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是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省烏鎮開幕上提出來的,強調互聯網是人類的共同家園,各國應該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推動網路空間互聯互通、共用共治,為開創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助力。
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隆重開幕,五大洲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嘉賓雲集江南水鄉,10場論壇22個議題聚焦網路空間各個領域前沿熱點。中國已成為舉世矚目的網路大國,截至2015年7月,中國網民規模全球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網路,固定寬頻覆蓋到全國所有城市、鄉鎮和93.5%的行政村,全球互聯網公司十強中國占據四席。經過20年發展,中國逐步從網路大國走向網路強國。
全球互聯互通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需要中國互聯網更強大更多創新發揮推動作用。
尊重網路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
1、堅持尊重網路主權。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網路發展道路、網路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路空間治理的權利。
2、堅持維護和平安全。網路空間不應成為各國角力的戰場,更不能成為違法犯罪的溫床,維護網路安全不應有雙重標準。
3、堅持促進開放合作。創造更多利益契合點、合作增長點、共贏新亮點,推動彼此在網路空間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讓更多國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時代的快車、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
4、堅持構建良好秩序。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同時要加強網路倫理、網路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
網路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路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合作,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對此提出5點主張。
第一,加快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
網路的本質在於互聯,信息的價值在於互通。只有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鋪就信息暢通之路,不斷縮小不同國家、地區、人群間的信息鴻溝,才能讓信息資源充分涌流。中國正在實施“寬頻中國”戰略,預計到2020年,中國寬頻網路將基本覆蓋所有農村,打通網路基礎設施“最後一公裡”,讓更多人用上互聯網。中國願同各方一道,加大資金投入,加強技術支持,共同推動全球網路基礎設施建設,讓更多發展中國家和人民共用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遇。
第二,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用平臺,促進交流互鑒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互聯網是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中國願通過互聯網架設國際交流橋梁,推動世界優秀文化交流互鑒,推動各國人民情感交流、心靈溝通。我們願同各國一道,發揮互聯網傳播平臺優勢,讓各國人民瞭解中華優秀文化,讓中國人民瞭解各國優秀文化,共同推動網路文化繁榮發展,豐富人們精神世界,促進人類文明進步。
第三,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艱難曲折,中國經濟也面臨著一定下行壓力。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於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開拓發展新境界。中國正在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為各國企業和創業者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只要遵守中國法律,我們熱情歡迎各國企業和創業者在華投資興業。我們願意同各國加強合作,通過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建設信息經濟示範區等,促進世界範圍內投資和貿易發展,推動全球數字經濟發展。
第四,保障網路安全,促進有序發展
安全和發展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網路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路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各國應該攜手努力,共同遏制信息技術濫用,反對網路監聽和網路攻擊,反對網路空間軍備競賽。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加強對話交流,有效管控分歧,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路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網路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健全打擊網路犯罪司法協助機制,共同維護網路空間和平安全。
第五,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
國際網路空間治理,應該堅持多邊參與,由大家商量著辦,發揮政府、國際組織、互聯網企業、技術社群、民間機構、公民個人等各個主體作用,不搞單邊主義,不搞一方主導或由幾方湊在一起說了算。各國應該加強溝通交流,完善網路空間對話協商機制,研究制定全球互聯網治理規則,使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願和利益。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就是希望搭建全球互聯網共用共治的平臺,共同推動互聯網健康發展。
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提出共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如何建設這個共同體,怎樣經營這個共同體,需要人類共同面對和擔當。
共建基礎:人類在網路空間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利益
互聯網為人類活動開闢了一個新的、虛擬的網路空間,人類的行為擴大到陸、海、空、太空、網路空間五維格局。在虛擬的網路空間,互聯網突破了國家、地區、種族、民族、宗教、社會制度等有形和無形的“疆界”,實現了全球範圍的人類交往;打破了時間、空間對人類活動的限制,實現了點與點的對接。
國家之間的網路互動具有多層次和多領域的特點,多層次包括雙邊、多邊、地區、全球等不同層次的互動,多領域包括經濟、科技、社會文化等不同領域的互動,兩者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國家之間經濟的相互依存、科技的相互依存、生態的相互依存、社會文化的相互依存、安全等方面的相互依存。然而,國家之間實力的差異,造成網路空間行為體之間相互依存的不對等。這種不對等,為網路強國對他國實施網路滲透或網路霸權行徑提供了條件。
共建障礙:互聯網對國家主權、利益和安全帶來新挑戰
互聯網顛覆了傳統的國家安全觀念,國家安全威脅的本源、行為體及其行為方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安全威脅已經滲透到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的所有領域。互聯網安全威脅不僅包括直接對互聯網發動威脅,也涵蓋通過互聯網對他國的國家安全所造成的威脅。每一個國家在暢享互聯網帶來的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網路威脅也成為最嚴重的國家安全威脅。
網路攻擊、網路犯罪、網路恐怖主義都已經成為威脅國家安全的新方式。它們或截取對手重要信息,從而產生破壞性影響;或通過黑客技術手段,在網路空間發動恐怖襲擊,製造恐怖效應,給國家造成全方位和多層次危害。雖然網路犯罪、網路恐怖主義針對的主要目標是主權國家,但事實上恐怖效應對個人、國家乃至全球都會產生深刻影響。鑒於網路恐怖主義具有跨國犯罪的特征及在全球範圍的破壞性,打擊網路恐怖主義已成為國際共識。
共建依據:《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國家主權平等原則在網路空間必須遵守
人類歷史的發展曾長期充滿著不同文明之間的競爭和衝突。70年前聯合國的成立,反映了人類對兩次世界大戰的深刻反省,體現了世界各國人民消弭戰禍、維持和平的堅定信念。互聯網的發展,信息資源的共用,為共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搭建起可行性平臺。
《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法解決其國際爭端,避免危及國際和平、安全及正義”“各會員國在其國際關係上不得使用威脅或武力,或以與聯合國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會員國或國家之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互聯網是現實世界在虛擬的網路空間的延伸,也是現實世界中國家利益在虛擬世界中的延伸。網路空間相互依存的不對等性,造成了不同國家之間信息資源的不對等、不平衡,從而有了網路大國和小國、網路強國和弱國之分。但是,所有國家都應該恪守《聯合國憲章》的主權平等原則,每一個國家的網路主權都不應受到侵犯,不論未來互聯網技術怎樣發展,也不能冒犯他國的信息主權。
共建目標與路徑:互聯互通共用共治為目標,合作、制度和秩序建設為路徑
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必須加強網路空間治理的國際合作和國際制度建設。基於各國共同的利益、共用的規範和互惠的行動,全球互聯網治理中的國際合作有實現的可能。但在合作過程中,我們需要堅持三個“必須”,一是利益必須是共同的,二是共用必須是雙方或多邊共同擁有的,三是互惠必須是相互的,不能僅僅把單個或幾個國家的網路規範奉為“業已存在的國際規範”。在全球互聯網治理過程中,國際合作和制度建設,是國家之間共同安全利益表現的新形式,即集體安全代替軍事結盟,繼而取代叢林法則,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進步。當然,應該看到,國際互聯網治理無法規避現行網路空間實際存在的“網路霸權”等問題。
全球互聯網治理的進程和效應,體現於雙邊、多邊、地區、全球不同層面的合作進程及其管理機制的建立和運轉。互聯網治理的國際制度設計離不開自由和秩序,但這是相對而非絕對。互聯網自由與秩序不是相剋而是相生。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互聯網自由必須以網路主權為底線,互聯網秩序必須以國家安全為底線。要構建良好的網路秩序,就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誰都不能無法無天,要“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路空間、修複網路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