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人力资源投资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人力资源投资(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

目录

什么是人力资源投资

  人力资源投资:是指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知识、经验和技术,在教育、培训等方面所进行的资金实物和劳务的投入。

  广义:人力资源投资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的形成之中,两个阶段:一是人力资源投资阶段,二是人力资源的产出和收益阶段。

  陕义:人力资源投资是指在形成人的经济活动能力方面起直接作用的资金实物和劳动投入或费用

人力资源投资的内容

  人力资源投资就是对发生在人力资源成本上的各种支出。这些支出的内容表现为:

  1.取得人力资源的投资。

  企业取得任何人力资源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包括招聘谈判、测试等方面的支出,特别是高级人力资源的取得更是需要支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

  2.对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投资。

  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是保证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不仅需要对引进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和整合,而且也需要对原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在职培训。培训开发是个长期和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为获得、掌握各种新的信息和适应各种新技术,必须要有长期的培训开发过 程。这构成了人力资源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3.替换原有人力资源的投资。

  任何一个员工适应新的岗位,一般要经历一个(视岗位的复杂程度)或长或短的磨合时期,这一时期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都将大打折扣,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额外支出或收益的减少,这也构成了人力资源投资的一个内容。

  4.使用人力资源方面的投资。

  人力资源在企业的生产运行中不断地创造价值剩余价值,并转移到商品和服务中去,在市场上实现,以使企业不断的获得利润和效益。但是要维持人力资源正常运转,必须对人力资源作相应的投资以使其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这些投资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其他相应的投资。

  此外,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其他投资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投资、人力资源安置投资、人力资源遣散投资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将人力资源投资的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①医疗和保健支出。②在职人员脱产、不脱产培训支出。③学校教育支出。它包括学生直接用于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的费用和学生上学期间所放弃的收入(机会成本)。④企业以外的组织为成年人举办的学习项目。⑤个人和家庭为适应就业机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迁移活动的支出。

人力资源投资的特点

  人力资源投资一般是指企业投资人力资产上的各种支出。它作为将资金转化为增加人力资产潜力的过程,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很大区别。其特点主要有:

  1.人力资源投资具有高收益性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人力资源存量增加带来的产量增加,相当于实物资产存量增加带来的产量增加额的三倍。许多高科技企业不惜重金开发技术型人力资产,其主要目的.就是取得技术成果这一高额回报。即便不是技术型人力资产,用较小的培训投入,仍能获得较丰厚的收益。

  2.人力资源投资具有高风险性。

  由于人力资产是惟一“活”的资产,自身具有能动性,虽然其潜力会与投资同步增长,但其潜力是否转化为劳动成果,什么时候转化为劳动成果,则取决于人力资产本身的努力程度。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的预期收益是一个较为主观的概念,在管理中只能先认定一个目标值,进而对人力资产进行约束和激励,使之尽可能地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另外,也正是由于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企业所能支配的仅仅是其一定时期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这样便难免出由人力资产在投资回收的最佳状态时,离开,企业的可能。为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时,必须与人力资源承载人进行谈判,根据合同来规避投资可能存在的高风险

  3.人力资源投资存在较多的非货币计量因素。

  人力资源投资所投向的主体毕竟是人不是物,人是有思维的,思维的发展在每个人身上都有所不同。有的人不需要进行高额投资,也会产生许多高收益的成果,而有的人则相反。所以企业在投资前,首先就是选择人力资源,进行定性分析,而在整个投资过程中,成本与收益的配比可能也不会象固定资产等投资那么显现货币化。投资支出换来的收益中可能会存在难以计量的效益,如职工道德水准的提高,整个群体的关系进一步融洽等。

人力资源投资的作用

  1.人力资源投资,体现着社会中科技人员、企业家经理阶层、熟练工人队伍的壮大,从而推动着产业结构不断更新,使经济社会充满活力。

  2.人力资源投资能够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

  3.对人力资源投资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规模过大对生存环境造成的压力,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分析[1]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投资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于是构成了人力资源投资风险

  1.信息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中的信息风险主要表现为两部分:

