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閑暇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閑暇教育(leisure time education)

目錄

什麼是閑暇教育

  閑暇教育亦稱餘暇教育,指閑暇時間內進行的教育活動。也指教會人們具有利用閑暇時間充實本人生活,發展個人志趣的本領。它是隨著現代化技術在生產中的運用導致人們的勞動時間縮短,閑暇時間增加而產生的。由此我們知道,閑暇教育是指利用個人勞動、工作學習之外的餘暇時間而進行的教育活動。筆者大膽假設:從時間角度來說,閑暇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一部分。此外,閑暇教育也可用於指對人們合理利用閑暇時間的教育,側重如何娛樂消遣、如何安排個人餘暇時間等。[1]

  閑暇教育的目的, 就是讓人們在學習與生活之餘, 能擺脫現實生活的內外壓力, 步入一種審美的人生本然狀態, 人們可以自由地享受自然生活。培養能操持閑暇的個體, 使每個人學會沉思和形成慶典式的心理與精神狀態, 養成閑暇習慣, 樹立閑暇精神, 逐漸生成個人安閑的生命境界, 這就是閑暇教育的精髓。

閑暇教育的模式[2]

  閑暇教育是人們在必備的生活之餘所接受的教育。按照在閑暇中接受教育的目的的不同, 可把閑暇教育分為兩類: 生存型閑暇教育和享樂型閑暇教育。

  首先, 教育的個體謀生功能。在古代社會, 教育是通過再生產實踐中以師徒相授的方式習得謀生技能。人們在維繫基本生存的狀態下, 更加瞭解和把握他們的未來角色, 以相應的社會意識適應社會的新環境。古代這種生存性閑暇教育的目的, 就是為了職業的獲得或為了謀生, 即求學與就業。中國教育家楊賢江曾精辟地談到教育的產生, 就植根於當時當地的人民實際生活的需要, 它是幫助人們營造社會生活的一種手段。在科技高速發展、勞動力普遍提高的當今社會, 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們時刻面臨著擇崗、適崗、轉崗以及下崗再就業的需要, 所以不少人利用閑暇時間再充電, 學習新的技術、技能, 也是為了就業和生存。

  其次, 教育的個體享用功能。古今教育, 通過各種活動使得人們意識到生活的意義, 不僅僅是為了外在的社會要求, 也是為了個體的生活需求。閑暇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了陶冶自我的求真、向善、粹美的性情, 造就自由人格, 享受幸福生活。魯迅先生在!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中說過:依據生物界的現象, 一要保存生命, 二要延續生命, 三要發展生命。這一進化論的觀點表明, 對一個人而言, 謀生是為了生命的保存和延續。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可知, 人的更高要求是為了求得樂生, 求得發展。閑暇教育和閑暇學習是享樂型教育的最主要方式, 可謂陶冶身心, 為樂無疆。

閑暇教育中的誤區[3]

  閑暇教育在實踐過程中的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在閑暇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表現出目標定位的簡單化傾向

  閑暇教育的目標定位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在對“閑暇”及“閑暇教育”的全面理解的基礎上,它不僅涉及到閑暇的知識與技能,而且涉及到閑暇的情感與態度,涉及到閑暇的價值判斷,甚至涉及到閑暇中的終極關懷。可是,當前人們在追求閑暇教育實踐化的過程中,卻表現出目標定位的簡單化傾向,許多人在閑暇教育的操作中過分註重教學生閑暇的知識與技能,將閑暇教育簡單化為教學生如何利用閑暇,將閑暇教育等同為培養學生的業餘愛好,等同為教學生“如何玩” 。如果閑暇教育變成了教學生“打發時間的藝術” ,這恐怕不僅是一個將閑暇教育簡單化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將閑暇教育膚淺化、庸俗化的問題了。

