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智慧家庭是指以物聯網、寬頻網絡為基礎,依托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化技術,構建安全、舒適、便利、智能、溫馨的居家環境,實現服務的智能化提供、人與家庭設施的雙向智能互動。
智慧家庭可以看作是智慧城市理念在家庭層面的體現,是信息化技術在家庭環境的應用落地。智慧家庭是智慧城市的最小單元,是以家庭為載體,以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為紐帶,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健康、低碳、智能、舒適、安全和充滿關愛的家庭生活方式。智慧家庭是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技術在家庭層面的應用和體現。智慧家庭依托核心是物聯網非互聯網,將數據化的服務推送到家庭中,智慧家庭是一套跨界的依據用戶服務需求創新定義的服務產品整合系統,跨界領域包括智能家電、智慧娛樂、智能家居、智慧安防、智慧醫療、智能能源、智慧健康等部分,創新的服務需求包括智慧空氣、智慧水管理、智慧食品加工與配送、情緒燈光與音樂、住家美容、智慧教育與兒童成長等老百姓直接感知的創新性產品。
智慧家庭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用戶價值為中心、以融合服務為導向不斷演進;是智能終端、寬頻信息網路及應用服務有機融合;在感知消費者生活需求的基礎上,與禮、城市服務等平臺對接,提供有針對性的智慧化生活服務解決方案;從質的層面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及社會服務水平。
智慧家庭的特征和發展[1]
1)業務豐富、產業眾多
目前,智慧家庭涉及主要涉及家電的控制及遠程訪問、多媒體設備的信息共用、社區安保系統(安防、報警)、計費等、社區服務及Internet互動應用等業務。
智慧家庭主要涉及消費電子、IT、建築及通信等四大產業,其中,南住建部主導的智慧家庭相關產業鏈由於切人早、投入高,此建築智能化在周內智慧家庭市場占據主要份額,其他產業仍在尋找高速發展的時機。
我國的智慧家庭標準化從2000年開始起步,發展至今主要經歷了6個發展階段,
2000年,不同行業分別成立相關標準組織;
2007-2009年推進標準產品:市及各行業之間標準的相互兼容;
2011年隨著大數據、移動互聯、智能家居及雲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的智慧家庭相關標準的制定開始同繞相關家庭服務及應用實施開展。
至今。
智慧家庭的標準體系架構[1]
智慧家庭標準體系架構規定了智慧家庭基礎的技術和概念描述,描述了智慧家庭可能的應用場景、涉及的應用服務類型等。主要包含智慧家庭的基本概念、術語、應用場景和參考模型、圖形符號等。
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公網、個網、專網3部分。公網主要包含智慧家庭運行所需的承載網技術要求、平臺管理、業務系統和支撐系統等方面的標準;個網主要包括個人家庭網路的體系結構、通信協議、網路設備3個方面的標準;專網主要包括火災報警、抄表系統和家庭安防等幾個方面的標準。
業務與應用:主要包括健康養老、影音娛樂、遠程教育、智能家居控制、能源管理、物業管理6種應用場景。其中,每種應用場景均包括基礎、服務、應用、安全4類標準。健康養老分為健康保健和居家養老兩個主要服務及其應用;影音娛樂是指用戶通過智能手機、電視等智能終端產品,利用網路資源觀看影音節目、獲取資訊,進行游戲、社交等活動;遠程教育是以雲概念和物聯網為支撐,構建一個智能教育管理平臺;智能家居以住宅為平臺,利用綜合佈線、網路通信、自動控制等技術將家居生活設施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管理系統;能源管理是指家庭能源消費過程的計劃、控制和監測等一系列設備和方法。智慧家庭中的物業管理服務包括了家庭安防、社區服務、物業管理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