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第二代知识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第二代知识管理(Second Gener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SGKM)

目录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述

  第二代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末。它的提出背景是:第一代知识管理对人的因素的忽略。第一代知识管理基本上是通过运用群件、信息索引和检索系统、数据仓库、成像和数据挖掘文档管理等技术手段架构知识管理系统,获取和共享已有知识,进而提高组织资源总量,而忽略了人的主导作用,使得知识管理好像是“给昨日的信息技术披上了今天更加时髦的令人炫耀的外衣”。第一代知识管理对知识生成过程的忽略。第一代知识管理在强调技术优势时,对于人力资源和知识过程的主动性、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共享、组织文化与学习等非技术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基于这两点的显著不足,1998年,Rudy Ruggles在《加州管理评论>(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知识管理一定要强调“人”;2002年7月,知识管理大师赖瑞·普鲁萨克(Dr.Larry Prusak)提出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念,要求知识管理应重视组织内非正式的沟通,建立信赖的环境,同时提供学习的空间,以分享并创造隐性的知识。总的来讲,第二代知识管理是对第一代知识管理的补充与完善,是一种更重平衡、学习和自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新型知识管理。

  诚如马克·麦克尔罗伊所言,第二代知识管理引进了一些新术语、新思想和新见解,在深化知识管理理论的同时也使其区别于第一代知识管理。在马克.知识管理学麦克尔罗伊2002年10月出版的《新知识管理——复杂性、学习和可持续创新》(The New Knowledge Management:Complexity,Learning and SustainableInno—vatio咒)一书中,详细分述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十大核心思想。该书基本上囊括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理论精髓,PeterLoan[171曾为此书作了较为全面精彩的评述。

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的具体内容[1]

  1.知识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代知识管理的实践都是建立在知识已存在的前提基础上的,通过获取和编码已有知识,并在合适的时间内将其提供给合适的人,以体现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价值。因此,第一代知识管理主要是关注知识的整合,而不是知识的生产。第二代知识管理则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系统中产生的,通过个体间的、共享的途径来获取,并把组织层面的这种知识共享过程称为“知识生命周期”(Theknowledgelifecycle,KLC)。如图所示,知识生命周期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社会系统的知识生产和知识整合体系,它还包括:当人在认知与目标期望产生差距时,即产生了问题时,人们会选择利用学习来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②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个体通过推测、推断、讨论等,产生了具体的知识要求(图中的“知识要求”)。③在不断的学习、不断产生知识要求中,个体间可以通过合作交流来获得和产生新知识要求,并通过提交同行评审等方式来评估交流结果对于知识要求的满足程度。在组织层面,这种交流与合作较为便捷有效,这个过程也就是知识的生产过程(图1中的“知识生产”)。④并非所有的知识要求都能在组织层面得到满足,如那些未意识到的知识要求或是失败的知识要求。⑤由于知识要求可以在不同的组织层面得以评估和生效,管理者或组织成员都期望通过合作来共享知识内容和价值,于是产生了知识整合。⑥在整合的知识中,有两种形式: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或者是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在组织内,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的结合可以被比作知识的“分布式组织知识库”(distributed organization knowledgebase)。⑦分布式组织知识库包括两方面,一个存储主观知识的代理库(如个人、组织等),还有一个是存储客观知识的介质存储库(如书、磁带等)。⑧知识生命周期开始于管理活动中问题的发现,终结于有效的知识要求及分布式知识组织库中知识的运用。

  Image:图1知识生命周期.jpg

  2.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

  知识处理包括知识生产和知识整合。知识生命周期中的知识处理,首先是从个人和组织学习开始的,相应地,个人和组织也在知识处理过程中开始了自己的知识生命周期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知识生命周期是嵌套在组织的知识生命周期中的。

  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过程的管理,见下图2。提高知识共享水平是知识管理实施的手段,即知识整合。但知识共享并不等同于知识管理,也不是知识管理的社区实践形式,而是个人与群体学习的一种社区实践形式,是知识生产的一个子程序,是一种知识处理方式。

  Image:图2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的关系.jpg

  了解知识管理与知识处理的区别,是区分第一代知识管理与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根本所在。在第一代知识管理看来,几乎不存在知识生命周期,也就不存在知识处理的理论基础,也不存在知识产生和知识整合的社会过程,所存在的只是对已存知识的设想,认为对这些知识越快加以管理,则管理效果越好。在实际操作中,第一代知识管理只是关注知识的整合层面,更多地是应用信息技术达到知识整合目的,而这种知识处理系统中缺乏了对知识元素的关注,即缺乏对嵌套知识背景、价值的关注,实际上只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所以说第一代知识管理只不过是建立在信息处理系统之上的知识(或信息)整合过程。

  3.知识管理中的供与求

  第一代知识管理过于重视技术的作用,所采用的一些技术手段也是服务于其对已存在的知识的管理的假设前提基础上,对一些已有知识进行提供、使用,它的活动范围仅仅相当于知识生命周期中的知识整合层面,是一种“供给”形式的知识管理。第二代知识管理是从完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问题,它把着眼点放在了知识的“需求”方面,即不再仅仅把重点放在知识编码与共享之后的后继流程中,更重要的是从知识生产的源头开始着手,更加关心如何提高组织吸收新知识的能力。两者的关注焦点可见图3。显然,第二代知识管理同时关注了供求双方,是一种较为均衡的视角。

