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職業認同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职业认同)

職業認同感(Professional self-identity)

目錄

什麼是職業認同感

  職業動機包括三個方面:職業彈性職業洞察力職業認同感

  職業認同感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個體對於所從事職業的目標、社會價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與社會對該職業的評價及期望的一致,即個人對他人或群體的有關職業方面的看法、認識完全贊同或認可。

職業認同感的解析

  職業認同感會影響員工忠誠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業心

  職業認同感一般是在長期從事某種職業活動過程中,對該職業活動的性質、內容,職業社會價值和個人意義,甚至對職業用語、工作方法、職業習慣與職業環境等都極為熟悉和認可的情況下形成的。

  職業認同感是人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達成組織目標的心理基礎。隨著職業的發展及對職業研究的深入,職業認同感的概念也愈來愈朝著社會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續狀態發展,而不再僅僅局限於心理角度。

職業認同感的強化[1]

  怎樣才能有效剋服職業倦怠而強化職業認同呢?怎樣才能避免職業認同中的職業倦怠的發生呢?管理者的管理觀念和管理方式的轉換和調整是至關重要的。從管理觀念上講,管理者需要從長期形成的單一績效管理觀念向績效和職業認同相結合的人本管理觀念轉變。要把員工職業生涯設計由個人行為變為組織行為。關懷每一個員工的職業成長和職業發展。在員工的職業認同和職業發展中實現組織目標。從管理方式上講,管理者要勇於創新管理模式,由長期形成的點式崗位管理模式向職業豐富化、動態化管理模式轉變。為職業人提供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這種轉變是當代社會經濟、科技發展對職業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有效解決職業倦怠問題的新途徑。這種轉換是當代社會職業發展的呼聲,也代表了職業發展的未來。需要理論界和業界不懈探求。

職業認同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教師職業認同感探析[2]

  教師的職業認同,是指教師對所從事的職業在內心裡認為它有價值、有意義,並能夠從中找到樂趣。職業認同既指一種過程,也指一種狀態。過程強調的是教師從自己的經歷中逐漸發展、確認自己的教師角色的過程。狀態則反映了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認同程度。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它不僅關乎教師自身的發展,更關乎學生的長遠與未來。發揮教師職業的價值、弘揚教師職業的意義需以建構堅實的職業認同為前提。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近年來,我國教師隊伍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職業倦怠和職業認同感低下的現象,這些現象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將會產生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

  (一)教師職業認同感低下的原因探究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教師對於職業的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因此,消除影響教師職業認同感低下的主要因素,對於激發教師對職業的熱愛,增強教師職業的凝聚力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教師職業認同感受諸多因素影響。主要歸納為:

  1.社會因素。

  (1)社會的支持度影響教師對職業的認同。作為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社會的個體,社會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是教師獲得工作動力的重要來源之一。研究表明,教師職業倦怠與社會支持度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負相關,即高社會支持度會使教師感覺到自己的工作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喜歡、認可自己的職業,內在的職業認同感也易於形成。因此,社會支持度是影響教師對職業認同的重要社會因素之一。

  (2)社會對教師的尊重和地位決定了教師的敬業和奉獻。陶行知曾經對教師職業特征做過這樣的分析:“教育者應當知道教育是無名無利且沒有尊榮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可言!總之在教師的崗位上,沒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權力,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財富,也沒有悠閑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可見,教師的職業很平凡,平凡的職業只有得到社會必要的尊重,贏得必要的社會地位,才能使他們切實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和意義,才能激發他們對職業的認同和追求。

  人們的社會地位是由他們的社會角色決定的。社會對教師期望的多樣性、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師社會角色的多重性。正因為教師在社會中承擔了各種不同的角色,社會應依據角色的價值和意義,給予他們必要的理解和尊重,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提出了人具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之間是層級遞進的關係。其中尊重需要不但包括自我尊重方面,還包括社會尊重的需要,即社會的認可、被他人尊重等。這些需要如果被滿足,也可以增強教師對工作的自信心,反之則會出現消極的工作情緒。由此可見,社會對教師職業的尊重是影響教師對職業認同不可忽視的又一社會因素。