  一是取得人力资源时所产生的风险,此时的信息风险表现为不对称风险。

  在招聘员工时,企业对员工的身体素质、学历、能力等方面的了解远不如其对自身的了解。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现属于隐私,如果企业想通过医疗手段检测所招聘员工的健康状况,容易引起员工的不满和侵犯公民平等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这样,所招聘的员工有可能因身体素质原因不能适应企业需要,而给企业造成损失。对于学历方面,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现有近100 万人持有假文凭,使人防不胜防。对于员工能力的了解,更是非得经历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发现该员工到底是否具备满足企业需要的能力。而这一时期,企业已为其支付了大量资金,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所以信息风险特别是非对称信息给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二是在人力资源使用过程中,由于信息传递时滞和扭曲所产生的风险。

  企业每个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即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不可能适时反馈到相应的决策管理部门去,从而不能适时进行控制和修正。在许多情况下,有可能员工的工作行为已给企业资源造成了浪费或者损害了企业整体利益,企业还不知道,更谈不上修正。如一个员工根本不适合现有岗位工作,将会给企业造成两方面的危害:

  其一他对企业提供的工作是不合格的,并可能使企业化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以挽回不合格工作造成的影响;

  其二消耗了企业有限的资源。所以针对人力资源投资的这种特点,必须设立一种适合其信息传达和反馈的通道。

  2.配置风险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就是将人力资源投入到企业的职业劳动岗位,使之与其他经济资源相结合,形成现实的经济运动,使得人尽其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过程。在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和运用过程中,不能根据人力资源特长适当安排岗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这就是配置风险。如大材小用,导致员工的能力过剩,令员工产生屈才心理;小才大用,导致员工力不从心,不能胜任,虚占其位,贻误工作;或优才劣用、高才低用、专才别用(如认为重用就是把其放到领导岗位上等),都会造成人力资源的荒废、闲置。还有的企业领导乱指挥,限制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劳动。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特长,或者是以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不够即未进行充分的培训,使其适合企业的经营和运转;二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无法完成对人力资源的整合。

  3.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经济学上定义为如果自己面临的风险可通过某种方式转移给别人,就缺乏积极性去采取相应的行动来降低风险或减少成本。人力资源的道德风险,是指企业员工为获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不惜规避企业的各种制度和规范,从而牺牲企业的利益的一种可能性。如企业技术人员隐藏技术开发的难度和关键障碍,故意夸大成功的概率,诱使企业投入资金,作为自己技术试验的经费,如果失败,自己没有损失;如果成功,则皆大欢喜。又如企业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技术研究,而技术人员隐藏开发进展,或开发成功后给合作方报告开发失败,技术人员将取得的成果自己另开公司。再如面对一个可能给企业带来盈利的投资机会,成功了则收益归企业所有,而失败了则可能影响晋升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不去把握这样的机会,等等。

  企业在对一般员工的使用上,也存在着道德风险。如企业员工消极工作,只要自己的工作在企业整体中不是居于最后,就不去提高工作效率,不增加工作投入的热情。或者只要不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发现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不制止,不采取措施等。

  上述道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使确实作出了额外贡献的员工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和报酬,使其贡献行为缺乏动力支持;工作没有达到企业要求的员工,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容易使其形成惰性,不愿纠正。

  4.流动性风险

  人力资源的流动性风险,是指拥有知识技能的高素质员工的流动倾向性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的不确定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的主要驱动力不再仅仅是土地,具有高知识技能存量的高素质人力资源的边际收益递增特性是企业经济效益长期持续增长的现实保证。但是人力资源是新经济条件下的稀缺资本,作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员工又有为其自身寻求高利润领域的流动愿望。所以,只要在企业之外存在一个比本企业收益性更高的空间,那么必然会激发员工的流动性愿望。

  具体表现为,经过本企业的大量投资培训形成高知识技能的员工中途离职给企业带来两方面的损失:

  一是带走了企业投资固化在其身的人力资源投资;

  二是留下的空缺岗位又需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以引进和培训新的员工来适应。

  要想消除这种流动性风险,就得消除引起这种流动愿望的收益差距:要么消除外部高收益机会的存在,要么提高本企业的收益水平。

  防范和化解人力资源投资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个人信用认证系统

  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个人信息有相当完备的准确记录,那就是人事档案制度。在档案里,对个人的以往经历和工作能力都有着较为可靠的详尽记录。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档案制度已趋于模糊,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看档案来招聘员工;而有相当一部分求职者,由于各种原因已无档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个人认证系统。对文凭现已推出网上认证系统;但对个人的资信能力、信用水平、工作业绩,还无健全的认证系统。政府应该主导建立这样的个人认证系统,就如美国的社会福利号码一样,给每个公民建立详尽的信用档案。这不但可解决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可以用于银行贷款资信评估等。

