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食品安全风险[1]
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发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食品安全风险的诱因[2]
1.环境保护工作滞后
“家家都种卫生地,化肥农药除草剂”,形象地反映出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农业生产的源头已经实现了“化学化”,而环境保护工作滞后使某些土壤、饮水中有害成分含量增高。
2.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意识薄弱
滥用甚至违禁使用高毒农药,导致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超标;滥用饲料添加剂;非法使用生长激素及“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掺杂使假,生产假酒、劣质奶粉,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
3.管理体制不顺,食品市场失灵和政府规制失灵
由于食品投资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掌握要比消费者全面,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就较难作出正确判断,这就可能导致食品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管理体制不顺,各行政主体的职权规定不尽明确,导致监管机制出现漏洞,食品市场失灵时政府的管制也出现真空状态,即政府规制也失灵。
4.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落后
随着我国加入WTO,食品的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加,而在国际贸易中最为广泛的是利用技术法规和标准来设置贸易技术壁垒。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食品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在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检验检测方法方面相对滞后和老化。如每次洋品牌食品质量安全被媒体曝光后,监管部门作出“表示关注”、“正在研究”等表态的背后,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现实制约。
5.公众日常食品安全知识贫乏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公众科普教育方面更是缺失,导致公众食品安全知识贫乏。
1.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化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标准体系,使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成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和食品工业现代化、高科技化的当务之急。
2.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政策依据。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框架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制、设施、技术力量和手段等还不够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强化技术监管,是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3.组建协调统一的预警机构,加强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我国目前食品管理机构分散,需要建立统一和协调的预警机制,做到职责分工明确,行动统一协调有力。为此,首先要进一步理顺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商务、进出口等部门的关系,明确职能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协调,以逐步解决目前多头管理、权界不清、各自为政的局面。
4.建立一套体系完备的预警监测系统
一是确定食品安全监测范围,分步骤、有重点地监测流通环节食品,对不同类别食品根据其对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程度区分监测级别很有必要。对国家重点控制准入的食品实施重点监控,其他食品实行一般监测。二是规范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报送电子平台,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采集的渠道建设,强化经营检查制度,深化商品检测工作,扩大定性检测范围。三是规范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处理系统。要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分析工作,建立食品安全危害预警分级体系,科学设计预警分级标准,确定预警应急级别。预报预警评析系统是整个预警体系的核心,其输入端是“信息源”,输出端是“评析信息”。科学的评析模型是保证食品安全预报预警权威性和一致性的基本保证。
5.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沟通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各级行政职能部门与消费者之间的食品安全信息,监督食品认证机构、食品检验机构、食品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履责状况,设计一套相互制约、公开透明的工作流程,把消费者对有疑虑认证食品的送检情况、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食品安全监管基金的赔付情况、食品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和认证机构的处罚情况,以及食品安全委员会和消费者的满意程度等等信息全部反应食品安全信息网上,按不同等级部门、不同等级身份分别查阅不同内容的食品安全信息,及时监控认证食品质量状况,食品监管部门行政效率,食品生产企业、认证机构、检验机构的履责状况,随时采取应对措施,确保优质食品得到优质价格,利用市场利益机制发动独立认证机构、独立检验机构和消费者来共同监管食品市场,逐步化解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