  2.個體因素。

  (1)職業態度。教師的職業態度是教師對於其從事的職業受內在經驗和外在規範影響,並對其心理起到指示性或動力性影響的一種心理過程。教師對其職業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心理傾向,通過個體的感情、認知以及行為等媒介,對其行為和知覺起到一定的影響作用。教師的職業態度能使教師對自己教學教育活動的自我效能感增強,能從工作中體驗到自我滿足,能使教師產生強烈的職業認同感。因此,教師的職業態度是影響教師職業認同感高低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個體因素。

  (2)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和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個體歸屬與愛的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其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教師必須處理複雜多樣的人際關係。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師生關係的和諧融洽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以及良好的教學成果取得的重要保障。教師的工作實際上也是全體教師之間共同合作的一個過程,因此,教師與教師之間和諧的人際關係也是促進教師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教師與管理者之間、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關係融洽與否也是影響教師對職業認同的關鍵。所有這些人際關係的親密、協調程度直接影響到教師內心情感體驗的滿足,並使其在內心產生積極的情緒反映,反之,則可能產生職業倦怠感,不利於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提高教師職業認同感的積極途徑

  1.營造社會氛圍,提高教師地位。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是個動態的過程,也是長期實踐、長期訓練的過程。培育教師的自我認同,就要在全社會範圍內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和風氣,使教師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自己的勞動成果是有價值的。尤其是農村,更應關註和解決教師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職稱評定、成果鑒定等實際問題。

  職業認同的形成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既有社會對該職業正向評價的作用,也有個人興趣、愛好、志向追求的作用。職業認同中的歸屬感,作為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的肯定性評價,是剋服了職業的外在性、異己感而把自己個人的價值和意義同所從事職業的價值和意義內在地統一起來的結果。因此,職業認同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思想基礎。

  2.關心教師生活,重視心理健康。作為學校管理者,不僅要考慮教師的經濟需求,更要註重其社會需求及心理需求。在社會需求方面,要為教師創設和諧寬鬆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係,關心教師的生活,關註教師的成長,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師評價機制,不斷增強教師的工作責任感;在心理需求方面,應充分發揮精神激勵法,肯定每位教師在學校中的重要地位,明白自己在學校這根整體鏈條中的“不可替代性”。這樣,隨著教師需求的不斷滿足,教師的角色意識就會越來越濃,職業的認同感也會越來越高。這時教師就會感到:教書育人不僅僅是謀生,而且還是一種樂趣,是人生價值的一種追求。

  戴維·賴斯認為,一個有成效的教師通常比較公正、民主、負責、善良、機敏、靈活、自信、頑強,能積極反饋各種刺激。無可否認,一個具備熱情、同情、幽默等個性品質的教師,肯定比缺乏這些心理品質的教師更能夠在職業領域取得成就。培養教師積極的、正面的心理特質,消除或減少消極的、負面的心理特質,將有助於教師形成健康的自我認同心理機制。

  3.發揮自我效能,追求職業境界。經濟需求是人之生存的基本條件,而社會的需求則是對其工作價值的認同,心理的需求才是自我效能充分發揮的關鍵。

  我國學者楊啟亮教授認為,教師的職業境界有四個層次:一是把教育看作是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規範、要求;二是把教育看作出於職業責任活動;三是把教育看作出於職業良心的活動;四是把教育當作幸福體驗。他認為,前兩種境界是一種“他律”的影響,後兩者是“自律”的取向,並建議教師做到從“他律”到“自律”的轉變。教師職業的自我認同,已經是教師在某種程度上內化了的自律取向,是個體主動的、有意識的、積極的心理體驗。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的心理體驗,教師才可能以主人翁的態度從事教師職業。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啟哲.職業認同與職業倦怠.職業時空.2005年8期.
  2. 曾漢君.教師職業認同感探析.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年8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Zfj3000,连晓雾,方小莉,林巧玲,Dan,Tracy.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職業認同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83.130.161.* 在 2013年3月4日 22:33 發表

可以更詳細嗎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