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公有制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所謂“高級公有制”,簡單講就是把“初級公有制”下的生產資料(尤其是自然資源、國有資產及財富),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一”,將全體國民作為分母,使每個國民平等平均的人人有份,並用法律規定,每個人都必須按份取得紅利(及相應權利和利益)。其本質是“人人所有制”。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高級公有制”稱為“人人所有制”。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創立的經濟範疇,高級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具體理性模式。是指全體勞動人民作為一個共同體,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其產權具有不可分性,由全體勞動人民作為一個共同體共同行使產權。現階段以國家所有制作為全民所有制的具體實現形式由國家代表全體人民行使全民財產產權。
“高級公有制”是“全民所有”與“人人所有”的和諧統一;
“高級公有制”是對“私有制”的否定之否定;
“高級公有制”是對馬克思關於“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猜想的最好實現;
“高級公有制”是革除“初級公有制”(權力所有制)弊端的必然的、唯一的方法。
社會主義人人所有制是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形式,同工業、交通運輸業中高度社會化的生產力相適應的。
它的特點是:在全社會範圍內,全體勞動者在生產資料所有關係上是平等的,這不僅排除利用全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來剝削別人,而且排除了由於生產資料占有上的不平等而引起的生活富裕程度的過份懸殊,併為在全社會範圍內有計劃地組織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提供了可能。
但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相對於共產主義階級的全社會所有制來說,還是一種不成熟的全社會所有制。這是因為國營企業還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單位,還有自己的局部利益,因此,企業經營好壞還同企業的局部利益和職工個人利益緊密聯繫。只有到了共產主義階段,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制,才完全成熟為全社會所有制。
高級公有制在中國建立之後,經過數十年的探索,從國情出發,借鑒發達國家對能源開 發和環境污染的教訓,在世界社會發展首腦會議的報告指出:“將人口、經濟、社會、環境、資源相互協調,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國家奉行“五位一體”的準則,併在環境保護法中具體明確: 必須要持續保護人類繁衍的基礎的環境”。中國本溪市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治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三北防護林工程的實施,新能源的開發,生態建築和綠色建築的研究等,說明高級公有制的中國建築實踐和理論,徹底否定了私有制社會向自然作戰”的建築理論。與原始公有制社會建築理論比較,在更高的層次上確立了人類與自然間的對立統一根本法則[1]。
- ↑ 李鳳舞.李國輝,中國建築理論中的人與自然〔J〕,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1996年2捲4期: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