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瑞典銀瑞達集團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瑞典银瑞达集团(Investor AB)
瑞典銀瑞達集團(Investor AB),又譯投資者集團

目錄

瑞典銀瑞達集團簡介

  銀瑞達總部設在瑞典,是一家在全球均設有分支機構的上市控股公司,涉足中國市場的時間可以追溯到一個多世紀前。銀瑞達目前是北歐地區最大的實業控股公司,是多家頂尖跨國企業的長期主要股東,包括ABB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愛立信(Ericsson)、伊萊克斯電器公司(Electrolux)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

  目前銀瑞達在北京、香港和東京均設有辦事處,主要負責投資亞洲地區處於擴張階段的技術型公司,以及大中華地區成熟的中型企業。

  銀瑞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56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第一家私人銀行--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的成立。1916年成立銀瑞達,時值瑞典北歐斯安銀行的股權被轉入實業控股公司,以延續瓦氏家族投資及創建公司的傳統。

  銀瑞達長期活躍於全球風險資本市場,透過全資子公司-銀瑞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IGC)和部分控股公司-殷拓集團(EQT)從事業務。

  銀瑞達的投資領域主要包括美國、北歐和亞洲的非上市公司,現占集團總資產達10%到15%。截止2006年12月31日,銀瑞達的總資產凈值達1590億瑞典克朗,85%為上市公司,私有企業占15%。最大的投資在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愛立信(Ericsson)和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攤占集團總資產的45%。

銀瑞達歷史

  1856年André Oscar Wallenberg(1816 - 1886)創辦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第一家私人銀行。在經濟急速發展期,這家銀行快速成為很多高速成長型企業的重要支持。1877年的經濟驟然衰退,很多企業瞬即陷入困境。

  為了輓救這些企業,瑞典北歐斯安銀行與部分企業進行債務重組,企業將債款轉為股權,令瑞典北歐斯安銀行成為很多企業的股東,如今這些公司仍然屬於銀瑞達的核心投資。為協助這些企業站穩腳跟,銀行的職能發生了轉變,透過對公司施加戰略性的影響力,銀行從過去單純的債權人轉變為幫助企業創建價值的企業所有人。瓦氏家族也開始尋找新興的企業和進取的企業家進行合作。銀瑞達的這一商業理念一直延續至今。

  1916年,瑞典政府頒佈了一項銀行法,禁止銀行擁有公司股權,這導致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分成兩個獨立的機構: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和銀瑞達投資公司。因此,銀瑞達成為了擁有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Copco)和斯堪尼亞(Scania)等公司股權的主要股東。

  瓦氏家族最初的遠見卓識成為最終為“瑞典工業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100年的經濟增長使瑞典從19世紀中期一個貧困的歐洲國家一躍發展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

  150年來,瓦氏家族一直保持著優良的傳統,即篤信自由市場,為股東提升集團資產,加快環球拓展步伐。這一理念蘊含了誠懇的對話、堅韌執著的精神,以及深切的責任感。它的影響已經傳遞給第五代繼承人。每代瓦氏家族繼承人都遵守著André Oscar Wallenberg 100多年前設定的基本原則:好學、尊重、忠誠、勤奮。

  現在Jacob Wallenberg(生於1956)和他的兄弟Peter Wallenberg Jr.(小Peter,生於1959)都加入銀瑞達董事會,Jacob Wallenberg任董事會主席。Marcus Wallenberg(生於1956,Jacob 和小Peter 的堂兄弟),是銀瑞達的前任CEO,現任SEB銀行主席。Peter Wallenberg(老Peter,生於1926年)是Jacob和小Peter的父親,現任銀瑞達名譽主席。

  瓦氏家族與中國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1987年至2005年,公司高層老Peter、Jacob和Marcus每年都會在北京或斯德哥爾摩與中國的高層領導人會晤。

放大

銀瑞達的商業理念和戰略

  銀瑞達的業務集中於四個領域:核心投資、私募股權投資、運營投資和金融投資。投資對象包括業務較成熟的、業內領先企業,成長中的公司,全資子公司以及金融投資。這種投資組合巧妙的分散了風險,為股東創造健康、長期的回報提供了穩固的基礎。

放大

  銀瑞達的商業理念就是投資有潛力、能夠創造價值的企業,並運用我們的經驗、知識和企業關係網把它們塑造成行業頂級企業,從而帶來長期回報。

  銀瑞達認為,優秀的董事會和管理團隊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們的國際網路對確定投資機會,為所投資的企業招聘精英、提供信息和經驗,以及進行資產剝離等,都起到戰略性作用。我們一直致力於創造長期價值。很多銀瑞達的控股公司一開始便被納入銀瑞達的長期投資方略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行動遲緩,或者一成不變。

