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5个条目

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Keynesian fiscal policy)

目錄

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概述

  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是指凱恩斯學派財政政策思想以及根據其思想制定的財政政策。20世紀30年代以來,英國經濟學家J.M.凱恩斯[]及其追隨者針對資本主義社會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加劇和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的形勢,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和壟斷資本的利益,適應壟斷資產階級專政國家全面干預經濟的需要,以其經濟理論為基礎提出一套財政政策思想。一些資本主義家,主要是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這些財政政策思想為依據,在一段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廣泛實行了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

凱恩斯財政政策思想

  凱恩斯財政政策思想主要由其經濟理論財政支出政策財政收入政策財政平衡政策等幾個部分所構成。

經濟理論

  凱恩斯經濟理論的立足點是所謂就業理論,核心思想是所謂有效需求理論。他以調節有效需求和實現充分就業作為制定財政政策的理論依據,認為有效需求決定社會就業量。有效需求指的是保證投資者獲得最大利潤的社會總需求。按照他的理論,社會需求由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兩部分所構成,而最終決定有效需求規模的因素是所謂“消費傾向”、“對資本資產未來收益的預期”和對貨幣的“流動偏好”這三個基本心理因素。他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這些心理因素運動的特點是:消費的增長幅度一般落後於收入的增長,結果會引起消費需求不足;投資的不斷增加會帶來資本邊際效率的下降,結果造成投資吸引力的減弱,引起投資不足。這些都會帶來危機和失業的增加。他認為經濟危機的爆發就是資本邊際效率突然崩潰的結果。凱恩斯還用乘數原理論證增加投資可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經濟效果。根據上述經濟理論得出的財政政策思想,主張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消費,增加投資,以提高社會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

財政支出政策思想

  凱恩斯以所謂邊際消費傾向乘數論為依據,斷言投資乘數與邊際消費傾向成正比,與邊際儲蓄傾向成反比。為了提高投資乘數,主張政府採取調整財政政策的方針,執行擴張性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以提高社會需求。同時,還可以執行擴大採購的政策,直接刺激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的恢復。

財政收入政策思想

  主張為了適應財政支出的增加和干預經濟政策的需要而改革稅收制度和公債政策。在稅制改革上提倡用以直接稅為主的稅制代替以間接稅為主的稅制,以累進稅代替比例稅,從而調節收入,刺激消費需求的提高。在公債政策上,提倡從巨集觀經濟的角度把公債看作是彌補財政赤字和增加財政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以彌補私人消費的不足。

財政平衡政策思想

  凱恩斯這一思想是提倡用赤字財政政策代替財政穩健政策,認為財政穩健政策會減少社會總需求,損害公共福利。為了刺激增加需求,主張政府要有意無意地造成超支,或者舉債籌款救濟失業。他認為舉債支出雖然浪費,但結果卻可以使社會致富。

凱恩斯財政政策思想的補充和發展

  凱恩斯的財政政策思想在資本主義國家的長期財政實踐中,由其追隨者以多種形式進行了補充。其中主要的有:

  ①汲水財政政策。是美國凱恩斯學派主要代表人物A.H.漢森[]以所謂“停滯理論”為依據對凱恩斯財政政策思想所作的重要補充。中心思想是強調財政投資政策的重點不應是數量的多少,而應放在促進經濟本身的自動力,有利於在經濟蕭條時期喚起企業投資的信心。

  ②補償稅收政策。由漢森提出,主張在經濟危機時期執行減免稅財政政策。認為這種政策比增加財政支出更能直接而迅速地取得效果(見凱恩斯主義稅收思想)。

  ③分類公債政策。是漢森提出的重要財政政策思想,主張根據公債的具體用途,將其劃分為“死重公債”、“被動公債”和“主動公債”三類。前兩類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和非生產性支出,後一類直接或間接用於提高社會生產力。

  ④調節通貨缺口財政政策。由美國新古典綜合學派重要代表人物P.A.薩繆爾森[]根據所謂“通貨膨脹缺口”和“通貨緊縮缺口”理論提出。主張根據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狀況,從財政上對物價上漲或大量失業採取針對性措施,用增稅或增加財政支出的辦法調整收入水平,促進實現平衡。

  ⑤混合經濟財政政策。由薩繆爾森根據其混合經濟理論提出,強調資本主義國家在政府日益增強干預和控制經濟的情況下制定財政政策的必要性。他特別強調政府財政福利支出的重要性,認為這類支出是“內在穩定因素”,是穩定經濟的重要手段。

  ⑥自動穩定器,由新古典綜合學派代表人物提出,主張依靠稅收和財政支出的自動調節作用協調經濟發展。

  ⑦相機抉擇穩定器。主張政府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制定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⑧促進增長率財政政策。由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H.R.F.哈羅德[]根據其“動態均衡理論”提出。他在動態均衡理論中把凱恩斯對儲蓄和投資的分析加以長期化和動態化,並從中提出三種增長率的概念,即“有保證的增長率”、“實際增長率”和“自然增長率”,並根據這三種增長率之間的關係提出一套財政政策思想。主要內容是:當有保證的增長率長期和自然增長率不相等時,財政政策就可以作為主要手段加以運用。例如,當私人儲蓄不足以支持經濟按自然增長率增長時,財政可以利用預算盈餘政策加以彌補;反之,當需求不足而儲蓄過剩時,財政可以利用預算赤字政策增加社會總需求,緩和周期性經濟危機。

凱恩斯財政政策思想的性質和效應

  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維護資本主義私有制,是為壟斷資產階級牟取高額利潤服務的。它適應資產階級消除經濟危機的迫切心理,因此長期受到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重視並予以實施。主要表現在20世紀30年代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財政收支規模急速膨脹,赤字財政遂成為這些國家的基本財政政策,國債積累達到十分龐大的規模。有的國家則以不同方式把稅收、公債社會福利支出、公共工程投資等財政政策作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自動穩定器加以廣泛運用。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