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算損益表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試算損益表(proforma income statement)
目錄 |
什麼是試算損益表[1]
試算損益表指為了預測和試算企業未來時期產品銷售收入、銷貨成本、銷售和管理費用,以及損益情況而編製的一種會計報表。其目的是預測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
試算損益表的範例[2]
下表列出了MPP塑料有限公司(MPP Plastics)營業1年的所有利潤數據。此公司向硬質產品製造商、玩具製造商、儀錶製造商等客戶提供塑料模具。從表中的試算損益表上可以看出,公司4月份開始取得利潤。為滿足特定月份銷售量的需要,銷售產品的成本隨原料和人力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在準備試算損益表之前,首先需要計算月銷量。銷售調研、行業銷量情況和一些重要數據可以為此提供基礎。例如,可以通過消費者傾向調查、銷售隊伍意見綜合、專家意見或者時間數列等預測技術來預測銷售量。一般說來,新企業要擴大銷量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而且按照特定階段的特定形勢而言,用來獲得這些增長的相應成本有可能在幾個月中都居高不下。
因為廣泛的廣告可以將消費者吸引到某一方面的網站上宋,所以網際網路企業的銷售收入往往很難預測。例如,禮品網際網路公司在建立自己知名度的頭幾個月中根本預測不到銷量。下麵將討論的巨額廣告費可以建立起這種知名度。網站點擊率的數據是可以得到的。因此禮品網際網路公司可以通過行業數據預測每月或每日的平均點擊率,再從點擊率預測實際會購買產品的消費者數量和平均每筆的交易額。利用合理的點擊率百分比,就可以用平均交易額來預測網際網路企業的銷售收入。
試算損益表也提供第1年每個月的所有營業費用。公司需要列明每一筆費用,並對費用進行仔細的估測,以保證任何增加的費用都被列入了適當的月份。例如,如果增加了銷售地區或者增加了新的銷售人員或銷售代表,銷售費用(差旅費、佣金、娛樂費等)將會增加。可能在一開始,銷售費用就會很高,特別是在公司還沒有什麼名氣時,必須打更多的銷售電話來推動每筆銷售業務。
可以直接用單位變動成本乘以銷售數量或者用產業標準百分比來計算銷售產品的成本費用。例如,全國飯店協會或者食品營銷協會會公佈餐飲業標準產品成本占銷售額的百分比。這些百分比是由餐飲業企業經過對整個飯店行業的研究得出的。
從公司的工資額上可以反映出員工人數及員工地位(參見下一章組織計劃)。由於員工人數增長引起的成本也應該包括在預算表中。工資其他方面的增長也反映了薪金的增長。
創業者還應該考慮增加保險、參加專門的貿易展覽或者增加倉庫面積的需要。所有這些都反映在表9 2中。試算表中關於責任和醫療等方面的保險額在11月份和5月份都增加了。這些費用可以很容易地由保險公司確定,而且可以反映當時的企業狀況。2月份一個重要的交易展覽明顯增加了廣告費用。任何如交易展覽等的非正常費用都應該標明併在試算表的下方加以說明。
第1年的2月份,公司產生了負擔前1年5月份存貨和增加倉庫的額外負債。雖然這張表沒有反映費用,但任何需要的其他設備也應該用當月產生的額外折舊費反映出來。
除了第1年每月試算損益表外,還需要做2~3年的預測。一般來說,投資者更願意看到3年的損益預測。上表已經計算了第1年的總量,下表列明瞭3年中每年的總損益項目。第1年應該計算銷售百分比。此百分比可以作為決定第2年和第3年預測費用的基礎:第3年的公司預測與第1年相比,利潤將大量增加。但在某種情況下,創業者可能會發現,新公司直到第2年或第3年才會有利潤。獲利的早晚取決於企業的性質和啟動成本:例如,服務類公司可能只需要較短的時間就能盈利,而高科技公司或其他一些需要大量固定資產或設備投資的公司則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盈利。
在預測第2年或第3年的營業費用之前,首先找出那些可能保持不變的費用對確定營業費用是有幫助的。如果知道了第2年或第3年的預計銷量,就更容易確定折舊、公用事業費、租金和利息等項目。一些公用事業費(例如取暖、電力)可以用產業標準成本乘以新企業的利用量得出,銷售費用、廣告費、工資和稅收可以用預測凈銷量的百分比代替。計算預測營運成本時.對內部汁劃目標持保守態度是很重要的。用保守的估測可以得出合理利潤,這會給新企業帶來潛在成功的可能性。
對於網際網路公司而言,資本預算和營業費用主要用於購買或租賃設備、存貨和廣告費用。前面介紹的禮品網際網路公司可能需要購買或租賃大量電腦設備以適應網上的潛在購買者:對於零售商店來說,存貨成本取決於預測銷售收入。然而只有投入了巨額廣告成本,才能建立起禮品網際網路公司的知名度。這些費用涉及到選擇搜索引擎(雅虎、Lycos)、其他網站如MathaStewartonline(在第7章討論)、BetterHomesandGarden的鏈接、雜誌上廣泛的媒體廣告、電視、廣播和出版物等,所有的選擇都依賴於目標市場的鏈接。
許多近期建立的網際網路企業,頭幾年的運轉並沒有獲得利潤,但這些公司仍然吸引了大量投資集團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