  2.在閑暇教育實踐的過程中表現出過於追求顯性化的傾向

  學校教育要將閑暇教育納入課程,必然要考慮將閑暇教育具體化、操作化的問題,這就會使得閑暇教育從隱性走向顯性,這種顯性化追求本來是無可厚非的,它是由當前體制下我國學校教育的功能決定的。可問題是,由於我們對閑暇教育的理論準備和經驗積累的雙重不足,使得許多學校的閑暇教育在實踐的過程中,極容易出現過於顯性化的傾向。一些學校在閑暇教育課程的編製和實施中,為了找到“抓手” ,便使得閑暇教育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的容器,將藝術教育、特長培養、文體活動、課外活動、甚至品德教育都納入到這個大容器中,這種作法使得閑暇教育失去了獨立的品性,成了走樣的閑暇教育。

  3.在閑暇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存在著將其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來對待的傾向

  真正的閑暇教育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絕不是學校教育的附庸。可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有些學校卻有意無意地將閑暇教育作為了學校教育的補充來看待,將閑暇教育變成了學校教育的延伸和強化。這種閑暇教育的可怕結果是,學校教育可以打著閑暇教育的幌子,武斷地侵入學生的閑暇生活,從而使得學生最終失去寶貴的閑暇。

  總之,在從理論探討到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當前的閑暇教育充滿了“悖論” 的色彩:一方面,要將其納入課程,就不得不考慮知識化、邏輯化、理性化、體制化,也就是要將其顯性化,而另一方面,休閑教育的可貴品質恰恰是它的隱性化、感性化以及它的自由性、開放性。可以說,在學校教育中,當我們將閑暇教育當作一種技巧、技能來處理的時候,當我們將閑暇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塊補充內容的時候,當我們將閑暇教育當作教育的新資源來開發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落人知識化、學科化的陷阱,有時候為了追求閑暇教育課程的實施與評價,甚至會表現出一定的強制性、功利性和封閉性,而這一切都是和閑暇教育的自由性、審美性與開放性相矛盾的。

閑暇教育的意義

  1.滿足完整人性的另一半需要

  閑暇教育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和享受閑暇,其實質就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和享受人的另一半生命。閑暇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的本性的充分展現。勞動創造了人,勞動當然是人本性的最基本的需要,在擺脫了異化狀態之後更將成為第一需要;但與此同時,人還有勞動以外的需要,例如娛樂的需要,即使在原始社會,先民們在極其惡劣的生活環境中,也禁止不住生命力的涌動,不時地燃起火堆圍著呼喊跳躍,渲泄生命活力,創造出原始的音樂和舞蹈。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階級為爭取工作日的縮短,進行了不懈的鬥爭,終於為自己贏得了享受閑暇的權利。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民主進程的推進,人們享有的閑暇時間日益增多,閑暇價值受到高度重視,不僅在於量的增多,而且在於人們價值取向的變化。人們逐漸認識到,職業崗位為參與者規定著活動的時空和進行方式,規定著具有數量和質量要求的工作任務,因而具有一定的集體性、社會性、規定性乃至強制性,或多或少地帶有某種異化性質。而閑暇時間則具有自由性、個人性、自主性,是人們可以自由支配的,可以直接用於發展個人非直接生存目的的諸種潛在本質力量的時間。在閑暇時間里,人們才能夠迷戀於自己心愛的事業或活動,完成從興趣到志趣再到志向的飛躍,才會有豐富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創造力。閑暇的增多有利於剋服工業社會集中化、同步化給人們帶來的束縛,有利於調整刻板單調的生活節奏,改變違背人類天性的生產生活方式。閑暇時間的功能和價值,將隨著新技術革命的深入發展,隨著多樣化、小型化、分散化的信息社會的到來而更加引人註目。隨著人們受教育水平和社會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人們將越來越重視閑暇和閑暇教育的價值,越來越希望通過有益的閑暇活動來獲得自我完善和精神生活的滿足。

