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風險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食品安全風險[1]
食品安全風險是指發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食品安全風險的誘因[2]
1.環境保護工作滯後
“家家都種衛生地,化肥農藥除草劑”,形象地反映出導致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就在於農業生產的源頭已經實現了“化學化”,而環境保護工作滯後使某些土壤、飲水中有害成分含量增高。
2.食品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意識薄弱
濫用甚至違禁使用高毒農藥,導致蔬菜、水果等農產品農藥殘留量和重金屬含量超標;濫用飼料添加劑;非法使用生長激素及“瘦肉精”(鹽酸克倫特羅);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濫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摻雜使假,生產假酒、劣質奶粉,用地溝油加工食用油等。
3.管理體制不順,食品市場失靈和政府規制失靈
由於食品投資人對食品質量安全的信息掌握要比消費者全面,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就較難作出正確判斷,這就可能導致食品市場的“優勝劣汰”機制失靈;另一方面,由於政府的管理體制不順,各行政主體的職權規定不盡明確,導致監管機制出現漏洞,食品市場失靈時政府的管制也出現真空狀態,即政府規制也失靈。
4.食品安全技術支撐體系落後
隨著我國加入WTO,食品的進出口貿易量逐年增加,而在國際貿易中最為廣泛的是利用技術法規和標準來設置貿易技術壁壘。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食品科學技術水平相對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尤其在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檢驗檢測方法方面相對滯後和老化。如每次洋品牌食品質量安全被媒體曝光後,監管部門作出“表示關註”、“正在研究”等表態的背後,是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水平的現實制約。
5.公眾日常食品安全知識貧乏
我國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文化發展相對落後,教育投入相對不足,公眾科普教育方面更是缺失,導致公眾食品安全知識貧乏。
1.建立科學、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化體系
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立科學、統一的食品安全標準和檢測標準體系,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成為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和食品工業現代化、高科技化的當務之急。
2.建立科學、統一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
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是食品安全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為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和管理政策依據。目前,中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基礎框架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但是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制、設施、技術力量和手段等還不夠完善,食品安全風險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還需要不斷加強。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科學、統一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強化技術監管,是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證。
3.組建協調統一的預警機構,加強食品安全預警體系建設
食品安全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的系統工程,涉及很多部門。我國目前食品管理機構分散,需要建立統一和協調的預警機制,做到職責分工明確,行動統一協調有力。為此,首先要進一步理順農業、質檢、工商、衛生、商務、進出口等部門的關係,明確職能分工,在分工的基礎上進行協調,以逐步解決目前多頭管理、權界不清、各自為政的局面。
4.建立一套體系完備的預警監測系統
一是確定食品安全監測範圍,分步驟、有重點地監測流通環節食品,對不同類別食品根據其對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程度區分監測級別很有必要。對國家重點控制準入的食品實施重點監控,其他食品實行一般監測。二是規範完善信息採集系統。建立統一的信息報送電子平臺,加強食品安全信息採集的渠道建設,強化經營檢查制度,深化商品檢測工作,擴大定性檢測範圍。三是規範完善食品安全信息處理系統。要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分析工作,建立食品安全危害預警分級體系,科學設計預警分級標準,確定預警應急級別。預報預警評析系統是整個預警體系的核心,其輸入端是“信息源”,輸出端是“評析信息”。科學的評析模型是保證食品安全預報預警權威性和一致性的基本保證。
5.構建全國統一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網路
利用現代網路技術,為溝通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各級行政職能部門與消費者之間的食品安全信息,監督食品認證機構、食品檢驗機構、食品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履責狀況,設計一套相互制約、公開透明的工作流程,把消費者對有疑慮認證食品的送檢情況、檢驗機構的檢驗結果、食品安全監管基金的賠付情況、食品監管部門對食品企業和認證機構的處罰情況,以及食品安全委員會和消費者的滿意程度等等信息全部反應食品安全信息網上,按不同等級部門、不同等級身份分別查閱不同內容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時監控認證食品質量狀況,食品監管部門行政效率,食品生產企業、認證機構、檢驗機構的履責狀況,隨時採取應對措施,確保優質食品得到優質價格,利用市場利益機制發動獨立認證機構、獨立檢驗機構和消費者來共同監管食品市場,逐步化解食品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