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知識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第二代知識管理(Second Gener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SGKM)
目錄 |
第二代知識管理這一概念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末。它的提出背景是:第一代知識管理對人的因素的忽略。第一代知識管理基本上是通過運用群件、信息索引和檢索系統、數據倉庫、成像和數據挖掘、文檔管理等技術手段架構知識管理系統,獲取和共用已有知識,進而提高組織資源總量,而忽略了人的主導作用,使得知識管理好像是“給昨日的信息技術披上了今天更加時髦的令人炫耀的外衣”。第一代知識管理對知識生成過程的忽略。第一代知識管理在強調技術優勢時,對於人力資源和知識過程的主動性、隱性知識的開發與共用、組織文化與學習等非技術因素缺乏足夠的重視。基於這兩點的顯著不足,1998年,Rudy Ruggles在《加州管理評論>(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提出知識管理一定要強調“人”;2002年7月,知識管理大師賴瑞·普魯薩克(Dr.Larry Prusak)提出了“第二代知識管理”的概念,要求知識管理應重視組織內非正式的溝通,建立信賴的環境,同時提供學習的空間,以分享並創造隱性的知識。總的來講,第二代知識管理是對第一代知識管理的補充與完善,是一種更重平衡、學習和自適應、可持續發展的動態、新型知識管理。
誠如馬克·麥克爾羅伊所言,第二代知識管理引進了一些新術語、新思想和新見解,在深化知識管理理論的同時也使其區別於第一代知識管理。在馬克.知識管理學麥克爾羅伊2002年10月出版的《新知識管理——複雜性、學習和可持續創新》(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Complexity,Learning and SustainableInno—vatio咒)一書中,詳細分述了第二代知識管理的十大核心思想。該書基本上囊括了第二代知識管理的理論精髓,PeterLoan[171曾為此書作了較為全面精彩的評述。
第二代知識管理理論的具體內容[1]
- 1.知識生命周期理論
第一代知識管理的實踐都是建立在知識已存在的前提基礎上的,通過獲取和編碼已有知識,併在合適的時間內將其提供給合適的人,以體現知識管理的目的和價值。因此,第一代知識管理主要是關註知識的整合,而不是知識的生產。第二代知識管理則認為知識是在人類社會系統中產生的,通過個體間的、共用的途徑來獲取,並把組織層面的這種知識共用過程稱為“知識生命周期”(Theknowledgelifecycle,KLC)。如圖所示,知識生命周期不僅僅是一個人類社會系統的知識生產和知識整合體系,它還包括:當人在認知與目標期望產生差距時,即產生了問題時,人們會選擇利用學習來獲取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②在系統的學習過程中,個體通過推測、推斷、討論等,產生了具體的知識要求(圖中的“知識要求”)。③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產生知識要求中,個體間可以通過合作交流來獲得和產生新知識要求,並通過提交同行評審等方式來評估交流結果對於知識要求的滿足程度。在組織層面,這種交流與合作較為便捷有效,這個過程也就是知識的生產過程(圖1中的“知識生產”)。④並非所有的知識要求都能在組織層面得到滿足,如那些未意識到的知識要求或是失敗的知識要求。⑤由於知識要求可以在不同的組織層面得以評估和生效,管理者或組織成員都期望通過合作來共用知識內容和價值,於是產生了知識整合。⑥在整合的知識中,有兩種形式: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或者是主觀知識與客觀知識。在組織內,主觀知識和客觀知識的結合可以被比作知識的“分散式組織知識庫”(distributed organization knowledgebase)。⑦分散式組織知識庫包括兩方面,一個存儲主觀知識的代理庫(如個人、組織等),還有一個是存儲客觀知識的介質存儲庫(如書、磁帶等)。⑧知識生命周期開始於管理活動中問題的發現,終結於有效的知識要求及分散式知識組織庫中知識的運用。
- 2.知識管理與知識處理
知識處理包括知識生產和知識整合。知識生命周期中的知識處理,首先是從個人和組織學習開始的,相應地,個人和組織也在知識處理過程中開始了自己的知識生命周期運動。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的知識生命周期是嵌套在組織的知識生命周期中的。
知識管理就是對知識過程的管理,見下圖2。提高知識共用水平是知識管理實施的手段,即知識整合。但知識共用並不等同於知識管理,也不是知識管理的社區實踐形式,而是個人與群體學習的一種社區實踐形式,是知識生產的一個子程式,是一種知識處理方式。
瞭解知識管理與知識處理的區別,是區分第一代知識管理與第二代知識管理的根本所在。在第一代知識管理看來,幾乎不存在知識生命周期,也就不存在知識處理的理論基礎,也不存在知識產生和知識整合的社會過程,所存在的只是對已存知識的設想,認為對這些知識越快加以管理,則管理效果越好。在實際操作中,第一代知識管理只是關註知識的整合層面,更多地是應用信息技術達到知識整合目的,而這種知識處理系統中缺乏了對知識元素的關註,即缺乏對嵌套知識背景、價值的關註,實際上只是一種信息處理系統。所以說第一代知識管理只不過是建立在信息處理系統之上的知識(或信息)整合過程。
- 3.知識管理中的供與求
第一代知識管理過於重視技術的作用,所採用的一些技術手段也是服務於其對已存在的知識的管理的假設前提基礎上,對一些已有知識進行提供、使用,它的活動範圍僅僅相當於知識生命周期中的知識整合層面,是一種“供給”形式的知識管理。第二代知識管理是從完全不同的視角來審視問題,它把著眼點放在了知識的“需求”方面,即不再僅僅把重點放在知識編碼與共用之後的後繼流程中,更重要的是從知識生產的源頭開始著手,更加關心如何提高組織吸收新知識的能力。兩者的關註焦點可見圖3。顯然,第二代知識管理同時關註了供求雙方,是一種較為均衡的視角。
