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盛宣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盛宣怀
放大
盛宣懷
盛宣懷,字杏蓀,別號愚齋,中國近代教育發展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目錄

盛宣懷的簡介[1]

  盛宣懷(1844-1916),字杏蓀,別號愚齋,江蘇武進人,中國近代教育發展史上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甲午戰爭後,盛宣懷認為欲圖自強,當以作育人才,籌設學堂為先,以興學堂為己任。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任天津海關道時,盛宣懷奏準設立天津中西學堂,規定頭等學堂應修習普通學科和專門學科,它是中國新式大學設置的雛形。光緒二十二年(1896)他曾贊助鐘天緯在上海設立三等公學,同年11月他奏陳自強大計,分練兵、理財、育才三事,並請設立達成館。光緒二十三年(1897),他在上海創設南洋公學,分設四院,其中師範院即師範學堂,是中國師範學校最早者之一。其餘外院、中院、上院則相當於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各習四年,三級銜接,依次遞升。此三級學制對中國新式系統學制的建立起了一定作用。南洋公學附設譯書院,在編輯教本,廣譯和介紹各國政治要籍方面,也做出一定貢獻。盛宣懷於1916年4月27日在上海病逝。他的著作有《愚齋存稿》等。

盛宣懷的生平

  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懷與董氏結婚。盛康任湖北鹽法道,四川與淮北互爭引地,長期相持不下,盛宣懷建議川、淮並行,難題得以解決。盛康益勉以有用之學。當時先後擔任湖北巡撫的胡林翼、嚴樹森都是經世派著名人物,軍務、吏治嚴明整飭,冠行於各行省,盛宣懷耳濡目染,事事研求,也慨然以匡時濟世自期,“生平事功基於此矣”。

  同治五年(1866年),盛宣懷與二弟一起回武進縣應童子試,雙雙入泮。六年(1867年),祖父盛隆去世,盛康扶柩回籍。盛宣懷鄉試落第,意頗怏怏。盛康家居守制,一意為惇宗睦族之事,設義莊,增祭田,建義學,修宗譜,盛宣懷也都參與規劃。

  同治九年(1870年)入李鴻章幕,協助李鴻章辦洋務。咸豐十年(1860年)二月,太平軍將至常州,盛宣懷隨父母逃往江陰長涇鎮,再逃至鹽城。時盛康正權湖北糧道,派人接到湖北。

  光緒二年(1876年)盛在湖北廣濟盤塘設立"開采湖北煤鐵總局",雇英國礦師郭師敦查勘湖北煤鐵礦藏。次年七月郭師敦等勘得大冶鐵礦。十一月盛宣懷赴黃石港會同大冶知縣林佐等對鐵山土地產權,進行詳勘。又自民間購得部分鐵山土地產權,準備在黃石港東吳王廟旁(今沈家營)設煉鐵廠,後因經費難籌,李鴻章未批准。

  光緒十五年八月,張之洞決定將原準備在廣東興建的煉鐵廠遷至湖北。適逢盛宣懷以事謁張,言及煉鋼之事,張提到尚無鐵礦,盛當即表示願將原在大冶購得之鐵山礦交給張開辦。年底,盛又和張面談開辦鐵礦事宜,並提出四條有益建議,為張出謀劃策。張之洞遂興建漢陽鋼鐵廠,開辦大冶鐵礦。大冶鐵礦於是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座用機器開采的大型礦山。

