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定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成本定價是指對工作的定價,這類工作不是日常性的,並且難以事先估計成本。
成本定價的缺陷[1]
現實中,每個企業的生產成本差異很大,如原材料採購價格、能源電力價格、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費用,以及企業三項費用(管理、財務、銷售費用)的迥異,決定了各自不同的製造成本。因而,以部分企業的產品成本作為定價參考,並憑此強推於市場,難免存在以偏概全之嫌,讓下游企業難以認可與接受。顯然,成本定價不能代表社會平均成本,是行不通的。例如,近期部分PTA企業為了轉移風險和成本上漲因素,欲通過成本定價手段強勢提價。但此舉卻遭到了下游聚醋行業的竭力抵制,可見,如果不考慮下游的承受消化能力,不切合實際的漲價只能淪為竹籃打水一場空。
- 二是價值規律發揮作用,需要有前提條件。
一般情況下,產品價值或社會平均成本決定產品價格,但前提必須是建立在供需平衡的基礎上。當市場呈現良性迴圈時,價值規律發揮作用就會較明顯,平均成本定價的可行性就大一些;而市場供需關係失衡時,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環境就會遭到破壞,市場定價機制也就會出現扭曲。當然,沒有永遠的買方市場,也沒有永遠的賣方市場。當供需關係天平向購買方傾抖時,買方的價格決定權就大一些;當供需關係天平向銷售方傾抖時,賣家的話語權就大一些。顯然,在當前國內市場普遍處於買方市場時,成本定價根本行不通,即使生產企業違規組建價格聯盟也無力杭衡。
- ↑ 王雲立.成本定價只是一廂情願[J].粘接,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