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網路霸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網路霸權

  網路霸權是指信息技術發達的國家組織利用其技術優勢(如制網權)妨礙、限制、干涉或有意壓制他人對網路信息的自由運用,以謀求自身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的利益。

美國網路霸權的背景

  互聯網起源於美國,美國控制了互聯網的核心技術,主要軟體硬體由美國生產。美國目前CPU(中央處理器)的產量占全世界的92 ,系統軟體占86 ,在全球近3000個世界性的大資料庫中,設在美國的就占7O 。美國通過控制互聯網技術層面而確立其互聯網霸權地位,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著互聯網信息的內容、流動方向以及傳輸速度。例如,美國可以把搜集到的全球信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迅速傳播到千千萬萬的網民中,呼風喚雨,左右國際輿論的走向。相反,處於互聯網弱勢地位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和轉軌國家,就很難把它的價值觀念傳播到美國等處於互聯網強勢的國家。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如今超級電腦的並行處理能力已經具備了記錄人們所有行為的可能性。人們的每一筆電子消費、每一封電子郵件甚至私人生活,都能被電腦忠實記錄,著使得政府監視和控制社會的能力空前強化。美政府就一直試圖通過政府強制性托管密鑰的政策,以便在任何必要的時候檢查電子記錄的內容。個人隱私在網上已不復存在,而其他國家的信息安全也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美國除了在技術上獨占鰲頭外,其語言強勢亦有目共睹。目前網際網路上全部網址中78 為英文網址,96 的電子商務網址也是英文網址;網上70 的網址都出自美國。而網上的信息約9O 是英語,法語為5 ,西班牙語係為2 0A;網上信息80是由美國提供的。美國憑藉著經濟技術強勢、文化強勢、信息強勢、語言強勢,確立了在全球網路傳播中的霸主地位。

美國網路霸權的主要表現

  (一)網路管理霸權

  互聯網起源於美國。美國憑藉這一優勢,擁有世界互聯網的管理權。目前,在支撐全球互聯網運營的13個伺服器中,一個主根伺服器設在美國, 12個副根伺服器當中有9個設在美國。所有根伺服器、功能變數名稱體系和IP地址等均由美國商務部授權的互聯網功能變數名稱與號碼分配機構(ICANN)統一管理。通過這 些管理,美國實際上掌握著全球互聯網的主動脈。一旦某個國家的互聯網尾碼被其從根伺服器中禁用或刪除,這個國家便會在互聯網世界中消失。2003年伊拉克 戰爭期間,美國政府就曾經授意ICANN終止對伊拉克國家頂級功能變數名稱“.iq”的解析。一夜之間,所有以“.iq”為尾碼的網站都從互聯網上蒸發了。美國在 IP地址分配方面也存在嚴重的不平等。歐盟信息社會和媒體總局局長UIf Dahlsten以美國和亞洲為例說明信息技術空間疆域分配的嚴重不均問題。他指出,美國僅有2億多人口,卻擁有 20 億個地址,占已經分配地址的67%,平均每個人有9個IP地址。反觀亞洲,其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56%, 被分配的IP地址只占全球IP地址的9%。中國每個人只有 0.06個地址,印度每個人只有0.006個地址。

  美國獨掌互聯網根伺服器的狀況令許多國家擔憂和不滿。許多國家提出,互聯網作為全球化的重要技術平臺,其管理不應當由ICANN 來管理,應當由聯合國或者聯合國下屬的國際電訊聯盟(ITU)來管理。然而,對於這些意見,美國總是以各種理由進行反對。2012年12月3日,國際電信 世界大會期間,針對俄羅斯提出的成員國應該平等地管理互聯網數字、名稱、地址分配等內容的提案,美國代表團團長克萊默明確表示“我們不會支持任何為方便內 容審查或阻止信息和思想自由流動而拓寬國際電信規則範圍的努力”。美國拒絕交出國際互聯網管理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讓網路空間成為保證其繁榮 和安全的平臺,成為其推廣價值觀並削弱對手國家的工具。

  (二)網路技術霸權

  美國是電腦技術的發源地,從光纖到PC機,從路由器到操作系統,從核心電子器件到基礎軟體,核心技術大多掌握在美國手中。美國通過對發展中國家所用電腦晶元和關鍵技術的壟斷,控制了這些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重要部門的中樞神經。

  由於掌握核心技術,美國有關企業在信息技術研發和信息產品製造過程中,就根據政府意圖事先做好了日後對全球進行信息控制和製裁的準備。美國國 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於2007年啟動了一個代號為“棱鏡”的秘密監控項目。安全部門職員可以直接進入美國網際網路公司的中心伺服器里挖掘數據、收集情 報,包括微軟雅虎谷歌蘋果等在內的9家國際網路巨頭皆參與其中。另外,為了獲得中國、俄羅斯等國的情報,美國電腦專家製作了代號為“精靈”的項 目,將惡意軟體秘密植入世界各地的電腦、路由器防火牆,把它們置於美國的秘密控制之下。預計到2013年底,“精靈”項目將控制至少8.5萬個惡意植 入軟體,而在2008年這一數字僅為21252個。作為“精靈”項目的下一階段,美國國家安全局已經在開發代號為“渦輪”的項目,企圖線上自動化系統管理 上百萬個惡意程式,進行收集信息及主動攻擊等行動。