  自1856年已有150年曆史且繼承人也進入第五代的瓦氏(Wallenberg)家族,延續一貫的商業理念,強化核心業務,積極把握投資機遇,擴展投資領域,優化資產結構。

銀瑞達投資項目

核心投資

  銀瑞達核心投資在全球收益超過1,000億美元,員工總人數達400,000人。核心投資占銀瑞達總資產的絕大部分比重(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是85%),因此它對銀瑞達至關重要。

  目前,核心投資包括10個國際藍籌股公司:ABB阿斯利康(AstraZeneca)、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伊萊克斯(Electrolux)、愛立信(Ericsson)、OMX薩博(SAAB)、斯堪尼亞(Scania)、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和Husqvarna。核心投資在全球收益超過1,000億美元,員工總人數達400,000人。核心投資占銀瑞達總資產的絕大部分比重(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的統計數據是85%),因此它對銀瑞達至關重要。針對這樣的投資我們採取長期的投資理念,透過成為這些企業第一或第二大股東,對企業運作施加重要影響。

  銀瑞達核心投資企業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有強有力的競爭力:從伊萊克斯吸塵器到ABB變壓器;從斯勘尼亞卡車到阿斯利康的暢銷潰瘍藥;從愛立信手機到薩博(SAAB)戰鬥機,這些讓瑞典在世界舞臺上扮演遠超過其900萬人口所應扮演的角色。幾代人的商業活動所建立起來的企業網路賦予銀瑞達在工業和金融領域強有力的競爭力,讓我們具備獨特的能力支持集團所投資的核心企業迎接未來的挑戰。

  銀瑞達積极參与公司的運作,制定商業計劃、設計公司發展遠景,提供我們所獨有的環球企業網路,從而為這些公司招募並建立起具有豐富經驗和實力的董事會及管理團隊。

私募股權投資

  銀瑞達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對新興成長型企業進行小額投資、以及對較成熟公司進行債務融資。這兩部分業務分別透過全資子公司銀瑞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IGC)及部分控股子公司EQT進行投資。

  銀瑞達創業投資(亞洲)有限公司(IGC Asia)

  IGC Asia總部位於香港,併在東京和北京分設代表處。IGC Asia的投資策略是以少數股份來積極影響投資企業,並占有董事席位。

  IGC Asia的專家們透過IGC在紐約、矽谷和斯德哥爾摩的辦事處以及銀瑞達在全球範圍內由核心控股公司所組成的獨特的全球企業網路,幫助所投資的公司成長和發展。IGC Asia的投資重點主要集中於高新技術、互聯網路、傳媒等行業領域,平均單個企業投資額度在800-1,500萬美元,投資期一般為3至6年。

  殷拓集團(亞洲)(EQT Partners Asia)

  EQT Partners Asia是總部位於香港,在大中華地區從事以收購和控股中等規模公司為目標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EQT Partners Asia通過充分利用銀瑞達和EQT的國際資源及行業經驗,並結合對當地情況的熟悉和洞察進行頂目投資。

  EQT Partners Asia的投資領域主要是品牌消費品、服務業、零售業,藥業及製造業。項目投資的平均股權價值約為5千萬美元,投資年限為3到5年。

運營投資

  運營投資業務是指對未上市公司進行投資控股,銀瑞達擁有控股權,或擁有決策權。

  Scandinavia是為北歐地區提供3G服務的手機運營商,銀瑞達擁有其40%股權,另外60%股權為香港和記黃埔所擁有。

  瑞典金寶(Gambro)醫葯技術公司也是銀瑞達的一個重要運營投資,該企業原為銀瑞達的核心投資企業,於2006年6月在斯德哥爾摩證券市場被銀瑞達全資收購。

  Novare Human Capital成立於2001年,為銀瑞達全資控股公司,從事人力資源領域的研究、招募及提供建議等服務,為銀瑞達公司、銀瑞達控股公司及其它客戶提供人力資源服務。

銀瑞達中國路徑

  在中國加大私募股權投資力度,這是銀瑞達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在銀瑞達投資的核心企業中,它參與了SAAB(Svenska Aeroplan AB,為航空、航天和國防提供高科技解決方案的企業)、OMX(斯德哥爾摩期權交易所)等企業最初的創建過程,但這些企業都已有好幾十年曆史,最近二三十年來,銀瑞達似乎並沒有發現、培育出世界級的新企業。

