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市價計量模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市價計量模式

  市價計量模式是指會計要素應按照會計當日的市場價格進行計量。

市價計量模式的方式

  可以採取以下方式進行計量

  1.逐日市價計量;

  2.調整市價計量。

  即在會計日常核算上,如無特殊要求一般採取歷史成本法計量,(特殊情況如交易性金融資產,長期股權等資產採用逐日市價計量),報告日時調整到市值計量,從而產生價值變動科目。

市價計量模式下各價值因素的關係[1]

  市價計量模式反映的是企業時點上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價值,並且考慮到時間這一因素對會計計量的影響,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不同時點上具有不同的價值,不同時點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不具有可加性、可比性的特點;在利潤核算上,在持續經營原則、穩健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前提下,仍然堅持收付實現制原則,因而更能準確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獲利能力,評價公司使用資源所取得的業績實際效率。因此,市價計量理論認為:

  (一)、資產、負債價值的利得損失不應計入利潤

  1、價值變動並沒有具體的交易行為,不產生收入、費用,且具有未來不確定性,無法進行計量確認

  2、現行成本並沒有節約,因採取某種行動而沒有採取其他行動所帶來的機會利得,當採取行動後就沒有了,一旦購買資產,其成本就變成現實,唯一選擇出售或繼續使用,因此,現行成本法採取的財務資本觀的持有利得缺乏理論基礎;

  3、資產、負債價值變動不反映已實現的或預期的現金流量,那麼計入利潤是沒有依據;

  4、沒有證據證明資產、負債價值變動與現值之間存在聯繫。

  (二)、資產、負債價值變動利得損失也不應計入資本公積。

  1、實物資本觀認為,只有企業資產的經營能力保持在期初水平之上,才能獲取利潤,如果資產價值變化不影響資產的經營能力,則企業內在價值也未發生變化,對企業不產生現金流入、流出的影響,因而對權益也不產生影響;

  2、這種利得、損失屬於未來事項,尚未確認,即使是預期權益在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下,也不應該歸屬於當期;

  3.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不是影響所有者權益變動的根本因素。在市價計量模式下,由於影響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價值變動的因素、方式各有差異,因此對於上市公司而言,股價是所有者權益價值的具體體現,而影響股價最直接因素是供求關係,其他因素影響股價也是通過由於供求關係而發生影響,對非上市公司而言,影響所有者權益的價值主要有投入股本留存收益、未來盈利水平等方面。其中:未來盈利水平是決定非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價值最核心的因素。因此,在市價計量模式下,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不是決定所有者權益價值變動的根本原因;

  4.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不是所有者權益自身的價值變動。在市價計量模式下,上市公司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表現形式是股票市價,非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要通過技術分析方法進行估算,因此,資產、負債價值變動不能決定所有者權益的價值,因而對所有者權益不產生影響;

  5.所有者權益不再是資產與負債的減項。

  首先,現行會計理論將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該等式成立的前提條件,不考慮時間這一因素對會計計量的影響,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價值不受時間影響,換言之,該等式是靜態等式,而會計計量、處理、報告的假設前提是會計主體在持續經營條件下進行的,也就是說會計主體經營活動是動態的,那麼用一個靜態等式來反映會計主體動態的經營活動是否符合科學的邏輯;

  其次,現行的等式存在是否成立。傳統的會計理論認為,資金來源=資金運用,其理論基礎是採用歷史成本計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而在市價計量模式下,由於存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變動,而價值變動尚未實現,因此不產生實際意義上的現金流入、流出,故資金來源=資金運用會計等式不能成立,即凈資產不等於所有者權益;

  最後,企業靜態狀態有二種,分初始與終止。在企業初始狀態下,由於企業的資產來源於股權資本與債權資本,形成資產=負債+股權資本的會計等式;企業在終止狀態下,由於喪失持續經營條件,故最終的凈資產歸屬與股東所有,形成了凈資產=所有者權益的會計等式。而在持續經營條件下,則形成了市價計量模式的會計等式:資產市價=負債市價+所有者權益市價+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變動。

  因此,在市價計量模式下,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對所有者權益價值不產生影響。

市價計量模式與現行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區別[2]

  (一)前提不同。

  現行的公允價值前提:

  1.為公平交易形成的價格公平交易是公允價值形成的一個最重要的基本條件,交易雙方應該彼此平等,自由的進行交易;

  2.為交易雙方應當是持續經營企業,不打算或不需要進行清算、重大縮減經營規模,或在不利條件下仍進行交易。這一假定實際上是對公平交易進行補充定義及說明。如果交易一方或雙方在財務困難或面臨重大經營規模調整,縮減時候,交易形成的價格往往是不是公允的,不是正常交易形成的價格。

  3.為交易雙方應是熟悉情況的,這一假定仍然是對公平交易的補充。如果交易一方或雙方不熟悉交易對象的情況,其形成的交易金額很難說是公允的。

  市價計量模式前提:

  1.名義貨幣發生變化。貨幣的價值如果隨時間發生變化的,則對資產價值發生影響,通漲時,資產價值上升,通縮時,資產價值下降,從而使資產、負債在不同時點上具有不同價值,不同時點上資產、負債不具有可比性、可加性;

