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政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負利率政策是銀行對存放在銀行的超額準備金實行負利率的一種貨幣工具政策,並不是說銀行對普通儲戶收取利息費用。
為什麼只對超額準備金實行負利率:
利率走廊機制:基準利率相當於銀行貸款利率,準備金利率相當於銀行存款利率,央行利率調控原則上通過調節利率走廊就可以實現。利率走廊必須將利率保持一定的範圍內,才能起到良好效果,降低基準利率就得同樣降低準備金利率,所以出現超額準備金為負的情況。
央行向銀行體系註入過量的流動性,QE實施效果--銀行間利率接近為零,對銀行的超額儲備征收保管費,出現負利率。出於安全性、流動性等因素考慮,即使有成本,銀行大額資金願意以超額儲備的形式存放於央行。
對銀行而言,會收緊凈息差,導致銀行凈利息收入被侵蝕。但銀行可能通過上調貸款利率來部分緩解,例如,截至2015年,丹麥將對非金融企業新發放貸款利率上升了約20個基點,而瑞士小幅上調了5個基點。
對非銀行金融機構而言,會影響其資產配置和現金流量。例如,保險公司承諾未來支付的固定收益率已經低於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但在資產選擇上要滿足國債等安全資產的配置要求,負利率持續,會導致出現償付問題。
負利率會極大的扭曲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導致貼現值遠遠超過理論值,負利率持續會極大扭曲金融市場的估值。此外,負利率持續,會導致銀行被動投資增加,引發道德風險,放大資產價格泡沫。金融市場是建立在利率為正的假設上的,長期負利率會動搖金融系統穩定的基礎。
2、金融市場動蕩對高安全性和高流動性追求,銀行將超額儲備存入中央銀行。
3、對全球央行資產購買計劃而言,高評級主權債券的相對缺乏。
4、與20世紀相比勞動生產率降低了。
5、QE實施導致利率已經接近零水平。
6、全球央行缺少對抗經濟低迷的傳統工具,陷入了貨幣政策工具枯竭的困境,面對流動性陷阱,央行希望通過引入非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來穩定名義需求。
2、通過貨幣貶值促進出口,穩定通脹預期,必要時打一場貿易戰和貨幣戰爭(日本)。
3、刺激借貸和需求,配合貨幣政策,達到通貨膨脹目標,抵消通貨緊縮對經濟的危害。
2、負利率導致貨幣貶值和資本流出,但是各國貨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貶值,替代效應對資本流動最終影響較小。負利率國家資本持續流入美國,會推遲美聯儲的加息。
3、改變發展中國家的融資形式,例如從美元融資變為歐元融資,從債券融資到跨國銀行借貸的轉變。
第一段應該是央行對銀行存放在央行的超額準備實施負利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