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gxu.edu.cn/
目錄 |
廣西大學是廣西辦學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也是目前廣西唯一的國家“211工程”學校,教育部和廣西共建的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建設高校,座落於有著“綠城”美譽的廣西首府南寧市。
學校創辦於1928年,首開廣西高等教育之先河。首任校長是我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民主革命家馬君武博士。1939年廣西大學成為國立大學,是當時國內有較大影響的綜合性大學之一。1952年,廣西大學農學院獨立建制,成立廣西農學院。1953年,廣西大學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被停辦,師生以及設備和圖書資料被調整到中南和華南地區的19所大學,為新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和犧牲。1958年,廣西大學恢復重建。1997年,廣西大學與廣西農學院合併,組建新的廣西大學,邁上了創建高水平大學的新徵程。在8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廣西大學始終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以造就精英人才、推動科技進步、服務社會發展、弘揚先進文化為己任,逐漸形成了“勤懇樸誠,厚學致新”的校訓,積累和沉澱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西大精神。
近年來,隨著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院校、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建設高校,廣西大學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學校的綜合辦學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學科特色更加鮮明,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顯著提高,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和社會影響力大幅提升,各項事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學校現設30個學院,學科涵蓋哲、經、法、文、理、工、農、管、教、藝等10大學科門類,有94個本科專業,3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8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一級學科博士點,5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3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立項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4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和一批廣西重點建設的實驗室、研究基地。
廣西位於華南的西部,南瀕北部灣。自古以來,逐步形成以壯、漢、瑤、苗、麽佬、毛南、回、彞、京、水、憶佬等各民族聚居的地區。
清末民初時期,廣西全省擁有1200萬人口,20餘萬平方公裡土地,當時田野不闢、森林不盛、工業不興、礦產不開、交通不便、財貨不富、民智頗低、文化也較落後。
廣西有學堂之名,自清光緒戊戌始,堂址在桂林文昌門外。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巡撫黃槐森奏建體用學堂,規略仿廣東廣雅書院。課程則因經濟科所舉,內政、外交、理財、經武、考工、格致六事為目。經費歲支萬金。聘前臺灣巡撫唐景裕主講席,知府陳壽館提調堂事。1901年,月,清政府下興學詔謂:“除京師已設大學堂應切實整頓外,著各省所有書院,於省城均設大學堂……”。於是,廣西於1902年由巡撫丁振鐸重修改體用學堂為廣西大學堂。1903年(癸卯)學部鑒於各省大學堂成立以後,學生來源與程度頗成}司題。除在北京設亞京師大學堂外,將各省初辦的大學堂改為高等學堂。1904年(光緒三十年),巡撫柯逢時重修並遵欽定學堂章程於3月改設廣西高等學堂。到1913年,又有“大學堂預科”的名稱。
及至1929年,當時任西江善後處處長的李任潮(李濟深)打算在梧州市蝴蝶山上辦一所高級中學,為此他曾和留美回來的盤珠祁碩士商談過,而盤珠祁則主張辦一所大學,並力陳種種理由而獲得李任潮點頭稱善。由此可見,當時廣西省內的父老,尤其是一些有識之士,已經逐漸感覺到需要新的知識,從而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學習新興的科學技術。為此,他們自己或者遣送子弟,遠則就學於外國(例如馬君武、盤珠祁等就是廣西第一批出國留學生),近則就讀於他省(例如,1925年,北京師範大學曾為廣西省代培師資,開辦特別班,由廣西省當局選送學生並撥給補助費;在這前後,省內音年紛紛前往廣州、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地讀大學)。不言而喻,這樣遠途負岌費用浩大,出外就學者絕大多數是中產或中產以上人家的子弟,到省外求學的人數也很有限。而且,學成回省服務的人數更是寥寥無幾。按照當時廣西的工、農業生產和礦產資源開發的情況來說,人才匾乏是很明顯的。有鑒於此,廣西有識之士醞釀興辦大學的想法,逐步得到各界人士的贊同。
