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9个条目

產業革命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Industrial revolution)

產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

目錄

什麼是產業革命

  產業革命又稱為工業革命,一般是指由於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使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進而使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出現嶄新面貌。

產業革命的歷史進程

  (1)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誌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係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係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18世紀60年代,珍妮紡紗機(1765年)的發明和應用是工業革命開始的標誌。蒸汽機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誌。瓦特先後三次改良的蒸汽機,將人類帶入了“蒸汽時代”。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時開始,到19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不是偶然的,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會經濟前提和科學技術前提的。

  興起原因

  ①17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為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

  ②資產階級通過大規模地對外掠奪以及在國內實行的國債制度和消費稅政策,積累了巨額財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所必須的貨幣資金;大規模的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和廣闊的國內市場。

  ③工場手工業的蓬勃發展,培養了大批富有實踐經驗的熟練工人,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條件;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成就,特別是牛頓的力學和數學,為機器的產生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④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仍然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場手工業新興的棉紡織業。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瞭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棉紗頓時供不應求。1765年,織工哈格裡夫斯發明瞭“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此後,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騾機、水力織布機等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

  隨著機器生產的增多,原有的動力如畜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在英國伯明翰,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資產階級工廠誕生了。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生產,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家。

  (2)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也稱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業革命。主要標誌:電力的廣泛應用(即電氣時代)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製、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典型特征為自動化。其中西歐(包括英國、德國、法國、低地國家和丹麥)和美國以及1870年後的日本,工業得到飛速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緊跟著18世紀末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並且從英國向西歐和北美蔓延。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大規模應用為代表,電燈的發明為標誌。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時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器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Siemens)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Gelam)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3)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電子電腦、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這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80年代以來,國內史學工作者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問世。

  與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 第三次科技革命呈現出許多鮮明特點:一是科學技術本身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科技產品的結構越來越複雜、精密;二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越來越短,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三是這次科技革命的內容極為豐富,而且聯繫密切,形成了一個群體形式;四是科學技術的社會化趨勢大為增強;五是這次科技革命所形成的新的技術能力,對人類社會產生了空前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因此,有的學者認為,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把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而且使西方一批發達國家在2O世紀50至6O年代先後實現了高度工業化,走完了工業社會的最後歷程。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世界科技的迅猛發展,一方面擴大了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領域,提高了人類向自然作鬥爭的能力,從而把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推進到一個前人所無法想象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也帶來一系列棘手的社會問題,如: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核災難的威脅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將使人類的處境受到越來越嚴重的困擾,這已經成為舉世關註的全球問題。

產業革命的概念框架體系

  對產業革命的分析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論框架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有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羅斯托的起飛理論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

  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阿羅斯·熊彼特(Joseph Alosis Schumpeter,1883—1950)在其1912年發表的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他影響深遠的創新理論,而後他利用該書再版以及出版其他著作的機會對該理論進行了不斷的補充完善,使該理論成為了他經濟理論體系中最重要的理論,並構成了他的許多其他理論的基礎。

  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

  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imitrievich Kondratiev,1892—1941)是十月革命前後都很活躍的俄國學者,作為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他的聲譽主要來自長波理論。所謂“長波”指的是經濟成長過程中上升與衰退交替出現的一種周期性波動。由於康德拉季耶夫觀察到的周期比人們觀察到的另外兩種經濟波動的周期“尤格拉周期”和“基欽周期”明顯要長,所以被叫做長波或者長周期。

  羅斯托的經濟成長階段論

  1960 年,美國經濟學家華爾特·惠特曼·羅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在《經濟成長的階段》中提出了他的“經濟成長階段論”,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分為5個階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長階段》中增加了第6階段。經濟發展的6個階段依次是傳統社會階段、準備起飛階段、起飛階段、走向成熟階段、大眾消費階段和超越大眾消費階段。

產業革命的三次浪潮理論

  工業革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時期,考慮到世界各地發展的不平衡,對工業革命時期的準確劃分相當困難。一般認為,工業革命包含了若幹低一級的革命,如蒸汽機革命、電力革命、鐵路革命、汽車革命等,作為工業革命最後階段的汽車革命的結束和信息革命的開始幾乎在同一時間。工業革命每一次低一級的革命都可以分為技術革命、商務革命和草根革命等三次浪潮。

