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騎士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白衣騎士(White Knight)
目錄 |
白衣騎士:在敵意併購發生時,目標公司的友好人士或公司作為第三方出面來解救目標公司、驅逐敵意收購者。
所謂尋找"白衣騎士",是指目標公司在遭到敵意收購襲擊的時候,主動尋找第三方即所謂的"白衣騎士"來與襲擊者爭購,造成第三方與襲擊者競價收購目標公司股份的局面。顯然,白衣騎士的出價應該高於襲擊者的初始出價。
一般來說,受到管理層支持的"白衣騎士"的收購行動成功可能性很大,並且公司的管理者在取得機構投資者的支持下,甚至可以自己成為"白衣騎士",實行管理層收購。
不謀求自身的利益而"肯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企業幾乎是不存在的。"白衣騎士"並不是天使。為了吸引友好公司來與惡意收購者競價並最終擊退後者,處於被收購威脅中的目標公司通常會與這家友好公司達成一些協議。當然,這些協議都是儘可能地使"白衣騎士"從中獲益。
在與"白衣騎士"談判時,對給出的優惠條款應當謹慎。企業董事會也不應該由於私人原因或者個人利益而任意拒絕其他收購者的出價。
作為一種反收購策略,尋找白衣騎士的基本精神是"寧給友邦,不予外賊"。
該種策略的運用需要考慮一些因素:
1)襲擊者初始出價的高低。如果襲擊者的初始出價偏低,那麼白衣騎士在經濟上合理的範圍內抬價競買的空間就大。這意味目標公司更容易找到白衣騎士。如果襲擊者的初始出價偏高,那麼白衣騎士抬價競買的空間就小,白衣騎士"救駕"的成本就會相對地高,目標公司被救的可能性也就相對降低。
2)儘管由於鎖定選擇權的運用白衣騎士在競買過程中有了一定的優勢,但競買終歸是實力的較量,所以充當白衣騎士的公司必須具備相當的實力。
3)在美國,一旦出價,僅有20天的開放期,所以白衣騎士往往需要閃電決策、快速行動。為此很難有充裕的時間對目標公司做深入全面的調查。這就增大了白衣騎士自身的收購風險,往往導致白衣騎士臨戰怯場"。這在經濟衰退年份尤其會表現明顯。
在2002年麗珠集團的股權之爭中,公司管理層與第一大股東光大集團不合,光大集團有意將全部股權轉讓給合作伙伴東盛科技。為了避免公司控制權落入東盛科技之手,公司管理層主動與太太藥業配合,將公司第二大股東麗士投資所持有的麗珠集團的股份以較優惠的價格全部轉讓給太太藥業,而麗士投資由麗珠集團員工持股會持股90%。太太藥業同時通過二級市場收購流通A股和B股,以及協議收購法人股等方式最終成為麗珠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太太與麗珠有很強的互補性需求,前者缺少像麗珠那樣的優勢品牌的處方藥以及銷售渠道,而後者也需要"太太式"的管理。所以,通過引進"白衣騎士",麗珠集團既避免了被非友好方所控制,又促進了行業發展,提高了公司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
ver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