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Cluste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目錄

什麼是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

  所謂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是指在政府主動引導下,通過資金補貼、進出口銀行政策性長期低息貸款的方式支持相關聯的產業或者一條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鼓勵這些企業在海外建立經貿合作區,以避免企業單打獨鬥,惡性競爭,形成規範的產業環境來吸引國內企業集體海外投資的一種投資方式。這種聚集,形成了一種介於純市場與層級兩種組織間的結構,可有效剋服市場失靈和內部組織失靈。[1]

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的特點[1]

  1、通過中國有關政府部門跟東道國政府談判、協商給中國的海外經貿合作區內的企業多的優惠條件和政策,降低園區內企業的進入成本政治風險

  2、通過相關的經濟政策和手段支持一條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或相關產業走出去,這樣有利於園區內的企業分工協作,提高效率,產生規模經濟效益,並且能避免企業單打獨鬥和惡性競爭。

  3、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主要是“夕陽產業”或其它產業的“夕陽技術”。企業對外投資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有利於促進國內過剩產能轉移、實現產業結構升級等巨集觀經濟目標。

  4、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的目的地主要是發展中國家,這樣既有利於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又能有利於東道國經濟的發展,實現互利互惠。

  5、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是中小企業,但必須是相互關聯的產業或者一條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群。

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的選擇基準[1]

  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和動機不同,遵循的規律方面存在差異,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要從我國國情出髮根據不同的區位來選擇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或潛在比較優勢來獲取競爭優勢,有利於投資國和東道國雙方。依照這個思路,本文以為應該遵循如下四個基準。

  1、選擇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經貿關係是否密切在本文中主要是從吸收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存量大小方面來衡量,一方面,投資存量大,表明該國的市場需求比較大,國內供不應求,中國產品在該市場有競爭力,多年的積累形成了自己的營銷網路,樹立了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前都會去東道國考察、調研,瞭解該國的具體市場、經濟、政策、社會環境等各個方面,存量大說明瞭該國的市場環境適合中國企業的發展,有進一步投資的前景。另外,兩國之間經貿關係密切也會促進兩國政府直接的瞭解,增強信任,這有利於在當地建立經貿合作區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為進入園區的企業提供一個好的平臺。

  2、產業內垂直貿易量基準

  產業內貿易量指某一產業內部的各生產階段、生產環節之間的商品交換規模,也即產業內部初級產品、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之間的交易額度。這裡所講的“產業內垂直貿易量”是指某產業對外直接投資所能形成的與母國相關生產環節的交易份額,交易份額越大表明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的產業結構推動作用越大。通常情況下,產業內各個生產階段的關聯度決定了產業內垂直貿易量,而產業內垂直貿易既有利於產業組合優勢形成,也有利於產業優勢的內部化。

  對外直接投資活動對一母國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有多種表現形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母國的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技術發展的波及效應,即只有對外直接投資形成了產業內部和產業間聯繫高度化,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產業才具有巨集觀效用,才能推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因為是海外投資,對母國的波及效應將主要由海外子公司與母公司所發生的貿易量這一指標來衡量,這裡的貿易量主要是指產業內垂直貿易量。由於產業內的垂直貿易屬於互補貿易範疇,在垂直條件下,國外企業和國內企業任何一方生產規模的擴大,都會使另一方的生產發生起積極的作用。顯而易見,產業內垂直貿易量的實質在於充分發揮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相關產業成長的波及效應。

  根據企業生產環節的區位分佈不同,可將這種連鎖關係分為前向連鎖和後向連鎖兩種形式。無論是前向連鎖還是後向連鎖,均會對相關產業的中間產品的生產起到帶動作用,由此不難看出連鎖度的大小主要取決於生產環節交易的頻繁程度和額度。

  據此,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應選擇產業內貿易量大、國內連鎖效應強、產品供應鏈長的產業,加強家用電器、摩托車、小型農機具的組裝、金屬製品、家用器械等加工組裝型製造業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對擴大出口有較好的帶動作用。

  3、與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同步基準

  所謂與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同步,是指對外直接投資所形成的產業傳導機制能促進母國產業結構高度化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一方面指通過淘汰技術落後、污染嚴重的企業或者轉移技術成熟產業能力過剩的行業到次發展中國家來,使第一、二、三產業的比例更加協調,另一方面指的是增加三大產業的技術含量和科技水平,增強競爭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產業相對優勢基準是為了發揮產業的“現有優勢”,而與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同步基準則力求培育產業的“潛在優勢”。國際經驗表明,對外直接投資能夠通過比較優勢轉移“夕陽產業”或者有競爭優勢產業的夕陽環節,來加快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所以,生產能力過剩率超過40%的我國紡織、彩電、空調業,可以通過向發展中國家投資,實現產業國際轉換、重新獲得發展優勢,為國內產業升級騰出空間,延長國內比較劣勢的產業壽命,贏得利潤,為國內產業結構升級提供資金支持。

  4、產業組合區位比較優勢基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者所擁有的市場競爭力取決於其具有的比較優勢,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進行的產業選擇也是由其比較優勢決定的。關鍵是在產業選擇的框架內經濟優勢的獲得有其特殊性,它不同於單個投資者的經濟優勢,即不同於單個廠商的經濟優勢。產業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產業的各種優勢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業,或者說產業經濟優勢是該產業內各廠商單個優勢的集合,產業優勢的實質是一種“組合優勢”。產業經濟優勢的這一本質表明,產業組合優勢是對外直接投資進行產業選擇的重要因素。

  企業組合雖能呈現產業的一定優勢,但這種優勢並非絕對優勢。事實上,對外直接投資需要的不一定就是那種全球的絕對優勢,而是需要相對特定區位的比較優勢,即母國產業相對於東道國同類產業所具有的比較優勢。這種產業在母國可以是邊際產業,失去了競爭優勢,但轉移到東道國與當地的低廉的勞動力和豐富的特定資源結合,就可以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比較優勢產生在一定的投資區位中,它是進行海外直接投資的基本經濟依據,也是投資國與受資國共同獲益的經濟根源。這種相對意義上的產業比較優勢,使對外直接投資在特定區域內,雙方共贏,從而使跨國投資成為可能。

  因此,我國擁有成熟標準化技術的加工組裝型製造業,如自行車、摩托車、金屬製品等產業,由於早期的技術引進及其後續的技術創新,技術性能好,產品質量有保證,並且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階梯度較小,易於為它們接受。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鄒昆侖.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選擇和政策安排(J).山東財政學院,2007年第3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鲈鱼,胡椒粉,寒曦,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集群式對外直接投資"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