  光緒二十二年,因漢陽鐵廠生產不景氣,虧損嚴重,張之洞奏派盛宣懷接辦漢陽鐵廠(包括大冶鐵礦、江夏馬鞍山煤礦)。盛接辦漢陽鐵廠後,招募商股,將帥官辦企業改為"官督商辦",並改漢陽鐵廠為總廠,委輪船招商局會辦鄭觀應為總辦,將大冶鐵礦隸屬總廠,接著便著手改造、擴充漢陽鐵廠。針對漢陽鐵廠缺乏燃料、產品質量低劣等問題,首先派委員帶同外國礦師沿長江上下暨江、皖、楚西各境,搜求鑽試,尋覓佳煤,結果覓得萍鄉煤礦。遂向德國禮和洋行借德銀400萬馬克作為資本,開辦萍鄉煤礦,解決燃料問題。隨即奏派郎中李維格出國考察鋼鐵,求取煉鋼新法,以提高產品質量。李在考察歐美鋼鐵工業的同時,找到漢廠產品質量低劣的原因。盛於是購置新機爐,全面改造鐵廠。經過改造、擴充的漢陽鐵廠,成為東亞"第一雄廠"。外人驚呼"中國醒矣"。但盛在改造、擴充漢陽鐵廠時,為解決資金問題,在日本制鐵所的誘惑下,以大冶鐵礦得道灣礦山及礦局的全部財產作抵押,向日本興業銀行借款300多萬日元,使大冶鐵礦主權喪失。

  1902年任工部左侍郎,1906年11月6日裁缺(會辦商務大臣),1907年,盛宣懷奉召進京,次年任命為郵傳部右侍郎。

  1908年,因漢陽鐵廠受制於日本,仍不能獲利,需擴大生產規模。盛宣懷遂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合併,成立"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改"官督商辦"為完全商辦公司,被薦舉為公司總經理。在冶、萍兩礦設總辦,與漢陽鐵廠鼎峙而三,廣招商股,以解決擴大生產的資金

  1910年袁世凱被免職後,盛宣懷受到重用。1911年1月6日調郵船部尚書,同年5月8日改製任奕劻內閣郵傳部大臣。他建議將各省自己建立的鐵路、郵政轉為中央領導。這個措施遭到了許多地方的反對,四川、廣東、湖南和湖北發生了保路運動。盛宣懷命令各地加以鎮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盛宣懷請袁世凱出山,同時他遭到了各方的譴責,許多人責怪他的收路政策導致了動亂,10月26日盛宣懷被革職,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

  民國元年(1912年)初,盛在日本看到民國政府需款作軍費。便以中日"合辦"漢冶萍公司的辦法取得日本借款,與民國政府搭上關係,想以此來輓救自己的不利處境。於是與日本壟斷財力秘密策劃,民國政府分別在神戶和南京同三井和正金財團簽訂兩個性質相同的漢冶萍中日"合辦"草約。2月12日,盛宣懷從日本正金銀行提取300萬日元借款,把這筆錢的一部分轉三井洋行,三井洋行轉給南京政府約250萬日元。消息傳出,舉國嘩然。盛宣懷在人民的強大壓力下,被迫同意廢約,並辭去漢冶萍公司總經理職務。

  民國二年(1913年)5月,盛又出任漢冶萍公司董事長,重新掌握漢冶萍公司大權。盛根據宣統元年第一屆公司股東大會的決議,著手興建大冶鐵廠,擴大公司生產規模。為解決基建資金,於同年12月2日,與日本制鐵所、橫濱正金銀行簽訂5個合同。以漢冶萍公司全部財產作抵押,借款1500萬日元,其中900萬日元用於興建大冶鐵廠,600萬日元償還日本舊債,訂明用頭等礦產1500萬噸,生鐵800萬噸供給日本,作為償還之用,40年為期。並聘請日本人擔任最高工程顧問和最高會計顧問。這些合同使日本制鐵所將漢冶萍公司的經營管理權完全控制在手中,使漢冶萍公司逐步走向沒落。

  民國五年(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在上海病逝,在《愚齋存稿》一百捲及《盛宣懷未刊信稿》等存世。舊時,大冶鐵礦建有盛公祠,摩崖刻有盛公紀念碑。

盛宣懷的三個第一[2]

  一、晚清電報第一人

  盛宣懷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盛康曾經先後擔任湖北、浙江等地的道員,與李鴻章關係甚好。到了盛宣懷這一代,書讀得似乎並不好。22歲的時候,盛通過童子試而成為秀才。隨後,屢試不第,就放棄了科舉之路。