  2.社會生產效率日趨提高,使商品的生產成本降低,從而使商品價值在不同時點具有不同價值;

  3.商品經濟資本市場高度化、信息化。隨著商品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價值已經基本市場化,人們從投資的需求,迫切關註會計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是否有效,其目的有助於評價與決策,因此從投資角度來講,報告使用者使用報告的目的充分瞭解的真實的會計信息,判斷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是否合理,以便發現投資機會,進行投資決策與評判。因此,在市價計量模式下,應當真實地反映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

  (二)、理論依據不同。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存在市場交易價格的情況下,交換價格即為公允價值,由此可見,公允價值的最大特征就是來自於公平市場的確認。由於公允價值是在許多限定和假設條件下取得的,因此,對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的確認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即使存在市場交易價格的情況下資產交換價格也非真正意義上的”公允價值“;更何況在資產沒有市價的情況下,其公允價值的確認往往具有很強的人為因素。因此給盈餘管理帶來很大的空間;而市價計量模式,其理論依據來源於資產的價值屬性決定於計量模式,不同計量模式體現的資產價值屬性不同。採用市價計量反映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交換價值,更真實反映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某一時點市場價格,與公允價值計量相比,市價計量模式並不去研判其價格是否合理、公允,而是真實的反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某一時點的市場價值,從而更加突出了會計的反映功能,因此提供的會計信息更真實、可靠,相關性強;

  (三)、資產價值屬性不同。

  現行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採用是市價計量模式為主,其他計量模式為輔的混合模式,反映資產的屬性是多種資產價值屬性,而市價計量模式是單一的計量模式,反映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交換價值,根據公允價值理論公允價值應該反映的資產屬性是交換價值,而非混合的價值屬性,因此市價計量理論更符合公允價值理論要求;

  (四)、所有者權益價值屬性、價值量不同。

  現行的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未能真實反映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而採用市價計量真實計量所有者權益在某一時點的交換價值,其價值量與現行的所有者權益價值有很大差異,由於市價計量模式反映所有者權益的價值是市場價值,因此提供的會計信息更真實、可靠;

  (五)、利潤核算觀不同。

  現行公允價值理論在利潤核算上採用資產、負責觀,將資產、負債價值變動視為利得或者損失計入利潤中,即影響所有者權益價值,而採用市價計量所有者權益價值是按照市場價格計量,其價值變動與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無關,即資產、負債價值變動不是所有者權益的變動,因此,在市價計量模式下,在持續經營原則、穩健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前提下,在利潤核算上仍堅持收付實現制原則,資產、負債價值變動不再視為利得或者損失計入利潤,因而更能準確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獲利能力,評價公司使用資源所取得效果;

  (六)、會計理念不同。

  現行公允價值理論反映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價值理念是從法律清償責任的角度出發,即考慮企業在發生清償責任的情況下,企業的資產首先用來清償債權人的利益,剩餘的凈資產歸股東所有,即形成凈資產=所有者權益的會計等式。市價計量理論認為,企業的資產不是用來度量債權人和股東的義務,從受托理論講,它表明資產用來為股東創造利潤的獲利能力,從決策有用理論來講,會計所反映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信息應具有真實性、可靠性、相關性,為決策服務,因此,在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情況下,會計的目的不應該計量假設會計主體在某一時點發生法律上的清償責任時所有者權益的價值,同時這種計量也毫無意義,這主要是因為

  1.企業在正常運營情況下不存在發生會計理論所假設會計主體發生清償責任,並且這種假設情形與會計假設的持續經營的前提發生矛盾;

  2.企業在持續經營情況下與清償條件下,由於存在未來盈利的預期不同,因此價值量存在很大的差異;

  3.企業在持續經營情況下,會計的任務只能真實地反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某一時點的價值,並不能準確、真實地估算會計主體假設被清償的所有者權益價值。即便企業發生清償情形,其所有者權益價值取決於市場交易,而不是取決於會計計量的結果。因此,我們不妨把該種會計理論稱為”預測會計“或者”算命會計“更為貼切、妥當;

  (七)、會計等式不同。

  現行公允價值理論將所有者權益的計量來源於資產減負債的餘額,即資產與負責決定所有者權益的價值;而市價計量模式認為,所有者權益價值來源市場交易結果,即供求關係是影響所有者權益最直接的因素,其他因素影響所有者權益價值也是通過供求關係實現的。因此所有者權益與凈資產的概念有所不同,其價值也有差異,即凈資產來源與資產與負債的減項,所有者權益來源與市價,其形成的會計等式:資產市價=負債市價+所有者權益市價+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價值變動。換言之,傳統的會計等式:資金來源=資金運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會計等式不適用於市價計量模式。

參考文獻

  1. 尉然.資產、負債的價值變動對所有者權益的影響
  2. 尉然.公允價值會計計量屬性的適用性問題研究.2010-3-29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鲈鱼,Yixi,东风,连晓雾,Lin.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市價計量模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7.45.136.* 在 2011年1月9日 21:38 發表

是中國人首創的嗎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