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環境效應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環境效應

  環境效應是指自然過程或者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從而導致環境系統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的過程。有正效應,也有負效應。按形成原因,分自然環境效應、環境化學效應和環境物理效應。多為綜合效應,如大量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 可使水體的物理上化學上生物條件發生變化,導致水生生物種類、種群變化,並對人類產生影響。 環境保護和環境建設的基本任務,就是設法添加環境系統的正效應,降低環境系統的負效應,從而改善生態環境的質量

環境效應的分類

  環境效應一般可以分為自然環境效應和人為環境效應。環境效應按其產生的機理還可分為環境生物效應,環境化學效應和環境物理效應。

  自然環境效應

  自然環境效應是以地能和太陽能為主要動力來源.環境中的物質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環境效果;人為環境效應則是由於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和生態變異的效果。這兩種環境效應都伴隨有物理效應、化學效應和生物效應。

  環境生物效應

  環境生物效應是環境諸要素變化而導致生態系統變化的效果。這種效應的許多例子是大家所熟悉的,如現代大型水利工程,使魚、蝦、蟹等水生生物的繁殖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另外,工業廢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也會使魚貝類水生生物受到嚴重危害。還有,對森林的濫砍濫伐,不僅會造成水土流失、增加乾旱、風沙等災害,從而使農業減產、城市受害,而且還會使鳥類的棲息場所縮減,影響鳥類繁衍,增多蟲害等等。

  各種環境因素變化而導致變異的效果。中生代恐龍的突然滅絕,就是當時氣候變化引起的生物效應。現代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設,切斷了魚、蝦、蟹的回游途徑,使這些水生生物的繁殖受到影響。大量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改變了水體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條件,致使魚類受害,數量減少,甚至滅絕。森林的砍伐,一方面引起,降低土地的肥力,產生乾旱、風沙等災害使農業減產;另一方面使鳥類的棲息場所縮減,鳥類減少,蟲害增多。致畸、致癌物質的污染引起畸形者和癌症患者增多。這些都是人們熟知的環境生物效應的例證。生物效應按引起的後果有時間和程度上的差異,分為急性的環境生物效應和慢性的環境生物效應。前者如某種細菌傳播引起疾病的流行。後者如日本引起的和引起的都是經過幾十年才出現的。環境生物效應關係到人和生物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人們高度重視對這種效應的機理及其反應過程的研究,如進行各種污染物的毒性、毒理、吸收、分佈和積累的研究;各種污染物的拮抗作用和協同作用的研究;生物解毒酶的種類、數量以及對各種污染物的解毒作用的研究等。

  環境化學效應

  環境化學效應是在環境條件的影響下,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所引起的環境效果。環境化學效應也有大家比較瞭解的例子,如環境的酸化和環境的鹽鹼化等。環境酸化主要是酸雨造成的地面的水體和土壤的酸度增大,使農業漁業減產。環境鹽鹼化主要是由於大量的可溶性鹽、鹼類物質在水體和土壤中長期積累而造成的,這種效應能使農作物因生長受阻而造成減產,還會導致土壤和地下水的質量降低。

  在各種環境條件的影響下,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所引起的環境效果,如環境的酸化、土壤的鹽鹼化、地下水硬度的升高、的發生。環境酸化主要是造成的地面水體和土壤的酸度增大。環境酸化會降低土地肥力,侵蝕石刻雕像、大理石建築金屬屋頂、橋梁鐵路,使下降。與環境酸化相反的環境化學效應是環境鹼化。環境鹼化是由於大量的可溶性鹽、鹼類物質在水體和土壤中長期積累,或者受到海水的長期浸漬造成的。長期利用含鹽鹼成分的工業廢水灌溉農田也會造成土壤鹼化。土壤鹼化使作物生長受阻,農業減產。地下水硬度升高的現象,在中國北方一些大城市如北京、西安、沈陽等地普遍存在。北京西南郊某些地區,近20年來地下水硬度升高10度左右,平均每年升高 0.5度左右。這是需氧有機物和酸、鹼、鹽等污染物與一定的環境條件綜合作用引起的環境化學效應。土壤和第四紀沉積物中的碳酸鹽礦物和大量的交換性鈣、鎂離子在需氧有機物的降解產物──二氧化碳、酸、鹼、鹽等污染物的酸解作用和鹽效應的影響下,一方面促進碳酸鹽礦物的溶解,另一方面某些污染物中的各種陽離子(主要是鈉離子)與土壤中的鈣、鎂離子進行交換,從而增加了地下水的硬度。水硬度的升高增加了水處理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光化學煙霧是大氣光化學效應的產物,它會惡化大氣環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和生物的生長。