  (二)建立多层次有计划的长期培训机制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技术的更新日趋频繁,企业员工需时时接受继续教育,更新知识储备、提高劳动技能、发展自己,以免被社会淘汰。职工对在职培训期望非常大,所以企业为了留住人才,保证原有的人力资源投资不致流失,应该针对员工的不同层次有计划的建立不同层次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方法,让职工感到自己的发展是与企业的发展是溶为一体的。并且这种培训机制本身也可以作为人力资源投资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这种培训机制,主要目的也是在于使员工感到留在企业里是有前途的,自己本身的发展是不受制约的。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是用来克服和消除人力资源投资中的道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一个有力的措施。它把企业员工的内在固有惰性和不稳定性消除,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建立员工报酬和发展的长效稳定预期机制。具体包括:

  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安心本职工作和进行创造性工作。它的主要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资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可以设立以下一些激励模式:⑴业绩计提,报酬结构=基薪+业绩计提;⑵奖售股权,报酬结构=基薪+股权或股票等;⑶准公务员报酬,报酬结构=工资+津贴、奖金等;⑷单独设立用以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资金,如节约奖,改进重大不合理管理措施奖、创新奖等。

  2.精神激励

  精神激励是注重用精神因素鼓励职工从事工作。行为科学和现代人力资源观点都认为:人类不但有经济的需要,更有精神上的需要。精神激励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主要方式有:⑴目标激励。即建立企业的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体系,并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目标的制定,将已制定的目标具体分解到每个职工,使职工把自己的发展溶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中去。⑵荣誉激励。对职工只要超越其群体的一般水平的贡献,就应以各种形式的表扬用以肯定,使职工自尊的需要得以实现。⑶工作激励。即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人力资源相对稳定的自由流动机制,使每个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可自由选择工作岗位,从而把员工自身的兴趣和岗位的需要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情感激励

  即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职工,使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职工感觉到不仅以劳动参与社会分配,更重要的是处于一种被关心和被尊重的工作氛围中,自己的价值在被实现。其主要方式是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一个文明、健康、整洁的工作环境势必会给职工带来良好的情绪。通过以上三种主要方式的激励,势必使职工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从而使企业在人力资源上的投资,得以长期的、稳定的回收和增值,消除职工的流动性倾向和克服其道德风险,以最大的工作热情回报企业。

  (四)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利用速度大大加快,因此在对人力资源投资进行管理时,应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即在关于人力资源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建立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管理手段的科学化。比如应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人力资源运用中的各种信息适时的传递到决策部门中去,以便纠正人力资源运用中产生的偏差。此外,通过建立人力资源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选拔、监督等将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以提高人力资源投资的效益。

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一)从投资主体

  对于人力资源投资,不同的投资主体有着不同的考虑,从而就有着不同的投资动机投资行为,并具有以下不同的效益内容。

  l.国家即政府所关心的是通过该项投资能够达到综合效益,并注重投资的产出率。从国家角度看,投资的效益包括:①满足社会成员的有关需要,如办公立学校、医院等,这是政府的基本责任;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人力资源的生产动力;③有利于实现社会平等,促进社会进步;④与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的经济目标,促进国家财政收入的提高。

  2.企业是具有独立权益的经济实体,它所关心的是通过投资增加经济活动的效益。从企业角度看,投资的效益包括:①满足自身业务活动对各种人力资源的需求;②为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服务,即保证企业不断成长的持续性适用人力资源的供给;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增强个人发展的实力,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与竞争力;④有利于树立企业的公共形象,从而有利于吸引人才、壮大企业的实力,并能获得社会人力资源的回报。

  3.作为社会劳动者的个人,所关心的是经济支出为自身的生活目标服务,取得人生生涯发展的效益。从个人的角度看,投资的效益包括:①促进自身劳动能力的形成,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资本”;②能具备特定的职业技能,有利于个人的择业和就业;③获得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有利于晋升和事业的发展;④使学识、观念、修养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促进人的自身全面发展;⑤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即一定时期的投入,可以转化为以后较高的工资收入。

