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蒸發冷卻效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社交蒸發冷卻效應 [1]
1.蒸發冷卻效應(物理)。蒸發冷卻(evaporative cooling)原為一種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也稱為swamp cooling,是一種利用溫度下降來冷卻空氣的方法﹐當水遇到流動的熱空氣時,就開始汽化,變成氣體。例如我們吹風扇時,風扇形成的風使我們身上的汗液蒸發﹐從而冷卻我們的皮膚﹐使我們的神經接收到“涼”的信號。
2.社交蒸發冷卻效應的提出。“社交蒸發冷卻效應”這一概念源於美國矽谷社交軟體設計師Eliezer Yudowsky撰寫的網路名文《EvaporativeCooling of group beliefs》,他用這個名詞描述了“社交圈”的一種普遍現象:由於新成員的不斷涌入,核心成員會發現圈子整體水平降低,感到繼續留在圈子中已經沒有什麼意義﹐當他們選擇離開或者取消關註的時候(液體蒸發),這個社交圈的價值就會進一步降低(冷卻降溫)。
3.社交網路中的蒸發冷卻現象。這種現象同樣也是可以適用於如今的社交網路中,冷啟動階段過後﹐平臺用戶規模不斷擴大﹐但同時也導致整體水平的下降﹐高質量的用戶開始不斷流失﹐最終使平臺失去活力。群組和圈子是社交網路的主要部分,二者的質量決定著整個平臺的質量﹐所以只有高質量用戶的不斷加入﹐才能提高平臺的質量﹐更多的新人(單向的信息索取用戶),只能帶來更低的社交價值﹐最終圈子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矽谷一名社交網路設計師在他的博客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
當新成員不斷涌入一個開放社團時,社團中最有價值的成員會發現社團成員平均水平的降低讓自己繼續呆在這裡已經沒有意義了,於是他們就會選擇離開。
這批成員的離開進一步降低了社團的價值,於是惡性迴圈開始了:
越來越多高價值的成員選擇離開,直到有一天這個社團徹底的淪陷成了一個平庸的組織。
他用了一個專業的科技辭彙來表述這一現象:蒸發冷卻效應。蒸發冷卻是指液體在蒸發成氣體的過程中會吸熱,從而降低周圍的溫度起到冷卻的效果。如果你在手上擦一點酒精會感覺很涼快,就是這一道理。在社交團體中,成員的價值跟液體的溫度類似,因此當溫度最高的液體蒸發變成氣體時(價值最高的成員離開社團),剩下的液體的平均溫度就會下降(社團的平均價值會進一步降低)。
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因素是開放。社團的開放意味著它對成員的加入沒有選擇性,如此一來最想加入社團的成員會是那些水平在社團目前平均水平之下的人,因為他們可以從社團中學到更多東西。他們的加入從長遠來說必然會對團體造成不利影響。而那些相對封閉的社團能更好的應對這種問題。這種封閉團體對成員的加入有著極高的要求,一般都是採用邀請制。由於小眾而又封閉,大部分此類社團都只是低調的活在大眾的視野之外。
那些最想去結交別人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願意去結交的人;
那些最想說出自己看法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願意聽他說的人;
那些最想同別人交換名片保持聯絡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希望拿出名片同他交換的人;
這麼說也許更清楚:
最不想來參加聚會的人,正是大家都希望能來聚會的人;
最不想來認識新朋友的人,正是大家最想認識的人;
最不想掏出名片的人,正是大家都想與之交換名片的人;
如何預防社交冷卻蒸發效應[2]
1.降低開放性,增強退出機制
開放是蒸發冷卻的第一動力。如果社交網站或圈子對任何人開放,那麼最有可能進來的是那些水平一段的低價值用戶,因為他們能夠收穫最多。一旦他們進人,除非能被包容,否則就會對團體的長期健康發展產生危害。那些對參加者有所選擇的網站或圈子會對蒸發冷卻效應更有免疫性。正如喬布斯在重建蘋果團隊時說的:有人認為一流的員工不喜歡與人合作,不是的,一流的員工只是不喜歡和三流的員工合作,他們喜歡和一流的員工合作。因此我們的團隊必須保證只有一流的員工,否則二流的員工越來越多,甚至會混人三流的員工,這樣就會導致“笨蛋大爆炸”。
不幸的是,大多數社交網站除了把業務開放外別無選擇。因為它們的業務都依靠從巨量的用戶中提取微量的價值,所以不得不指望用戶爆炸式增長而忽視了建立用戶的退出機制。建立用戶的退出機制是為了設立一個最低門檻:保證用戶對其所參與的網路社交團體確實有興趣,並捨得花費時間參與進來。這樣的做法不僅是要限制那些只想收穫的用戶涌入,更重要的是能夠改善網站的“軟環境”,培養更多的優質用戶。
2.由人際關係聚集向興趣聚集轉變
基於原有社會關係的網路社交雖然提高了社交的可靠性,但是那些同我們共同生活過的人實際上大多思想、興趣嚴重不同,加之中國內斂的文化,人們往往不願意在熟人交往中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因此網路上熟人杜交的內容就被局限在一些無關痛癢的個人瑣事上,獨特的興趣和想法往生無法充分表達,久而久之這種乏味的社交網路就會“冷卻”。例如人人網,QQ群等熟人社交平臺都出現了衰落的趨勢。僅靠人際關係打造的社交平臺是難以為繼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越來越淡出之前曾經有過的社交圈,和過去的人聯繫越來越少,然而這些人並沒有停止網路社交,而是逐漸轉向了基於興趣的網路交往。
社交網站向興趣聚集轉變可以使真正具有內容產出能力的人彼此接近、高度聚合,最終形成高質量的社群,使整個網站具有較高的內容產生水準。社交網站依然是“內容為王",高質量的內容始終是社交網站最根本的吸引力,所以大家可以感受到以興趣為主聚集的社交網路的興起(如豆瓣、知乎、果殼等),和以線下人際關係網路化為主的校友錄,同學群(如Cinaren.人人網、開心網、QQ群等)的衰落。
3.建立非平均角色機制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常識:如果想請到重量級人物演講,不能以聚會的形式,而是必須把他們放在講臺上,給予他們特殊的認可,同時限制其餘大部分人的發言,否則這些大人物就會感到格外惱火。這個過程設定了參與者的不同角色,建立了發言的權利階梯,從而消滅了燕發冷卻效應。
在社交網站上,用戶普遍抵觸來自真實世界的權力結構,這造成了高質量的內容生產者無法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離開。因此建立網路社區非平均角色機制,儘可能地留住高質量用戶繼續為社區服務就顯得十分重要。筆者認為非平均角色機制包括權利晉升機制、發言限制機制和支付高質量內容報酬的機制。權利晉升機制可以模仿現實社會中精英的晉升機制。如在學術界,高質量的學術論壇或課題只有具備相當學歷或職稱的人才能正式參與進來,這些人大多是通過努力和競爭獲得資格的I發言限制機制並不是不允許核心成員外的人發言,而是在某些特定的區城內將他們的發言進行有效的過濾或規制在核心區城之外,儘量減少對其他人用戶體驗的影響;有選擇地支付高質量內容報酬,不僅使公益分享和勞動任務結合起來,而且代表了來自社區的認可。
dc4ddf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