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未觀測經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未觀測經濟(Non—observed Economy,NOE)

目錄

什麼是未觀測經濟

  未觀測經濟是由於統計和經濟方面的原因從國民經濟賬戶中遺漏的生產活動,包括非法生產地下生產非正規部門生產、為自身最終使用的住戶生產、其他由於基礎統計數據收集方法的缺陷而遺漏的生產活動。無論是以絕對數還是以相對數來衡量,未觀測經濟都已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其對巨集觀經濟和巨集觀決策的影響也受到各界的廣泛關註。

未觀測經濟的影響[1]

  未觀測經濟的存在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關註,是因為它會造成以下後果:

  1)導致經濟總量流失,影響數據用戶對經濟運行狀況的判斷

  根據SNA(1993)對生產範圍的界定,所有市場性貨物和服務、自給性貨物、自有住房者住房服務以及有酬家務人員從事的家庭服務和個人服務都屬於生產活動,未觀測經濟活動完全符合SNA(1993)的生產定義,如果不對其進行核算,就會形成所謂的“核算漏洞”,導致經濟總量流失。蔣萍(2004)將這種情況形象地比喻為“主動砍掉一塊,將本已存在的經濟活動人為地抹去,呈現給國際社會一塊不完整的蛋糕”。

  未觀測經濟的存在使官方統計數據發生扭曲,進而使國家的基礎巨集觀經濟信息系統發生扭曲。未觀測經濟對收入、消費投資儲蓄價格失業率等重要的巨集觀經濟變數都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忽略未觀測經濟的影響,僅僅依據觀測到的數據對經濟運行狀況做出判斷,將會導致嚴重的政策失誤。Feige(1993)證明,未觀測經濟具有外生變動效應,即未觀測經濟的一次性增長會造成“政策幻覺”,誘使政府採取積極的反周期政策,從而產生“滯脹螺旋”,提高通貨膨脹率,增加實際失業率和觀測到的失業率。 ·

  2)破壞國民經濟賬戶的內部一致性

  生產範圍決定著最終消費的範圍,用於最終消費的貨物和服務只能是生產範圍內所包括的貨物和服務。除此之外,生產範圍還決定了中間消耗、增加值收入、儲蓄、凈借出和凈借入等範圍。國民經濟賬戶從不同角度來反映經濟活動,如GDP可以採用生產法、收人法、支出法三種方法來計算。理論上來說,這三種方法計算的GDP值應該相等,即所謂的“三方等價”原則,但是,如果有一些活動從某個角度能夠被測算而從另一個角度無法被測算,賬戶內部就會出現不平衡的情況。例如,住戶購買的由地下經濟生產的貨物被統計為支出額(因為購買者一般不會隱瞞購買活動),而貨物的生產卻未被計人,這樣就會出現支出法GDP大於生產法GDP的情況。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不平衡關係來捕捉和分析未觀測經濟。

  3)削弱國際比較的客觀性

  國際比較應該在一致的標準下進行,任何口徑差異和範圍遺漏都會削弱國際比較的客觀性,而未觀測經濟的存在無疑會降低各國數據的可比性。例如,為自身最終使用的住戶生產發展中國家比在發達國家普遍得多,如果不將這部分生產計人GDP,那麼二者的貧富差距顯然會被誇大。未觀測經濟的存在還會影響各國承擔的國際義務,因為許多國際組織的會費和捐款都是根據GDP來計算的,如聯合國會費比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會費比額=一國GDP占世界GDP比例×(1一寬減率)

  寬減率=(世界人均GDP一該國人均GDP)÷世界人均GDP×85%

  中國自2003年開始逐步實施《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2002)》,該方案依據SNA(1993)的基本核算原則將國民經濟核算的生產範圍界定為以下三部分:第一,生產者提供或準備提供給其他單位的貨物或服務的生產;第二,生產者用於自身最終消費或固定資本形成的所有貨物的自給性生產;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務和付酬家庭雇員提供的家庭服務的只給性生產。

未觀測經濟概念框架的形成[1]

  未觀測經濟的概念框架主要是對未觀測經濟的定義、範圍、分類等做出界定。與未觀測經濟有關的概念非常多,如影子經濟地下經濟、隱藏經濟、平行經濟等,不同學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研究需要做出了不同的定義,例如: 。

  英國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經濟學分會工作小組(SSRC,1981)認為,隱形經濟是“鑒於現存的統計制度,沒有申報或申報不足使得這類經濟活動從社會的測估機構中(最明顯的是從國民生產總值統計中)遺漏的經濟活動”。

  Feige(1989)將地下經濟界定為“由那些防止和逃避政府的管制、稅收與監察的經濟活動以及由此獲得的收入構成”。

  Tanzi(1980)將地下經濟定義為“未申報或未足額申報使得官方統計數字未加反映的國民總產品”。

  Wiles(1981)認為平行經濟是“與所研究的國家實際經濟制度不相符合的一切經濟活動,其反面就是遵守制度的經濟活動,也稱為官方經濟”。

  SNA(1993)雖然沒有正式提出未觀測經濟這一概念,但是在界定生產範圍的時候明確指出,非法生產地下生產非正規部門生產和為自身最終使用的住戶生產都包括在SNA的生產範圍之內,如“雖然要獲得非法生產的數據有明顯的實際困難,但本體系仍把這種非法生產包括在生產範圍之內”(6.30段),“所有符合交易特征的非法活動,特別是交易雙方有共同協議的非法活動,與合法活動按同樣方式處理”(3.54段),“為供自身最終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經營的住戶企業,其產出價值必須按市場上銷售同類貨物或服務的價格進行虛擬估算”(4.147段)。

  2002年,由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獨聯體統計委員會、義大利統計局、荷蘭統計局、俄羅斯統計委員會、凡爾賽大學組成的專家組在前兩個版本的初稿基礎上,最終完成了《未觀測經濟測算手冊》。該手冊在SNA(1993)中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對未觀測經濟的概念進行了總結,為未觀測經濟研究提供了一個通用、規範、統一的國際標準概念框架。該手冊將未觀測經濟劃分為五類,即非法生產、地下生產、非正規部門生產、為自身最終使用的住戶生產、其他由於基礎統計數據收集方法的缺陷而遺漏的生產活動,詳細闡述了各類未觀測經濟的含義,並舉例說明如何建立未觀測經濟分析框架,根據各類未觀測活動的特征將其劃分成若幹組,從而有助於進一步的分析。

未觀測經濟的分類

  OECD於2002年6月出版的指導性手冊《未觀測經濟測算手冊》(Measuring the Non-Obeyed Economy—A Handbook)中對未觀測經濟這一概念進行了明確的闡述,將未觀測經濟定義為“包括在SNA生產範圍之內、但由於各種原因從官方統計數據中遺漏的所有生產活動”,具體包括以下五類:

  (1)非法生產(illegal production);

  (2)地下生產(underground production);

  (3)非正規部門生產(informal sector production);

  (4)為自身最終使用的住戶生產(household production for own final use);

  (5)其他由於基礎統計數據收集方法的缺陷而遺漏的生產活動(other productive activities missed due to deficiencies in the basic statistical data collection programme).

參考文獻

  1. 1.0 1.1 劉丹丹著,未觀測經濟:測算方法與實證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10,第2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未觀測經濟"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