  (1) 技術革命浪潮

  技術革命浪潮到來的典型特征是重大的發明成批涌現。在技術革命浪潮出現之前,科學家們已經為將要做出的發明做好了理論上的準備,他們做出了科學上的一些大的發現或者提出了一些嶄新的理論,他們本人往往還對這些發現或者理論的應用提出過一些設想。但是,由於技術或者資金方面的限制,或者僅僅是由於科學家本人對發明缺乏興趣,這些科學發現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停留在理論的水平,這段時期可以被叫做科學革命的時期,也可以被看作是技術革命浪潮的潛伏時期。不過,由於這段時期延續的時間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不把這一時期當成是技術革命浪潮的一個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上出現了對解決一些重大問題的迫切需求,這時,發明家就會登上歷史舞臺,他們會根據其對相關科學發現的理解和掌握,結合他們對問題本質以及社會需求的深入瞭解,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動手才能,經過反覆試驗,最終發明出可以幫助社會解決問題的新產品。我們註意到,在一個發明剛剛做出的時候,新產品往往非常簡陋,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經常會出現故障。因此,不斷有人對原先的發明做出改進,在此過程中,也不斷會有新的發明出現。到技術革命浪潮的後期,技術成熟的實用性強的產品終於出現,這種產品的批量生產以及在企業中的廣泛應用引發了產業革命的下一個浪潮—— 商務革命浪潮。

  (2) 商務革命浪潮

  新技術在生產領域的應用意味著生產函數的改變,這並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正是熊彼特所說的“創造性的破壞”,它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生產要素組合,這就會遇到重重阻力,能夠剋服這些阻力把創新進行到底的正是熊彼特所說的企業家。企業傢具有不畏風險敢於創新的精神,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企業家經常會放棄原先報酬豐厚而又穩定的職位,從頭開始去創建新的企業。因此,商務革命浪潮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創業公司的成批出現,在這些新創業的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因為經營失敗而被迫關閉,但少數堅持下來的公司卻成了新一代的龍頭企業。新公司的建立為商業界帶來了嶄新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迫使老的企業重新思考他們一貫的經營方式。於是,在新老企業的競爭中,日趨完善的新的作業流程和管理方式逐步得到普及,成為行業界普遍接受的標準經營方式。在商務革命蓬勃開展的過程中,通過企業的營銷活動,新技術和新發明的優越性逐步被廣大消費者所認識,一旦基於新發明的產品的性能和價格到了廣大消費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草根革命就開始了。

  (3) 草根革命浪潮

  消費者對新產品的接受有著不同的步調,富有的以及熱衷於新技術的消費者會首先購買基於新技術的產品。如果這些產品的確物有所值,那麼,在這些早期消費者的示範下,新的產品會迅速普及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新產品,新產品的款式也隨之增加,以便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大量的消費者在使用新產品的過程中,很可能會發現產品的一些新的用途,使產品市場進一步擴大。新產品的普及,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進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最終引發了社會的全面變革。在草根革命的後期,新產品幾乎充滿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但人們對它們早已視而不見,完全忘記了這些產品出現以前的生活。

對產業革命的理解

  對產業革命的理解有很多不同意見,有人提出有一次產業革命,有的人提出有多次產業革命,最多的有提出有五次產業革命,所謂革命的含義是指它的整個組織結構、架構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只有這樣才能稱之為產業革命。產業是社會經濟運行的一個基本組織結構體系。產業不是從來就有的,是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社會活動的發展,在生產活動的不斷體系化、系統化、結構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應該說,在人類社會的遠古時期,不存在產業形態,到了古代社會形成了農業和畜牧業的分業。但是,在簡單的農業和簡單的畜牧業生產之間的聯繫是偶然發生的,還沒有形成體系,這是產業的萌發期。到了商業和手工業產生的時候,才真正形成了一個產業體系,就是以農業為主體,畜牧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手工業和商業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分化出來,各個部門之間形成了持續的經常性聯繫,形成了一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初步的結構體系。到這個時候,基本的產業結構已經形成了。有人就把這一過程稱為產業革命,我認為這不是革命,這是產業的初步形成時期。產業革命由新的力量所產生的,從16世紀開始蘊育,工業機器生產體系的形成,使整個產業結構體系從根本上發生了的變革,這才稱得上革命。也就是一般所說的18世紀中葉,爆發於英國,以蒸汽機的發明、使用與實用化為標誌的機器大生產。以機器生產為標誌的社會生產體系和經濟運行方式的形成,才標志著產業革命的發生。這場產業革命發生時,整個社會經濟的骨架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這一點在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中已經形成共識。在當代,又發生了新的一場產業革命,這次革命也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技術革命,或新產業產生,而是整個的社會生產與社會經濟組織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我們可以從近代產業革命到現在產業革命的延續和發展來說明這個問題。

當代產業革命的特征

  當代產業革命的變革其突破是以技術進步的方式的變革為先導,技術創新形成一個新的社會生產部門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產業革命是以機器化生產、機器生產、機器生產體系的形成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的機器基本上是以手工勞動製造出來的,是一些能工巧匠用手工工具製造的,甚至連總體的構思設計也沒有。例如蒸汽機的改造,在中世紀的時候就有了蒸汽機,主要是用於煤礦抽水,但沒有真正達到實用化的水平,還不可能作為一種動力設備用於加工製造生產過程之中。蒸汽機的發明人瓦特實際上並沒有受過系統的科學教育,只是一名能工巧匠,經常到大學裡面修理蒸汽機,受過一些科學思維方式的影響。當時蒸汽機在大學里作為教學模型來使用,經常出現故障,需要修理,能工巧匠成了引發第一次產業革命迎碰機遇之人。瓦特在修理的過程中對蒸汽機進行了改進,最終使之達到實用化的水平。由於人造動力機械製造業的全面發展,使新一代的機器可以由機器來生產,從而形成了整個的大機器生產體系,這是以機器生產體系形成為主要特征的,也就是一般人所稱的傳統工業化進程。

