完以后没有1、2个亮点。大话、白话较多!读者读完后得不到什么东西!
添加了新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很多的东西都已经改变了,这篇文章对华为还是没有研究透彻啊
添加了新的内容,希望对您帮助!
MBA智库百科是可以自由参与的百科,如有发现错误和不足,您也可以参与修改编辑,只要通过网页右上角的创建新帐号,创建用户名后即可参与,期待您的加入哦!~
介绍的有些浮浅,读完以后没有1、2个亮点。大话、白话较多!读者读完后得不到什么东西!
我也觉得
说得对!但可以辩证认为是,紧抓时代的步伐!
华为的企业文化要学通学精真的不容易啊,够一些民营企业学习N年呀,还不一定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