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新金融有“窄”和“寬”兩個層面:“窄”的層面,所謂“新金融”,就是以直接融資為主導,以新金融組織和新金融業態為特征,以新金融工具、新金融產品和新金融服務為引領的新的金融趨勢和現象;
而“寬”的層面,所謂“新金融”,是指包括傳統金融在內的整個金融系統所發生的新發展,以及由此形成的新的金融機制、新的金融業態、新的金融組織、新的金融工具以及新的金融服務方式。
與傳統金融土地、資本、勞動、企業家等生產要素不同,新金融對應的經濟背景是“工業4.0”的智能化,對應的生產要素是信息與數據,具備普惠性、無邊界和擴散性等特征。
傳統金融行業中的“二八定律”在新金融領域並不適用。新金融服務對象是那個長尾,也就是80%的客戶,多數人從中受益,給社會帶來一種平等和一種普惠效應。同時,普惠金融的問題是低受益,只有達到一定的規模才能可持續發展。
新金融突破了傳統金融的界限。與傳統金融有銀行、證券、保險等清晰劃分不同,新金融沒有明確分類,理論上可以全部實現跨界運營,因此更加高效,可以降低成本。
由於缺少傳統金融可通過價格控制、內部風險管控和外部監管等對沖風險的辦法,新金融也存在擴散性這一負面特征。近年來,新金融特別是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大量資本跑路的現象,就是因為新金融風險沒有對沖,外部監管不到位。[1]
新金融的基本特征就是“多元化”。一個是從參與業態的多元化,區別於傳統的金融行業,一些電商、社交、服務、媒體,這種新的業態加入了新金融的領域。從參與的企業性質來看,一些國企、上市公司,一些民營企業,甚至一些中小微企業也加入到了新金融的體系裡面來。
第一,業務模式的多元化。支付、眾籌、網路借貸、大數據徵信,在新金融領域得到了凸顯。
第二,服務對象的多元化。傳統金融業服務不到或者說服務不好的對象,比如中小企業、投資理財、各行業的消費者、大學生等等,在新金融環境裡面得到了兼顧。
第三,像汽車金融、旅游金融、電商金融等等,這些金融場景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和提升。
第四,新金融繼承了互聯網的思維,就是說平等、開放、共用,顛覆了傳統金融當中一些條條框框和一些壁壘、一些等級和觀念,思想的轉變是促成新金融發展和未來可預期的重要因素。[2]
金融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創新,而新金融則是金融創新的結果。新金融業態代表著金融業創新發展的新趨勢,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與潛力。鼓勵金融創新,加快新金融發展,可以更好地實現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新金融是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伴隨著移動化、大數據、雲計算技術興起出現的新的金融生態和金融服務產品及模式,是金融業發展的新領域。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新金融是聚集人才和資金髮展的新領域,在我國經濟創新、科技創新領域內取得相當大的成就,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新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