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态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工作态度(Work Attitude)
目录 |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由于这些因素较为抽象,因此通常只能通过主观性评价来考评。
态度(Attitudes)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客观事物、人、事件、团体、制度及代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
态度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人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值取向的影响,不过,态度针对具体的人或事物,而价值取向则更为广泛。态度是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对一类人或事物作出积极或消极反应的心理倾向。工作满意度就是管理心理学中所研究的重要工作态度。
态度包括三种成分:
工作态度是人们对于工作各个方面的心理倾向,也包括上述三种成分。对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与工作态度的认知成分相联系;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态度的行为成分密切有关;工作的满意感则属于工作态度的情感方面。
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
一般说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都能发挥积极的影响,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由于中介因素的影响,使得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
国内的研究表明,员工工作态度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绩效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这说明员工工作态度对于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性,关注员工工作态度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越强,员工工作态度越积极,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使得员工有效感知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以实现员工工作态度提升,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传递不外乎两种形式,一是通过规章制度等形式,一是通过等级链中的管理者。若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以规章制度等形式(书面形式)公之于员工时,便有了一个编码,但员工对这些规章制度的解码并不一定与编码一致,在员工只是单方面理解时容易导致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不能被员工有效感知。由于等级链中的较高层级管理者对低层级提供正式或非正式的指导更能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化[5,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直接有效互动更容易使员工有效感知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传递过程中,基层管理者与一线员工之间信息能否有效传递显得尤为重要。该结论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好地管理一线员工提供了借鉴。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基本是农民工,在农民工主管与农民工一线员工的差序格局中他们都是各自的“圈内人”;农民工基层主管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最直接、最有效的传递媒介,他们在高层主管的指导和帮助下准确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并指导一线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正确解码。正是由于基层主管的指导、帮助、关心和鼓励,农民工一线员工将会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组织认同感。这启示着劳动密集型企业要重视基层主管的招聘、甄选、培训与考核工作等,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