  當代的產業革命是以整個社會技術進步方式的變革,以技術創新產業化發展為主要特征的,技術進步方式的變革應該說早就開始了,這一變革具有深度科學化、高度社會化和系統產業化這樣三個基本特征。

  在第一次產業革命時,科學的作用是很小的,技術的創新基本上是靠經驗悟通的。生產第一線的工人根據經驗不斷摸索和積累,對生產工具進行改進,第一代的機器也是靠經驗積累摸索創造出來的。第一代的機床與手工工具的差別並不大,無非是動力系統用蒸汽機來取代。科學家科學研究的問題也還很少與工業生產的技術改進相聯繫。

  19世紀中葉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工業技術的發展與科學日益緊密地聯繫起來了,比較典型的事例就是電力電氣工業的產生。在這之前的工業生產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並且依靠感官經驗就可以把握的。電力工業產生後,依靠簡單的經驗是不可能理解的,因為電磁的作用過程只有依靠理論抽象思維才能把握,沒有對電磁理論的理解和把握,就不可能發明電動機和發電機。電動機和發電機的發明實際上是在科學家直接參与、在科學理論指導之下產生的,是科學化的產業化技術體系,是科學傾斜於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產物。

  更有甚者,化學工業整個工業的名稱是用學科的名稱來命名的。化學工業是一門非常古老的工業,在人類產生之初就有化學工業的萌芽。但直到19世紀中葉,它與科學還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當然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工業體系名稱,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主要靠日常生活於原始萌發生產經驗的積累,是生活經驗和生產經驗不斷積累的產物。到19世紀,由於偶然的機會,產生了有機化學工業。在鋼鐵工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稱為煤焦油的廢物。在對煤焦油如何進行處理的研究過程中,偶然發現它可以用做生產染料的原料。由於當時染料的價格很昂貴,於是各國競相利用這一技術生產染料,很快形成了一個新的龐大的社會生產部門 ——有機化學產業。化學這門學科的很多理論要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在實驗室中進行的實驗過程,比較容易工業化,所以在現在的化學工業中,很多企業都擁有實力很強的實驗室,現代化學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在實驗室中萌發試驗生產出來的。化學工業早已是深度科學化產業領域。

  實際上,從19世紀中葉開始,技術進步的主體力量已經開始變化,受過系統科學教育的工程技術人員、科學家正在成為技術進步的主導力量。當然,這還僅僅是在個別的產業中,大部分產業的發展仍然依靠經驗進行技術改進。社會的進步是不平衡的過程,有快有慢,越是傳統的領域進展越緩慢,而傳統領域經過科學的改造也是發展的必然。20世紀之後,這一進程越來越普及,到現在,可以說,絕大部分具有了這樣的特征。比如項目的立項,就是根據科學的分析提出研究要達到的目標。這一做法從19世紀才開始,現在已非常普及,任何一個項目在開始之前都要作可行性研究。這些都是根本性變革的表現。現在,任何一個具有突破性的進步,都是在許多人的合作之下以科學研究方式展開的,僅僅依靠某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的。高度社會化又是當代技術創新又一基本特征。

  當代產業革命是技術進步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深度科學化發展是一個歷史進程,在這一進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這一過程的主要推動力量已經轉移到受過系統訓練的工程技術人員。我國的老一代革命家非常重視技術革新、技術進步,但是沒有認識到技術進步的主導力量已經發生了變化,工程技術人員對技術進步發揮著主導作用,還認為是第一線從事生產的能工巧匠。所以,我們當時評選出了許多技術革新能手,都是第一線的能工巧匠。這在微觀上挫傷了許多工程技術人員投入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在巨集觀上制約了技術創新產業化發展的歷史進程。

  現在所說的高新產業,知識經濟的發生,新技術的突破,都是以科學研究的方式展開的。當然,這並不排除經驗的作用,經驗永遠是技術進步的基礎力量。即使在科學研究過程中,也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技術進步方式高度的社會化,已經不是哪一個企業或哪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通力協作。現提出了產、學、研相結合和國家技術創新體系,表明瞭需要各方的充分合作,才能完成一些重要的創新進程。這裡面最本質的變化是整個系統的產業化的發展,就是說現代技術進步、技術創新的進程已經不是偶然發生的。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已經萌發了可持續的發展形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是愛迪生在美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技術發明研究所,這意味著可持續的技術創新形式的問世。在現代化學工業中,企業裡面龐大的實驗室都是技術進步的可持續發展形式。偶然發生的技術進步為社會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形成可持續發展形式創造了條件。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產業革命"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