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負債管理理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負債管理理論(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

目錄

負債管理理論概述[1]

  負債管理理論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盛行於60年代。當時,世界經濟處於繁榮時期,生產流通不斷擴大,對銀行的貸款需求也不斷增加。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下,銀行希望通過多種渠道吸收資金、擴大規模。與此同時,歐洲貨幣市場的興起,通信手段的現代化,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大大方便了資金的融通,刺激了銀行負債經營的發展,也為負債管理理論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負債管理理論是以負債為經營重點,即以借人資金的方式來保證流動性,以積極創造負債的方式來調整負債結構,從而增加資產收益。這一理論認為:銀行保持流動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層次的流動性儲備資產,一旦有資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通過增加貸款獲利。

負債管理理論的產生

  負債管理理論的興起是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相適應的。

  首先,伴隨西方各國戰後經濟的穩定增長,金融市場迅速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與銀行業在資金來源的渠道和數量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銀行為了在競爭中謀求生存與發展,必須開闢新的資金來源渠道,擴大資產規模,提高盈利水平。

  其次,30年代的大危機之後,各國都加強了金融管制,制定銀行法,對利率實施管制。尤其是存款利率的上限規定,使得銀行不能以利率手段來吸取更多的資金來源。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各國普遍出現通貨膨脹貨幣市場利率不斷攀升,吸引了大量投資者投資渠道的多元化使銀行存款受到威脅。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不得不調整管理策略,從各種渠道來籌措資金。

  第三,金融創新商業銀行擴大資金來源提供了可能性。1961年花旗銀行率先發行了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隨後又出現了諸如回購協議等多種創新的融資工具。這些流動性很強的新型融資工具極大地豐富了銀行的資源來源渠道,為銀行主動型負債創造了條件。

  第四,西方各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和發展,也激發了銀行的冒險精神和進取意識。在這種背景和經濟條件下,六七十年代負債管理理論盛行一時。

負債管理理論的發展[1]

  負債管理理論的發展依次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1)存款理論

  存款理論曾經是商業銀行負債的主要正統理論。其基本觀點是:

  ①存款是商業銀行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是其資產業務的基礎;

  ②銀行在吸收存款過程中是被動的,為保證銀行經營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銀行的資金運用必須以其吸收存款沉澱的餘額為限;

  ③存款應當支付利息,作為對存款者放棄流動性的報酬,付出的利息構成銀行的成本

  這一理論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穩健性和保守性,強調應按照存款的流動性來組織貸款,將安全性原則擺在首位,反對盲目存款貸款,反對冒險謀取利潤存款理論的缺陷在於它沒有認識到銀行在擴大存款或其他負債方面的能動性,也沒有認識到負債結構資產結構以及資產負債綜合關係的改善對於保證銀行資產的流動性、提高銀行盈利性等方面的作用。

  (2)購買理論

  購買理論是繼存款理論之後出現的另一種負債理論,它對存款理論作了很大的否定。其基本觀點是:

  ①商業銀行對存款不是消極被動,而是可以主動出擊,購買外界資金,除一般公眾外,同業金融機構、中央銀行國際貨幣市場及財政機構等,都可以視為購買對象;

  ②商業銀行購買資金的基本目的是為了增強其流動性;

  ③商業銀行吸收資金的適宜時機是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此時,實際利率較低甚至為負數,或實物投資景氣金融資產投資較為繁榮,通過刺激信貸規模以彌補利差下降的銀行利潤。

  購買理論產生於西方發達國家經濟滯脹年代,它對於促進商業銀行更加主動地吸收資金,刺激信用擴張和經濟增長,以及增強商業銀行的競爭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其缺陷在於助長了商業銀行片面擴大負債,加重了債務危機,導致了銀行業的惡性競爭,加重經濟通貨膨脹的負擔。

  (3)銷售理論

  銷售理論是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一種銀行負債管理理論。

  其基本觀點是:銀行是金融產品的製造企業,銀行負債管理的中心任務就是迎合顧客的需要,努力推銷金融產品,擴大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和收益水平。該理論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創新的產物,它給銀行負債管理註入現代企業的營銷觀念,即圍繞客戶的需要來設計資產類或負債類產品及金融服務,並通過不斷改善金融產品的銷售方式來完善服務。它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業和非金融業相互競爭和滲透的情況,標志著金融機構正朝著多元化和綜合化發展。

負債管理理論的缺陷

  ①提高了銀行的融資成本,因為借款成本通常要比存款利率高。

  ②增加了經營風險,當銀行不能從市場借到相應的資金時,就可能陷入困難,而市場是變幻難測的。

  ③不利於銀行穩健經營,短期資金來源比重增大,借短放長的問題日趨嚴重,銀行不註意補充自有資本,風險增加了。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1.0 1.1 翟書斌.《金融學》第五章 商業銀行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Angle Roh,Zfj3000,鲈鱼,Yixi,泡芙小姐,KAER,Lin,Tracy.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負債管理理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221.8.30.* 在 2010年1月5日 20:57 發表

perfict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