  這也正是銀瑞達從十年前開始,大量進行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並希望發現好的投資機會和投資領域,進行“聰明”投資的原因所在。

  側重於在中國等新興市場進行私募股權投資,是銀瑞達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銀瑞達在中國的業務主要分兩部分,一是核心投資,就是包括愛立信、 伊萊克斯、ABB等銀瑞達處於第一或第二大股東位置的全球性大企業。

  在核心企業中,銀瑞達往往有比較強勢的地位,這種強勢不僅表現在派駐董事,更主要的是通過銀瑞達對全球經濟形勢和行業走勢的判斷,來幫助企業作出決策。

  第二部分是私募股權投資,分為銀瑞達創業投資(Investor Growth Capital,簡稱IGC)和EQT兩塊。其中,IGC主要投資一些成長型企業,EQT則主要是對一些大中型企業進行投資。

  2006年3月,銀瑞達全資控股的IGC正式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並由IGC副總裁朱仁輝出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朱仁輝告訴《財經時報》,他目前在北京的時間非常多,IGC在中國主要投資於高科技、媒體、電信等行業。現在,IGC在亞洲主要有5位專業人士,分別在香港、北京、東京。

  “一般來講,IGC每筆項目的投資數額在800萬到1500萬美元;IGC對被投資企業的持有期限為3到6年。”

  而且,和銀瑞達參與項目希望獲得一定控制權的目標相近,IGC也儘可能在每家被投資公司中占有一個董事會董事職位。

  “去年我們在中國投資的5家公司中,都占有一席董事會職位。”

  從朱仁輝個人角度看,他更關註互聯網和外包業務的項目。這是因為,中國現在是全世界第二大互聯網市場,潛能很大。“去年,我們做了兩個項目。一個是互聯網加速方案的提供商,美國有一家類似公司在NASDAQ上市,市值已經達到60億美元,中國這家企業的性質相當於美國那家公司。”

  此外,去年IGC還投資了一家高爾夫球公司,這是目前創業投資、風險投資比較熱衷的“傳統行業加IT”的創新運營模式。

  朱仁輝透露,他們主要在中國看的項目重點還有三類:一是能有大量的消費人群,所投資的項目能夠提供服務給這些消費人群;二是能提高生產力方案的公司;三是元件製造業,這是他們未來最關註的領域。

銀瑞達的第三條道路

  Investor AB從事創業投資的做法既不同於傳統的有限合伙制基金,也跟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企業創業投資)不大一樣。 

  2006年春天,在正式成立後的第90個年頭,Investor AB終於給自己確定了一個中文名字—銀瑞達。不僅如此,中國曆史發展過程當中的一些標誌性事件也被記錄在了Investor AB的大事記當中。

  Investor AB所有這些努力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更好地把自己融入到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去。  

  百年老店

  “經濟正在強勢增長的中國對於Investor及旗下的公司而言都是一塊重要的市場。”Investor AB副總裁 Fredrik Lindgren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要讓更多的中國人儘快瞭解和熟悉Investor AB這家瑞典最大的工業控股公司。

  相對而言,Investor旗下的愛立信(Ericsson)、伊萊克斯(Electrolux)、ABB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等在中國的名氣要比Investor本身大得多,而且愛立信、ABB進入中國的時間甚至比Investor成立的時間還要早。

  造成這種“先有兒子後有老子”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Investor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成功的投資活動才形成了今天的規模。截至2005年12月31日,Investor AB的總資產達到了190億美元。但是在龐大的核心企業體系當中,Investor AB只是參與了SAAB、OMX(Stockholm Option Market,斯德哥爾摩期權交易所)等少數企業最初的創建過程。

  在被Investor AB稱為“核心投資”的企業當中,SEB銀行和Investor AB的關係顯得非同尋常。由André Oscar Wallenberg在1856年創辦的Stockholm Enskilda 銀行(SEB銀行)是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第一家私人銀行。在經濟急速發展期,這家銀行迅速成為很多高速成長型公司的重要支持。1877年,瑞典經濟的驟然衰退直接導致了SEB的很多客戶瞬即陷入困境。為了拯救這些公司,部分企業的債務被轉換成了SEB的股權,SEB銀行由此成了很多公司的股東。

  1916年,瑞典政府頒佈了一項法律,禁止銀行擁有公司股權。SEB銀行因此被拆分成兩個相對獨立的企業實體:SEB銀行和Investor AB。新成立的Investor AB反過來成了SEB銀行的重要股東,並且同時成為了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Copco) 和斯堪尼亞 (Scania) 等公司的主要股東。