  (二)从投资的具体内容看 “从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具体项目或内容上看,由于在企业内人力资源的流动,一般不涉及人力资源的迁移投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项目不同,其效益的评价亦有所不同,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员工本身生产投资效益评价。企业员工本身生产投资的含义是用于形成员工正常健康人体的生活消费的费用。劳动者通过生活消费维持了健康的体质,通过供养家属生产出未来的劳动力。这方面的投资包括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各种报酬。这是对人的生活的投人,也有人的生产产出。但是某个时期的人的生产费用的投入,并不导致即时劳动人口的生产产出,同一时期的投入与生产产出之比,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效益;同时在计算上也存在困难。因此,评价公式可以表述为:企业员工自身生产投资效益。人口预期生产量。人口生产费用。

  2.教育投资效益评价。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社会劳动者。这样,教育就具有了“生产性”,其支出就成为一种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源投资中的最主要部分。

  企业人才教育的投资是企业自行支付的教育、培训费以及向社会的教育捐助支出等。反映在企业账上的是职工教育基金、学校经费基金以及营业外支出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作为企业,可通过计算某人因学习培训而少为企业创造的收入来进行确认和估计。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可通过以下途径判断和估算:①通过教育培训,培养出各种类型的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 ②通过教育,促进科技的进步,并将其成果物化到企业生产中,使得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③通过教育,提高劳动力资源质量,并通过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使企业产出率大大增加,经济效益大大提高。④通过教育,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水平,并促进了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和进一步自我开发,减少结构性失业

  教育投资效益公式可表示为:教育投资效益=教育投资收益现值之和、教育投资成本现值之和。

  3.保健投资效益评价。人力保健是对劳动力资源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持其健康水平。人力保健投资,包括卫生保健投资和劳动保护投资两部分。前者是通过对患病者的医治和健康者的预防措施,来减轻或消除疾病对人类的侵袭,维持人的劳动能力。卫生保健投资包括医疗卫生部门人员的工资、医疗卫生设施、药品等。通过这些投资,可以取得下列效益:①延长人口的平均寿命,以增加人的劳动年限;②保持和提高人们的体力和智力,提高同量活劳动的产出率;③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水平,减少患病导致的工作日下降的经济损失和患病后的治疗费用。后者是通过投资改进生产设备、增加防护措施,以保护人力资源。劳动保护投资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安全技术装置,劳动环境监测和治理装置,个人劳动保护用品和有毒有害劳动的保健补贴等。通过劳动保护投资,可减少用于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各种医疗费、补贴费等和由此损失工时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保护了人力资源,使之可以增加产出。

  人力保健投资效益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衡量:人力保健投资效益一卫生保健和劳动保护取得的收益现值之和。卫生保健和劳动保护投资成本现值之和。亦可将上式分解为两个方面来评价,即:①人力保健投资效益 I=(卫生保健投资增加的收益现值十卫生保健投资减少的损失现值)。卫生保健投资成本现值;②人力保健投资效益 II=(劳动保护投资减少的损失现值十劳动保护投资增加的收益现值),劳动保护投资成本现值。

  总之,人力资源投资效益评价必须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指标分析非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货币性指标分析非货币性指标分析相结合,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局部效益整体效益短期效益长期效益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内部效益外部效益有形效益无形效益

研究人力资源投资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财务理论中,没有人力资源这一概念。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经济学家纷纷挣脱将人权为一种资产会贬低人格的传统观念,开始把研究的对象伸向人力资产这一广阔而重要的领域。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但总的来看,对人力资产宏观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微观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微观方面,研究人力资源计量与核算问题的较多,而研究其投资管理,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的较少,虽然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舒尔茨研究人力资产时就指出,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所产生的收益,远远高于对非人力资源的投资。但时至今日,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对企业投资情况进行分析时,仍局限于固定资产等物质资源上,在安排职工培训时,大都通过定性的方法来进行模糊管理,至今仍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还停留牙“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内涵看,对“人力资产”的归集和分配,只是原有会计核算程序的改革,并未突破传统会计的范围。帐面上人力资产的价值并不代表人所(能)创造出的价值。因为,对不同能力的人所发生的招聘、培训等费用可能是一样的,从而帐面上无从体现不同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以现时重置成本计价,有个重置标准和不同企业的可比性问题,与财务会计的结合问题也没有很好解决。

  2.由于人力资源的确认与计量不是以实际成本为基础,其中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假定条件,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模型大相径庭且过于繁琐。因此,至今未与传统财务会计融合,只能作为管理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

  1. 徐红军、倪清燃.企业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分析[J]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人力资源投资"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60.28.238.* 在 2010年3月27日 19:27 发表

人的物化,不舒服但是认同。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