1925年(民國十四年),以李宗仁、黃紹站為首的新桂系統一廣西以後,除了軍政之外,對民政也大加整理。當時,廣州國民政府初成二,自顧不暇,對省政尚無劃一辦法。廣西乃自創一名稱日“廣西民政長”由黃紹站擔任。當時的組織,最高級為“民政公署”,署內設“政務會議”,為廣西省最高的政務機關。當時新桂系錶面上擁護國民政府,而事實上國民政府自顧不暇,更無心過問廣西的軍、政事宜。因此,廣西在此全國政局動蕩之時,竟形成一獨亞割據的局面。一切法令、規章悉由廣西自行擬定。直到1926年夏,國民政府正式頒佈省政府組織法後,“廣西民政長”制度才取銷。
對廣西省政府行政方針,1927年1月19日廣州政治分會議訣:(一)刷新吏治,(二)廢除釐金,(三)振興實業,〔四)整頓交通,(五)扶助各階級民眾。在第五項決議中有5個細目,其第一個細目是“甲,增加教育經費,設亞廣西大學”。1929年4月15日廣西省政府正式成亞。省政府委員有黃紹站、李宗仁、白崇禧、夏威、黃薊、雷沛鴻、朱朝森、伍廷魁、俞作柏等9人。黃紹站由國民政府命令特任為廣西省政府委員兼主席之職。當時、新桂系掌權的廣西省政府對於整頓廣西的教育也不遺餘力。為培植建設廣西的人才,1927年冬間,省政府決定在梧州籌辦省亞廣西大學,並由省政府主席黃紹站邀請本省籍留德工學博士馬君武〔當時馬君武在上海大夏大學任校長)回桂一起籌辦,正式成立省亞廣西大學籌備委員會。公推籌備委員11人:黃紹斌(任委員長)、馬君武(任教務主任)、盤珠祁(兼美洲特派員)、黃華表(任建築主任),陳柱(兼國內特派員)、雷沛鴻(兼南洋及歐洲特派員)、岑德彰、蘇民(任總務主任)、劉寶深(兼美洲特派員)、鄧植儀和凌鴻勛。其後,因蘇民常住南寧未能到梧州任事,改為岑德彰任總務主任。岑德彰到梧州十餘日即返上海,以後不再推舉總務主任,一切校務由馬君武兼理。
對於如何開辦廣西大學,開始時就有所爭論。有主張分設數院,如同當時的交通大學分設在北京、唐山、上海等地;而多數人則反對一校分在幾個地方辦學。不贊成分散辦學也有以交大為例子作說明:“交大是用交通部款項開辦的,初期經費足以維持交大在三個城市辦學,但是,後因款項的來源間題,交大乃不得不三合一了”。盤珠祁認為廣西開辦大學經費既不充裕,廣西大學又沒有歷史上的關係,沒有必要設立幾個分校辦學;而且,各分校隔離太遠,管理不便。馬君武更考慮到聘教授的因難,如校址設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名教授不肯來,所需教學設備和圖書儀器等採購運輸也有困難。由乾馬、盤等人力陳分散辦校之弊而主張以集中一地建校為佳,籌委會最後選定廣西大學校址在梧州市河西區蝴蝶山一帶口
梧州市居西江上游,地當潯、桂兩江交匯點,為廣西內河航運的咽喉,向為西江流域物產的集散中心。當年,梧州交通以航運為主,每天有各班輪船開航南寧、柳州和廣州、香港,陸路交通只有蒼容公路,由蒼梧具戎好至容具。而蝴蝶山一帶在當年是荒山野嶺,墳家壘壘,還到處佈滿許多不整齊的壕溝,但此處形勢絕佳,位置亦好,只要人工整理,可成為一良好學區。後來事實證明,經廣西大學闢為校址,由馬君武、盤珠祁正副校長率領全校師生員工勞動建校,刻意經營幾年之後,蝴蝶山遂變成風景幽美,林木蔥鬱,樓房掩映,道路平闊,書聲朗朗,弦歌四起的校園。
開始籌辦省立廣西大學時,廣西省政府預定開辦費僅40萬銀元,但事實上“開辦伊始,百業待舉”,這40萬銀元的開辦賽實不敷用。於是,由盤珠祁代表籌委會赴廣州與正在那裡養病的省主席黃紹站磋商,結果得到黃紹站同意把開辦費改為100萬姻緣,並附以“倘若不足再加”的諾言。
廣西大學創校基建設計除大規模的開山填土,修築道路,環山建築校舍外,並把早年誰備辦高級中學原有的一些建築改為大學使用;還計劃新建“雙十”校門、管理斤、圖書館、數學館、化學館、農學館、礦治館、預科教室等十多幢建築物。
按籌辦廣西大學時的決議,擬開辦文、理、農、工、礦五科,招收四年制大學本科生;後以師範應獨立設置,遂廢文科。又因當時省內尚少高中畢業生,故在西大成立時先辦三年制預科,招初中畢業或高一插班生,為以後發展本科,保證學生入學水平打好基礎。
1928年6月,分別在梧州、南寧、柳州、桂林四城市招生,錄取預科一年級生約260人,分甲、乙、丙、丁、戌、己六組授課。由廣西省政府聘馬君武任校長,聘盤珠祁任副校長。
馬君武,桂林人,德國柏林大學工學博士,歷任廣州無煙火藥廠總工程師,中華民國參議院議員,實業部次長代理部務,交通部總長,廣西省長,司法部總長,教育部總長(掛銜未就職),北京工業大學校長,上海大夏大學校長,上海中國公學校長口
馬君武於是日宣誓就職,而盤珠祁當時游歐美來歸,至翌年4月回國後始就職。廣西大學首任正副校長由他們擔任,深慶得人。
廣西大學先辦預科,其組織規程草案:
(一)依本大學組織大綱第三條規程設立。
(二)分甲部為升入本大學算學、物理、化學、土木、機械各系之預備,乙部為升入本大學生物、農學、林學各系之預備。
(三)設主任一、教員若幹,均由校長聘任。
(四)設教務會議,由預科主任及校長指定教授、教員組織之;以預科主任為主席。
(五)預科畢業生得直接升入本科。
(六)預科學則另訂。
(七)本規程經教務會議議決施行。
預科課程設有國文、英文、代數、平面幾何、礦物、物理、化學、本國曆史、外國曆史、本國地理、外國地理、衛生、體育和作工等。
馬君武校長聘請第一批學識淵博,學有專長的教授計13人,他們是白鵬飛(兼校務長)、馬名海〔兼教務長)、蔣繼伊(兼總務長)、龍伯純、嚴恩破、黃叔培、周楚生、黃方剛、陳蔭仁、劉爾題、曾昭桓、周萃機和張欽五;還聘有助教9人,他們是石文質、王厚有、鄭宗瀚、陳福薰、萬孝驥、黃友敝、潘令華、唐數躬和易昌淦。當時,教授們除白鵬飛外都擔任預科班課程。如馬名海教物理,蔣繼伊和周萃機教化學,龍伯純和張欽五教國文,嚴恩截教礦物,黃叔培教平面幾何,周楚生教代數,黃方剛和陳蔭仁(兼《中國評論》英文版主編)教英文,劉爾題教植物學,曾昭桓教歷史、地理。
1928年10月10日,廣西大學正式開學,當時的校名是:廣西省立廣西大學。
至此,廣西大學正式成亞。