  Investor AB股權關係的另一個顯著特征就是所謂的“雙層股票結構”,即把公司股票劃分為A類股票和B類股票,其中A類股票的股東1股享有1票投票權,B類股票的股東1股享有1/10票投票權。儘管在中國只有百度蒙牛等少數企業採用了類似的“雙層股票結構”,但是由於這種股票結構在吸引儘可能多的投資者的同時又能夠有效地保證企業(決策)結構的穩定,因此“在瑞典以及其他很多國家,採用‘雙層股票結構’的公司並不少見。”Fredrik Lindgren說。  

  企業成長曲線

  2002年,作為大股東的Investor AB通過增持ABB、Ericsson公司的股票等手段成功地幫助後者渡過了低谷時期,並且重新走上了健康發展之路。有消息稱,Investor AB總是經常性地評估其投資組合,以便採取相應的策略行動。

  2006年6月14日,Investor AB正式宣佈通過二級市場的收購,其持有的Electrolux公司股票比例已經由8.3%上升到了10.8%,相應地,其享有的投票權也從26.6%上升到了28.5%。這也是Investor AB“投資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創建、發展成功的企業”這一策略的一個最新例證。

  為了發現更多的愛立信ABB伊萊克斯,1994年,銀瑞達聯合一些投資者共同創建了EQT,主要投資具有成長潛力的中型企業,單項投資規模一般在5000萬美元~1億美元之間。

  截至目前,EQT一共募集並且管理著8支不同種類的基金,成功投資並且實現退出的企業超過了20家。銀瑞達對每支基金的投資份額從17%到 32%不等。2000年,銀瑞達聯合EQT成立了Investor Capital Partners(ICP)。ICP總部位於中國香港,投資目標大中華區的中型企業。ICP管理的基金規模為3.22億美元,其中僅來自銀瑞達的資金就高達2億美元。進入2006年,ICP完成了跟EQT的合併後更名為EQT Partners Asia。

  在過去的6年時間里,ICP一共完成了Global Beauty 等4筆投資,並且退出了在imGO(建聯通)、Memorex、GEM等3家企業的投資。Fredrik Lindgren 透露,“ICP的投資回報情況還不錯。”

  幾乎在創建EQT的同時,銀瑞達就開始了針對成長期企業的投資活動。2000年,銀瑞達正式成立了由其全資控股的Investor Growth Capital(IGC),IGC獲得的資本承諾最高可達15億美元~18億美元。其中一項大舉措就是跟和記黃埔共同投資3G運營商3 Scandinavia。

  連同EQT在內,銀瑞達承諾用於私有股權投資的資金高達30億美元。  

  第三條道路

  目前,IGC在其管理的公司組合當中的投資達8億美元。儘管這些受資公司和銀瑞達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其他企業之間相互可以在知識共用、經驗交流、關係網路、人員交流等方面產生協同效應,但是從創建伊始,IGC就不是一家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企業創業投資)。

  “我們是一家純粹的財務投資者,沒有任何戰略性指標。”IGC亞洲董事總經理馮天樞強調IGC只是單純地從市場潛力、管理團隊、商業模型等方面來考察投資機會並且由投資委員會來判斷和決定是否要投資某個具體的項目。“這和VC們慣常採用的投資模式基本上沒有什麼不同。”

  馮天樞本人於2002年6月加入IGC Asia(Investor Growth Capital亞洲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技術、互聯網、傳媒等領域的投資。加盟IGC Asia前,馮天樞曾在建聯通有限公司(imGO)任職。

  但是,馮天樞所在的IGC亞洲和IGC在美國以及歐洲的投資重點還是有著顯著的差別,例如生命科學領域是IGC在美國和歐洲的投資重點,在亞洲卻並非如此。

  儘管在投資決策程式上跟一般的有限合伙制基金沒有什麼不同,但是IGC在組織結構上卻和一般的GP-LP型的創投機構有著顯著的差別。IGC 只是銀瑞達的全資附屬機構,並且IGC的全部投資資金均來源於銀瑞達,因此IGC的11位合伙人看上去更像是銀瑞達的高層管理人員。

  “這種結構也是有好處的,他使得我們沒有必要自己花時間去募集資金。”馮天樞表示自己因此能夠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尋找優秀的項目和培育企業上面。