Image:图3两代知识管理的关注焦点.jpg

  4.嵌套知识域

  图1所示的组织层面的知识生命周期图,显示了组织知识动态产生、整合和利用的整个过程。嵌套在其中的个人与群体学习,实际上是组织知识生产的子过程。因为,在组织中大致有3个层面的学习域或知识域(nested knowledge domains),如组织最高层的学习、组织内各群体的学习、个人层面的学习。这三者的关系又是环环嵌套的,个人嵌套于群体中,群体嵌套于组织中,见图4。每一层面的学习都是一个子知识生命周期,而且都有自己的独立输出成果。管理协调好各子知识生命周期间的评估标准及知识成果,有助于组织整体的战略成长。

Image:图4知识嵌套域.jpg

  5.知识仓库

  知识仓库(containers of knowledge)具体有两种:一种是承载隐性知识的个人和组织,另一种是显性知识的载体,如文档、书籍、计算机系统等。在知识生命周期中,知识仓库里的知识可以通过知识表达或知识要求得以体现。比如,可以从人们在管理活动环境中执行决策和采取行动中获得。知识仓库对于发现知识和绘制知识地图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6.组织学习

  第二代知识管理与第一代知识管理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前者建立起了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learning)的关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强调了组织学习是一种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第二代知识管理同样强调了这一点,让组织不断地学习,持续有效地学习。而且,这种组织的学习不是分割独立的,而是紧密联成一个系统的,是把学习放置于知识生命周期体系中进行综合考虑和具体运作的。

  7.开放式组织

  开放式组织(openent erprise)主要强调的是建立知识生命周期的首要标准是开放性。不仅要保持知识要求标准化(knowledge claim formulation)的开放性,还要保持知识要求评估各程序(knowledge claim evaluation sub-processes of the KLC)的开放性。所以,这种开放性不是指管理制度权威性方面的,而是指其管理中的点点滴滴,如公司中的员工股东和其他利益群体。他们不仅可以获知管理层所控制的各种知识,而且还可以获知组织知识生产的各个知识处理过程。

  8.社会创新资本

  在每一个公司里,除了存在账面资产及市场资产外,还有一个无形的资产:智力资本。关于智力资本的评估一直以来都难以有效实施。这在马克·麦克尔罗伊看来,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些评估指标都缺乏对知识生命周期的考虑,也就是说,它们忽视了公司生产和整合知识的能力这方面的价值评估。而公司的知识生产和整合能力正体现了公司创新的社会能力,是一种社会创新资本(Social innovation capital)。

  由于第一代知识管理是基于有用知识业已存在这样的前提假设,既然不存在着知识的社会处理过程,也就不会把这部分资本统计在内,所以第一代知识管理考察的是知识的成果价值。第二代知识管理把知识生产与知识整合置于社会系统进行考察,对知识资产的评估综合衡量了组织的知识生产能力,所以,对知识生命周期过程的经济效益的补充无疑更加强了智力资本评估的科学性,也证明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的全面性和适用性。

  9.自组织和复杂性理论

  复杂自适应性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 mtheory,CAS)是复杂性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复杂自适应性理论认为,生命有机体能够自组织、自我调整以适应持续变化的外界环境。见图5所示。

  Image:图5复杂自适应系统模型来.jpg

  第二代知识管理引入了复杂自适应性理论,进一步拓宽了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领域。复杂自适应性理论是第二代知识管理许多创造性观点的来源。知识在个体层次上产生,然后上升到组织整体层次,成为共享的组织知识

  按照CAS理论,在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内部存在着一个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是系统适应外界变化的依据。当系统受到外界的种种刺激,系统就会到知识体系中通过调用相关的知识对各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这种反应行动对系统内外部所产生的影响会迅速地反馈给系统,而系统会对这种反馈信息做出一定魄筛选和判断,并将一部分反馈信息作为新的知识来充实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作为以后的行动依据。复杂自适应系统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接受刺激一做出反应一收到反馈一对反馈进行判断筛选一更新知识体系一再次接受刺激”的循环中不断创新发展的。第二代知识管理认为,组织的方向是围绕着新知识的生产、整合和利用的自组织系统(self organization),知识生命周期正是这种组织行为的模式。

  10.持续创新

  第二代知识管理认为,知识处理不仅是一个社会过程,而且也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换句话说,组织的个体有围绕着新知识的生产、整合和利用进行自组织的新趋势。同样地,组织层面也有此趋势。个人通过知识获取,进入群或社区模式,进而提出知识要求,再到知识要求的部分生效,再通过一系列手段整合进组织等。这一系列的过程体现了知识生命周期的自适应过程。

  可持续发展创新管理(sustainane innovation)的成功,首先,要区分决策制定(deeision-making)和知识制定(knowledge-making)。其次,要了解知识处理系统的自组织本质,其形式就犹如知识生命周期的社会循环过程一样。最后,要采用一些跟学习相关的做法以支撑、增强知识生命周期能力。总之,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深深植根于第二代知识管理的组织学习和复杂性理论中。

参考文献

  1. 柯平.知识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Gaoshan2013.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第二代知识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