學校註重科技創新,努力服務社會,建設了一批高端學術平臺,匯聚了一些高水平研究團隊,產生了一批有重大影響的原創性成果。其中,王丕建教授長期從事牛、豬雜交改良研究工作,在國際水牛會議上獲“科學先驅者”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先進個人獎;張先程研究員主持的“秈型雜交水稻”項目獲1981年國家特等發明獎;盧克煥教授主持的“牛體外受精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項目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作為第二完成人),黃日波教授主持的 “高活力?-乙酰乳酸脫羧酶的研製與應用”項目獲200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近年來,學校在“水牛XY精子分離性別控制技術研究及應用”、“野油菜黃單胞菌致病變種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反重力近終形鑄造技術及其應用”、 “規模化高效生物技術轉化木薯澱粉生產高純度海藻糖” 、“輕工過程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關鍵設備及工程化技術集成創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獲得重大成果。2013年,學校科研到校經費2.53億元。作為主持單位,獲得省部級科技類一等獎獎項5項。其中,廣西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廣西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為學校首次獲得。學校還緊密結合區域和地方重大戰略需求,開展重大科技問題和關鍵技術的科學研究和聯合攻關,深化校市、校廳、校地、校企科技合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學校堅持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發展和改革取得了眾多標誌性成果。2007年至今共獲得教育部“質量工程”建設項目、“本科教學工程”項目192項,獲得項目數居地方“211工程”高校前列。其中國家特色專業12個,國家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4項,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6門,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80多年來,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30萬餘名各類專業人才。校友中有李林、黨鴻辛、陳太一、沈善炯、盧鶴紱、文聖常、施汝為、韓斌8人當選為兩院院士,還有許多校友成長為各行各業的專家、骨幹和地方經濟建設的主力軍。目前學校有各類在校學生8萬餘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3677人,全日制碩士、博士研究生7061人,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65人,來自4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1328人,各類在職教育學生5.2萬餘人。
學校大力加強辦學基礎設施建設,經過多年發展,教學科研裝備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校園占地面積307公頃,校舍總建築面積133.3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10.3億元,擁有各類藏書568萬冊,其中印刷型圖書348萬冊,電子圖書220萬冊,全文電子期刊3.5萬種,各類中外文資料庫77種,數字圖書館建設具有一定規模,已形成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並重的文獻信息保障體系,有效支撐我校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今天的廣西大學,正牢牢抓住實施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能力計劃的重大歷史發展機遇,努力建設高水平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學校將繼續秉持“勤懇樸誠,厚學致新”的校訓,致力於知識創造與傳播、文明傳承和創新、社會引領與服務,推動國家富強、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
截至2014年5月,學校設有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廣西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廣西大學資源與冶金學院、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廣西大學電腦與電子信息學院、廣西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廣西大學農學院、廣西大學林學院、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廣西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廣西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廣西大學文學院、廣西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廣西大學商學院、廣西大學法學院、廣西大學中加國際學院、廣西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廣西大學體育學院、廣西大學教育學院、廣西大學藝術學院、廣西大學政治學院、廣西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廣西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西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廣西大學環境學院、廣西大學國防教育學院、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獨立學院)29個二級學院與1個獨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