  常青藤基金

  在全球創投界,有限合伙制基金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以致於一些所謂的專家把有限合伙制看作是“創業投資基金的內在構成要素和重要特征”。採用有限合伙制組織形式的創業投資基金存續期一般在7年~10年,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展期1年~4年。

  “有限合伙制基金在這個周期內必須完成判斷選擇企業、投資、幫助企業成長等工作,而且在基金完全到期之前,必須從所投資的企業當中逐漸全部退出來。”在馮天樞和他的同事們看來,“這將使得有限合伙制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們面臨很大的壓力。”

  相反,IGC卻是一支沒有固定存續期的基金,這就給了馮天樞們很大的自由度。“我們完全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和發展節奏來做出相應的投資安排。”IGC的這種特質和銀瑞達“創造長期的、可持續的價值”的投資哲學一脈相承,而且也使得IGC管理團隊免受外部有限合伙人追求流動性而產生的壓力。

  但是在一個由有限合伙制基金主導的市場上,如果只是跟著別人投資,IGC的優勢將很難發揮出來。“我們很享受扮演領投或者共同領投的角色。” 馮天樞表示,IGC在其投資的絕大多數企業裡面都至少擁有一個董事會席位,“IGC承諾給企業提供的增值服務主要就是通過積极參与董事會來實現的”。

  不過為了能夠有效吸引具有其他附加價值的投資者參與共同投資,IGC還是給自己劃定了一個“3年~7年”不等的投資持有期。這跟絕大部分的創業投資基金的投資持有期幾乎完全一致,但是馮天樞強調,這更多的只是一個“預期值而不是規定值”。

  IGC所具有的這種投資彈性在創業者具有選擇權的情況下更能顯示出優勢。例如,陳一舟之所以在1億多美元的投資承諾當中最後選擇了以GA為首的投資者,主要就是看中了GA跟IGC一樣是一支永續型基金。

  和IGC一樣,GA的背後也是一些跟Wallenberg家族齊名的投資者。  

  國際化生存

  “IGC總部在紐約。”Michael Ricks強調,儘管IGC的資金全部來源於Investor AB,但是從法律意義上來講,IGC卻是一家地道的美國創業投資機構。

  Michael Ricks現任IGC亞洲區CEO,同時他還是IGC加州門羅公園辦公室的負責人。加入IGC之前,Michael Ricks是imGO(建聯通)的CEO。更早的時候,Michael Ricks還曾經擔任過愛立信中國的總裁兼CEO。

  “美國市場仍然是IGC的投資重點,其次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市場。”Michael Ricks表示IGC未來投資資金的分配將主要取決於市場機會和項目來源。

  為了更加貼近中國市場以便尋找更多的投資機會,2006年3月,IGC正式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並由IGC副總裁朱仁輝出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朱仁輝在2005年8月加入IGC之前,曾經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及其下屬投資機構EDBV任職達8年之久。在這期間,朱仁輝參與投資了一些中國內地企業,其中就包括掌中萬維。

  在中國市場投資價值逐步得到驗證的大環境下,IGC經過4年的觀察後成立的北京代表處只不過是國際主流投資機構進軍中國的一個縮影。根據我們的統計,在過去的18個月當中,募集完成的以中國為主要目標市場的基金規模達到了創紀錄的60億美元。

  “我們仍然會堅持在TMT領域尋找投資機會。因為TMT尤其技術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馮天樞表示IGC以及銀瑞達遍佈全球的網路往往是創業者們選擇IGC的重要理由。

  “全球化是一個大趨勢,本地色彩顯著的創投行業也不例外。”馮天樞特別強調,華平凱雷投資等都是一些全球知名的品牌,“這也是IGC努力的目標。”

  銀瑞達的全球網路不但可以為IGC投資組合的擴張提供幫助,而且也有可能會成為其潛在的退出通道。“這種事情其實在瑞典就發生過。”Fredrik Lindgren更是期望IGC的投資組合當中能夠成長出像伊萊克斯、愛立信這樣的全球領袖型企業。

  IGC在一些受資公司中的投資持有期甚至長達11年~12年;就是企業上市3年~4年後,IGC也依然還在伴隨企業一起成長。儘管如此,跟其他類型的VC一樣,IPO仍然是IGC退出時的首選。

  “中國香港、新加坡、英國倫敦甚至日本東京都可能成為我們投資組合的上市目的地。”Michael Ricks表示,儘管這些路徑對於中國企業尤其是TMT領域的企業而言還沒有獲得廣泛的證明,“但是8年前,中國也沒有一家企業在納斯達克上市。”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瑞典銀瑞達集團"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