  環境物理效應

  環境物理效應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環境效果,如雜訊、振動、地面下沉等。雜訊與振動主要是由工礦企業的機器和交通道路的車輛造成的。雜訊與振動不僅會幹擾人的思維活動和工作休息,而且還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另外,地處平原的大城市,由於過量開采地下水,就會引起地面下沉。

  是物理作用引起的環境效果,如熱島效應(見)、溫室效應、、等。城市和工業區因燃料的燃燒,放出大量的熱量,加上建築群和街道的輻射熱量,致使城市的氣溫高於周圍地帶,產生熱島效應。大氣中二氧化碳量不斷增加,產生所謂溫室效應。工業煙塵和風沙的增加,引起大氣混濁度增大和能見度降低,進而和二氧化碳一起影響城區輻射的平衡。大氣中顆粒物的大量存在增加了雲霧的凝結核,致使城市降水量增加。美國對八個城市1901~1970年的氣象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有六個城市暖季降水量增加了10%到20%,雷暴增加了20%到30%,冰雹增加了100%到400%。工礦區的機器和城市的交通車輛產生的雜訊,影響人們的思維能力,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危害人體健康。建在沖積平原上的大城市過量開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這些也都是環境物理效應。

環境效應的危害

  人們最熟知的溫室效應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導致氣溫升高、氣候變暖的現象。城市及工業區,因大量燃燒石化燃料,放出大量的熱量,加之城市建築群及道路的熱輻射,引起局地氣溫高於周圍地區,稱為熱島效應。煙塵增加在大氣空間形成煙雲覆蓋,遮擋了陽光,致使光照減弱的現象稱為陽傘效應。一些地區氣候乾燥、植被減少、風沙瀰漫、土地沙化、沙漠地帶不斷擴大,稱為沙漠化。植被破壞,大量水土流失,大片岩石裸露,甚至寸草不生,形成了石漠化。城市工礦區地下水的過量開采,長期得不到補給,導致局部地面下沉或塌陷。一些化學元素的減少或增加可以引起各種病變,如低氟區的齲齒、高氟區的氟骨症、缺碘引起的甲狀腺腫大,甲基汞所致的水俁病,鎘污染引起的骨痛病等。太陽活動、行星運行對地球環境經常產生重大影響,如誘發地震、海嘯、暴雨、乾旱等。環境效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對其因果關係的研究,有助於防患於未然,為人類消災造福。

  環境效應與人和生物的生存及發展關係密切。因此,人類應該高度重視研究這些效應的機理及其反應過程。

環境效應在貿易中的影響

  貿易與環境的關係是當今國際經濟學界的研究熱點,從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研究,到現今國內外學者基於巨集觀與微觀層面對可持續發展的解讀,使得對外貿易的環境效應倍受關註。文章在對中外學者有關該問題的研究進行綜述的基礎上,建立計量回歸模型,以二氧化硫(SO2)的排放量作為環境污染指標,採用1991-2004年的相關經濟數據,對我國貿易開放的環境效應進行了實證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在樣本期間內,貿易自由化規模效應及結構效應為負,技術效應為正;而綜合環境效應是積極的,即規模、結構和技術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可以減少污染排放量,有利於我國環境狀況的改善。總體來說,要規避貿易對環境影響的負效應,增加正效應的積極作用,避免“向環境標準底線”賽跑的困境。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環境效應"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