- 4.嵌套知識域
圖1所示的組織層面的知識生命周期圖,顯示了組織知識動態產生、整合和利用的整個過程。嵌套在其中的個人與群體學習,實際上是組織知識生產的子過程。因為,在組織中大致有3個層面的學習域或知識域(nested knowledge domains),如組織最高層的學習、組織內各群體的學習、個人層面的學習。這三者的關係又是環環嵌套的,個人嵌套於群體中,群體嵌套於組織中,見圖4。每一層面的學習都是一個子知識生命周期,而且都有自己的獨立輸出成果。管理協調好各子知識生命周期間的評估標準及知識成果,有助於組織整體的戰略成長。
- 5.知識倉庫
知識倉庫(containers of knowledge)具體有兩種:一種是承載隱性知識的個人和組織,另一種是顯性知識的載體,如文檔、書籍、電腦系統等。在知識生命周期中,知識倉庫里的知識可以通過知識表達或知識要求得以體現。比如,可以從人們在管理活動環境中執行決策和採取行動中獲得。知識倉庫對於發現知識和繪製知識地圖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 6.組織學習
第二代知識管理與第一代知識管理的最顯著區別在於前者建立起了知識管理與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learning)的關係。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中強調了組織學習是一種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第二代知識管理同樣強調了這一點,讓組織不斷地學習,持續有效地學習。而且,這種組織的學習不是分割獨立的,而是緊密聯成一個系統的,是把學習放置於知識生命周期體系中進行綜合考慮和具體運作的。
- 7.開放式組織
開放式組織(openent erprise)主要強調的是建立知識生命周期的首要標準是開放性。不僅要保持知識要求標準化(knowledge claim formulation)的開放性,還要保持知識要求評估各程式(knowledge claim evaluation sub-processes of the KLC)的開放性。所以,這種開放性不是指管理制度權威性方面的,而是指其管理中的點點滴滴,如公司中的員工、股東和其他利益群體。他們不僅可以獲知管理層所控制的各種知識,而且還可以獲知組織知識生產的各個知識處理過程。
- 8.社會創新資本
在每一個公司里,除了存在賬面資產及市場資產外,還有一個無形的資產:智力資本。關於智力資本的評估一直以來都難以有效實施。這在馬克·麥克爾羅伊看來,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這些評估指標都缺乏對知識生命周期的考慮,也就是說,它們忽視了公司生產和整合知識的能力這方面的價值評估。而公司的知識生產和整合能力正體現了公司創新的社會能力,是一種社會創新資本(Social innovation capital)。
由於第一代知識管理是基於有用知識業已存在這樣的前提假設,既然不存在著知識的社會處理過程,也就不會把這部分資本統計在內,所以第一代知識管理考察的是知識的成果價值。第二代知識管理把知識生產與知識整合置於社會系統進行考察,對知識資產的評估綜合衡量了組織的知識生產能力,所以,對知識生命周期過程的經濟效益的補充無疑更加強了智力資本評估的科學性,也證明瞭第二代知識管理理論的全面性和適用性。
- 9.自組織和複雜性理論
複雜自適應性理論(complex adaptive syste mtheory,CAS)是複雜性科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複雜自適應性理論認為,生命有機體能夠自組織、自我調整以適應持續變化的外界環境。見圖5所示。
第二代知識管理引入了複雜自適應性理論,進一步拓寬了組織管理的理論與實踐領域。複雜自適應性理論是第二代知識管理許多創造性觀點的來源。知識在個體層次上產生,然後上升到組織整體層次,成為共用的組織知識。
按照CAS理論,在複雜自適應系統的內部存在著一個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是系統適應外界變化的依據。當系統受到外界的種種刺激,系統就會到知識體系中通過調用相關的知識對各種刺激做出適當的反應。這種反應行動對系統內外部所產生的影響會迅速地反饋給系統,而系統會對這種反饋信息做出一定魄篩選和判斷,並將一部分反饋信息作為新的知識來充實更新原有的知識體系,作為以後的行動依據。複雜自適應系統就是在這種不斷的“接受刺激一做出反應一收到反饋一對反饋進行判斷篩選一更新知識體系一再次接受刺激”的迴圈中不斷創新發展的。第二代知識管理認為,組織的方向是圍繞著新知識的生產、整合和利用的自組織系統(self organization),知識生命周期正是這種組織行為的模式。
- 10.持續創新
第二代知識管理認為,知識處理不僅是一個社會過程,而且也是一個自組織過程。換句話說,組織的個體有圍繞著新知識的生產、整合和利用進行自組織的新趨勢。同樣地,組織層面也有此趨勢。個人通過知識獲取,進入群或社區模式,進而提出知識要求,再到知識要求的部分生效,再通過一系列手段整合進組織等。這一系列的過程體現了知識生命周期的自適應過程。
可持續發展創新管理(sustainane innovation)的成功,首先,要區分決策制定(deeision-making)和知識制定(knowledge-making)。其次,要瞭解知識處理系統的自組織本質,其形式就猶如知識生命周期的社會迴圈過程一樣。最後,要採用一些跟學習相關的做法以支撐、增強知識生命周期能力。總之,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深深植根於第二代知識管理的組織學習和複雜性理論中。
- ↑ 柯平.知識管理學.科學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