  (三)網路信息霸權

  由於國家之間在傳播技術、資金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當今世界的信息傳播失去了平衡,呈現出從富國到窮國傳播的一邊倒的趨勢。據統計,全球 80%以上的網路信息和95%以上的服務信息由美國提供。國際互聯網的信息流量超過2/3來自美國,位居第二名的日本僅占7%,排在第三名的德國僅有 5%, 而中國在整個互聯網的信息輸入流量中僅占0.1%,輸出流量只占0.05%。美國利用互聯網等大眾媒體,一方面向其他國家輸出美國式自由民主價值 觀,動搖他國意識形態和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利用掌握的強大輿論機器,在國際上醜化他國形象,為改造這些國家掃清國際輿論障礙。此外,互聯網從誕生之日起就 與英語綁在一起,各種各樣的電腦設計語言、網路傳輸協議、終端產品開發、主板設計、晶元生產都使用英文,所有的編碼和編程也都是用英語書寫和開發的。這 助推了英語在互聯網中的語言霸主地位,更是進一步擴大了美國的網路霸權。

  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就是這樣支配著網路信息傳播渠道,使西方價值觀伴隨著信息的傳播侵占人類的精神空間,推行文化霸權主義。阿爾溫·托夫勒在 《權力的轉移》一書中對此有一段精彩的描述。他說:“世界已經離開了依靠金錢與暴力控制的時代,而未來世界政治的魔方,將控制在信息強權的人手裡,他們會 使用手中所掌握的網路控制權、信息發佈權,利用強大的語言文化優勢,達到暴力與金錢無法征服的目的。”

  (四)網路標準霸權

  奧巴馬政府上臺後,積極鼓吹互聯網自由,一方面不顧各國網路主權,指責伊朗、越南、中國等多個國家管制網路信息,另一方面通過社交網站 Facebook、視頻共用網站YouTube、圖片共用網站Flicker和Twitter這些平臺傳遞美國信息,對他國進行思想文化滲透,推行其人權 高於主權的價值觀,試圖達到煽動他國動亂的目的。

  美國前國防部長蓋茨說,Twitter等網路社交媒體是美國“極為重要的戰略資產”,因為這些新科技讓“獨裁政府”難以控制信息。美國中情局 也發覺,通過互聯網輸送美國的價值觀,遠比派特工到目標國家培養認同美國價值觀的當地代理人更容易。2011年初,希拉里發表了題為《互聯網的是與 非:網路世界的選擇與挑戰》的演講,宣佈投入2500萬美元,以資助技術公司開發互聯網訪問工具,使身處“壓制性國家”的網路活躍分子、持不同政見者和一 般公眾能夠繞過網路檢查。

  然而,美國在批評他國網路管制和通過各種手段促進他國所謂網路自由的同時,卻加強對本國的網路監控。美國法律規定,聯邦政府在緊急狀況下擁有 絕對的權力來關閉互聯網。其《愛國者法》明確規定,美國安全部門可以以反恐為由竊聽民眾電話、查看互聯網通信,也可以建立“網路水軍”,以假的人數和信息 量削弱對己不利的宣傳,製造有利於美國的言論等。

  美國採取對內嚴格管制、對外要求別國提供不受限制的互聯網自由的雙重標準,實質就是利用其強大的管理權勢和技術優勢,把互聯網當作外交施壓和謀求霸權的重要工具。

  (五)網路軍事霸權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網路戰的國家,也是第一個將其用於實戰的國家。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網路空間發展戰略基本成形,美軍網路戰力量加緊在 全球佈局。為計劃、協調、組織和實施各類網路空間作戰行動,2009年6月,美國國防部宣佈創建全球第一個網路戰司令部。2009年,白宮出台了《網路空 間政策評估》報告,2010年2月發佈了《四年防務評估報告》,首次將網路空間作戰和網路攻擊威脅列為新形勢,並要求美國為大規模網路衝突作准備。 2011年5月,白宮推出《網路空間國際戰略》,稱美國將通過多邊和雙邊合作確立新的國際行為準則,高調宣佈“網路攻擊就是戰爭”,表示如果網路攻擊威脅 到美國國家安全,將不惜動用軍事力量,把“網路威懾”作為美軍維護國家利益和網路安全的重要指導方略。2013年3月,美國網路司令部司令亞歷山大 在國會宣佈,將新增40支網路戰部隊,其中13支明確用來實施全球網路攻擊。這40支網路戰部隊將在未來3年內組建完畢。

  目前,美軍網路空間作戰相關力量約有 8-9萬人,有1.5 萬個電腦網路連接著全球 4000多個軍事設施。美軍計劃建立全面的網路防禦體系,到2020 年形成目標網路偵察、網路攻擊效能評估和靈活的電腦網路攻擊能力。可以說,美國網路戰軍隊已經從作戰武器、作戰任務到組織建設完成了全球網路攻 擊的力量部署。

  此外,美國還積極制定網路戰規則。北約網路防禦中心邀請了20名法律專家,在國際紅十字會和美國網路戰司令部的協助下撰寫了一本《塔林手 冊》。北約助理法律顧問Abbott在《塔林手冊》發行儀式上說,手冊發行是“首次嘗試打造一種適用於網路攻擊的國際法典”,是目前“關於網路戰的法律方 面最重要的文獻,將會發揮重大作用”。由此可見,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利用《塔林手冊》搶占網路戰規則制定權的意圖非常明顯。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寒曦,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網路霸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