  2.促進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

  閑暇時間和勞動時間一樣,也是一種資源、一種財富。人在閑暇時間中的自主自為活動,是人的創造性發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新的證明和人的本質的新的充實。充分的閑暇時間能為人們用於博學多聞,為系統學習或職業勞動提供廣闊的知識背景,還能使人在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中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發展方向,形成獨特的個性,為某些特長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人們在閑暇時間中得到充實、發展,又為創造新的社會財富準備了條件。另一方面,閑暇教育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閑暇時間愈多,愈需要理智,愈需要教育。在一些發達國家,閑暇時間的增多非但沒有使人們獲得幸福,反倒成為一種負擔,甚至帶來了若幹具有否定意義的消極後果。在美國,閑暇導致了孤獨、無聊、自殺和犯罪;在一些視工作為“天職”的國家裡,如日本,閑暇則使染上“工作癖”的“工作狂”們有一種失落感、愧疚感,進而導致心理失衡;在英國著名的高等學府牛津大學,學生通過交互網觀看黃色錄像的時間超過了學術交流的時間。所有這些,同樣值得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引以為鑒。

  3.健全終身教育體系的需要

  閑暇教育在今天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視,除上述社會原因外,還有教育自身發展的內在原因。閑暇教育既有始於古希臘時代的悠久的思想淵源,更來自今天人們對現實教育的反思,對現代教育功能的再認識。在傳統觀念中,公共教育一直是為人們“謀生”而不是“生活”服務,因此,當“謀生”不再成為主要問題時,許多人就不知道如何去安排“生活”。教育活動固然離不開為謀生謀職服務的功利性,但隨著勞動時間的縮短和閑暇時間的增多,勞動本身創造性的增強,及整個社會知識的升值,教育活動應更多地向促進個性發展的目標努力,人們希望在不做工作時身心仍健康充實,生活仍充滿意義,單純為謀生服務的教育模式不再適應當代社會的需要,因為教育還要為人們的“樂生”提供服務。總之,教育的功能、價值必須也完全能夠拓展和提升,終身教育就是這樣一種顯著區別於傳統教育的嶄新的教育,“從生存的重要意義出發,終身教育包括大量新型的適應個體存在所必需的新的方式”,因此,它需要“衝破學校體制的束縛,以占有既和工作有關又和閑暇有關的人類活動的全部”。社會呼喚為充實人的全部生活、並不只是為勞動就業需要而進行的教育。教育“適應閑暇”的職能,實際上是強調教育同時適應人的另一半。終身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所有功能的綜合和提升,以為“全人”服務為天職,應尋求“既與工作聯繫起來,也與閑暇時間聯繫起來”的途徑,這樣,閑暇教育將與職業教育共同構成終身教育的完整體系,成為終身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閑暇教育與休閑教育的比較[1]

  (一)比較教育對象、教育目的

  單單從教育對象上來看閑暇教育和休閑教育是一致的。當代閑暇教育和休閑教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日益大眾化、全民化,包括所有的兒童、青年和成人(包括老年人)以及殘疾人。通俗地講,就是人類社會的每一個體。但是二者教育目的則有很大的不同。

  閑暇教育,打發時間。即健康有益地過好閑暇時間,閑暇教育的目標當是:培養人們積極運用閑暇時間的意識和能力,並運用從工作和閑暇中獲得的技能參與旨在自我充實、自我完善的閑暇活動。對於廣大的青少年來說,閑暇教育的目標重在正確的閑暇價值觀念及閑暇態度的確立。閑暇教育應培養他們從小沿著正當的方向自主地支配白由時間,在閑暇生活方面做到自我決斷、自我充實,並通過參加必要的閑暇活動豐富閑暇經歷,增長開展閑暇活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鑒賞力。也有學者提出,閑暇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培養良好的閑暇素質(或閑暇素養);閑暇教育的間接目標是培養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人。多數學者認為, “閑暇教育的任務是多元的、全面的,”表現在“信念、情感、態度、知識、技能和行為方面”,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科學的閑暇價值觀;(2)培養高效率利用閑暇時間的技能和技巧;(3)培養積極而有價值地利用閑暇時間的各種能力;(4)培養正確的閑暇道德觀。