  1870年,盛受人推薦到李鴻章下擔仔幕僚,任行營內文案兼充營務處會辦,不久就獲得李鴻章的器重。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國門洞開。這種狀況,對當時的中國而言是痛苦的。但客觀地講,商業貿易往來,帶來的是互惠五利。平等的商業貿易,只會打破壟斷,促進生產與消費,消除不均。當時,世界各國都將眼光瞄準了中國。英國、美國、法國等數國紛紛要求在中國設立電報線路,均被拒絕。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1870年代。

  19世紀70年代之後,隨著要求辦理電報業務的呼聲不斷提高,清政府已經沒有招架之功了。那麼,辦理電報這件事究竟由外國人來做比較好,還是中國人自己做好一些?答案當然是自己做。於是,就出現了李鴻章與左宗棠之間的競爭

  當時,左宗棠被委任為兩江總督。商入胡雪岩為此對其進行啟發,稱“左公可知李鴻章打算辦電報的事?何不試一試,壓一壓他的氣焰也好。”於是,與李鴻章素有官場糾葛的左宗棠上了一道奏摺,提出通商救國和開辦電報的要求。為此,李鴻章非常焦急。但是,李鴻章手下的盛宣懷並不焦躁。他告訴李鴻章,左要喝頭道湯,但必能夠成功。這是因為,大家對電報的認識還不夠。盛轉而去太古輪船公司尋求鄭觀應的支持,鄭為之動窯,於是辭職轉而投奔到盛宣懷的魔下。開始運作建主電報公司的事宜。左宗棠的建議,在朝廷上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之後,因為朝廷正忙於琉球群島的事情,這件事情被壓了下來。至於胡雪岩,也只好作罷,把精力投入到絲綢和茶葉的生意申去。不久,盛宣懷在大沽海口炮台與天津之間建立起一段短途電報線,開始運營。接著,由李鴻章出面,邀請大批要員親往觀看,效果自然很好。

  1881年,盛宣懷正式被清廷委任為電報局忌、辦,主持電報局的日常工作。同時,叉著手培訓電報人才。1882年,盛宣懷投入資金創辦了上海至廣東、寧波、廈門等地的電報線網,打消了外國人壟斷中國電報事業的雄,心。電報事業的興起,為中國近代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也為盛宣懷個人贏得了先機。通過信息壟斷,盛宣懷掌握了商業對手胡雪岩的個人信息。之後,他一舉擊潰了胡的商業帝國。1885年,胡雪岩在憂憤申死去。

  二、覆亡晚清第一人

  關於盛宣懷這個人物,歷來爭議很多。魯迅稱其為“官僚資本家、土豪劣紳”慈禧太後則稱其“不可少之人”。孫中山對他的評價是“熱心公益,而經濟界又極有信用李鴻章則評價說,盛宣懷“志在匡時,堅韌任事,才識敏瞻,堪資大用。”之所以出現如此迥然的評價,自然源於不同的立場。而一個人遭遇如此複雜的評判,自然也與其個人人生之路的複雜有關。

  1908年,盛宣懷進入中央政權,擔任郵傳部侍郎。1911年1月,盛擔任郵傳部大臣,總理全國鐵路事宜。在此之前,國內通過各種形式修建鐵路,已經搞了多年。

  在一篇文章中,盛宣懷如此批評當時的狀況“乃數年來,粵則收股及半,造路無多,川(四川)則倒賬甚巨,參追無著,湘鄂則開局多年,徒資坐耗。竭萬民之脂膏,或以虛靡,或以侵蝕。恐曠時愈久,民累愈深,上下交受其害,貽誤何堪設想!”