  休閑教育,學會休閑。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心境。同時,還要教會更多的社會成員明智地、個性化地安排休閑生活,充分認識和開發自我的休閑價值,提高對休閑生活的自我規劃、自我決斷、自我評價能力,不斷提高個體的休閑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逐步提高,單純為“謀生” 的教育也就無法再適應當代社會的需要,因為教育更重要的是面對人的生活世界、提高個體生命的質量,為人們的“樂生” 提供服務。休閑教育教導人們,職業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世俗成就也不是生活意義的唯一來源,休閑才是生活的最終目的;休閑貫穿人的一生,人在不同時期的成長狀況和生活中的重要事件都是和特定的年齡相聯繫的;休閑教育就是要適應不同年齡階段的成長需要,提供一種終身性的教育;休閑教育是人的個體生命發展完善及其生活世界和諧交融的必然結果。

  (二)教育內容的不同

  閑暇教育的內容是多元化的,包括某人在完成職業、家庭、社會職責之後,讓自由意志得以發揮的各種事情,可以是休息,可以是娛樂;可以是非功利性的增長知識、提高技能;也可以是參與社團活動。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1)各種有關閑暇價值觀的內容,如中西閑暇價值觀的比較;(2)使人生活愉快的各種活動,如欣賞音樂、觀賞電影;(3)自由發展個人才能的各種活動,如體育鍛煉;(4)陶冶性情的各種活動,如戶外消遣、進行社會交往的各種活動,如旅游等。

  閑暇教育的課程可有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兩種。閑暇學科課程主要是向學生傳授科學的閑暇價值觀和一些閑暇生活的基本知識。閑暇活動課程則是組織培訓學生利用閑暇時間的技能、技巧的活動為主,大體上包括以下四類活動:一是陶冶情操、充實精神境界的活動,比如學習書法,欣賞戲劇、影視等;二是有意義的體育活動;三是科技及其他創作發明活動;四是社會實踐和交往活動。

  休閑教育的內容簡言之就是教授人們如何休閑。不同的休閑觀導致了對休閑教育的不同理解。一些持休閑是一系列活動觀點的人認為,休閑教育是向人們傳授終身的娛樂方法;另外一些人認為,休閑教育是要教給人們一種生活的態度;還有一些學者認為,休閑教育是向人們傳播有關休閑的信息。其實這些都是休閑教育向人們教授和提供的內容。綜合歸納一下,休閑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如下幾個方面:

  (1)自我認知(self awareness):包括對個人興趣、價值、態度、能力、需求探索及認識;能瞭解人際互動的關係,知道其他人如何能影響自己的休閑經驗等。

  (2)休閑認知(1eisure awareness):包括對休閑意義的瞭解;能認知休閑經驗樂趣的重要;能瞭解休閑與生活品質的關係。

  (3)態度(attitude):所謂態度是指對一種信念的堅持,休閑態度所培養的包括瞭解生活中價值觀扮演的角色;肯定休閑對生活的價值。

  (4)休閑技能(1eisure skiH):包括參加休閑活動的能力;運用現有的休閑技能並擴展新的休閑經驗;透過休閑技能以滿足自我實現

  (5)休閑決定(decision making):包括會收集相關的休閑資訊;會選擇與決定休閑資源的使用:能預估休閑活動選擇之結果;能彈性選擇休閑行為;能處理休閑阻礙因素;能評估休閑經驗。

  (6)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包括能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促成休閑行為;能瞭解休閑的社會意義與價值;能維持與他人或團體的社會互動關係;透過休閑提升社區互動關係。

  無論對休閑教育的內容如何進行分類,其最終目的就在於幫助人們認識休閑的意義,培養休閑的知識、態度,使學習者有一個良好的休閑價值觀,學會休閑活動的技能,養成休閑選擇的能力,建立休閑倫理,舒緩壓力,調節生活。

參考文獻

  1. 1.0 1.1 代安娜,佟瑩瑩.閑暇教育與休閑教育(A).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7,9(3):27~31
  2. 馮文全,賈艷霞.論閑暇教育對人的發展的意義(A).成都中醫葯大學學報.2010,12(3):
  3. 黃偉傑.論閑暇教育的兩個層面及其實踐意義(A).現代教育論叢.2009,4:16~1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閑暇教育"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