  根據張之洞門生汪康年的記錄,在盛宣懷之前,所謂“鐵路商辦”其實徒有其表。七八年中,耗資-兩千萬兩白銀,所修築的鐵路不過二二百裡。相比之下,盛宣懷修建盧漢鐵路時通過向外國借款,然後通過三名主管(兩名中國人,一名外國工程師)主持大局的方式,反而在6年間修築了1200多里的鐵路。誰的效率更高,無需辯解。

  1911年5月9日,盛宣懷宣佈鐵路國有。下令將已經承諾由民間商辦的川漢鐵路和粵漢鐵路路權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國銀行借款600萬英鎊,以統一全國的軌道。但此時四川、廣東、湖南、湖北等地已經有不少民資人股,突然的“同有令”把民間打得暈頭轉向。在此背景下,一場浩大的“保路運動”展開了。盛宣懷的“鐵路國”有主觀意識上有提高效率的可能。但客觀上嚴重害了民間的資本,直接導致清政府的倒台。1911年6月17日,川漢立保路同志會。現場群情激憤,哭聲震天。

  不久,清政府派大臣端方率軍人穿“平亂”。讓人沒想到的是,不久,湖北發生了武昌首義的大事。隨即,端方的部下發動起義,端方自己則被部下殺死,頭被割掉,放在煤油桶里到處展覽。

  三、新式教育第一人

  武昌起義爆發後,盛宣懷被驅逐出朝廷,宣佈永不再用。隨即,他逃亡曰本。民國建立以後,盛宣懷回到國內,繼續主持輪船招商局和漢冶萍公司。在此後的數年中,盛宣懷一直支持袁世凱。他原本被查封的家產也陸續通過袁的手發還。1915年,盛宣懷拒絕日本的拉攏,並於次年病逝於上寫。他死後,留下了大筆的財富。他的葬禮,耗資30萬兩白銀。盛宣懷又是一位教育家。

  1895年,天津北洋大學堂建立,這就是天津大學的前身。北洋大學堂是我國第一所新式大學,這所大學的首任督辦就是盛宣懷。後人評價說,他以“吁同臭之身,聚書番之氣”。這評價確實有趣。

  盛宣懷熱心新式教育,恐怕與他的科舉之路並不順利有關。他自己深受其害,於是轉而從事新式教育的倡導。這確實是一件可圈可點的事業。在北洋大學堂,盛採用專家辦學的方式,聘請美國教育家丁家立具體掌管設在天津的大學堂,並聘請了一批外籍教員。此外,針對當時急需熟悉法律的人才,以及急需開發礦業資源、發展機械加工工業的實際,開設了法律、採礦冶金、機械工程等學科,並隨著事業的變化,及時改變專業設置,添設了新的專業。

  盛認為,“師範、小學尤為學堂一事務中之先務。”1897年,他建立了我國教育史上第一所新式師範學院,以及第一所外院(即小學),連同相當於大學附中的北洋大學堂二等學堂,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三級學制,為新式學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盛宣懷還創辦了“南洋公學”這所學校,系今天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諸校的前身。

盛宣懷的人物評價

  盛宣懷慈禧太後對盛宣懷的評價:“盛宣懷為不可少之人。” 

  李鴻章對盛宣懷的評價:“志在匡時,堅韌任事,才職敏瞻,堪資大用。”  

  張之洞對盛宣懷的評價:“可聯南北,可聯中外,可聯官商。”

  孫中山對盛宣懷的評價:“熱心公益而經濟界又極有信用。”

  《清史稿》十分詳細地記錄了鐵路國有化導致帝國覆滅的整個過程,它最後給出的結論是:“宣懷侵權違法,罔上欺君,塗附政策,釀成禍亂,實為誤國首惡。”

  夏東元在《盛宣懷傳》代序中所說:“終其生未能剋服保守政治主張與進步的經濟實踐間的矛盾。”

參考文獻

  1. 中國近現代教育家盛宣懷簡介[J].民辦教育研究,2007,(第3期).
  2. 舒蠹.盛宣懷的三個第一[J].炎黃世界,2013,(第6期).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林巧玲,Mis铭,Lin,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盛宣懷"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