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媒介弱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媒介弱智

  創新性的缺乏、誤導性虛擬世界的建構、反思能力的缺失以及新聞工作者的不良作風,構成後媒體時代“媒介弱智”的核心內涵。

媒介弱智現象的成因

  傳播的發展是一個系統的社會結構,它與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結構性力量息息相關,因此需要從社會結構人手,深入挖掘媒介弱智現象的社會成因。

  (一)社會轉型期,後媒體時代的社會語境是媒介弱智論存在的社會環境場。與傳統媒體環境相比,後媒體時代更多地體現出自主性、交互性、自由化的傳播特征,這為各種不同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傳播提供了便利的平臺。然而,媒介的這些特征也為負面信息的傳播提供了便捷的手段。受後媒體時代環境的影響,各種參差不齊的思想觀念、文化惡搞、負面輿論充斥於社會中,出現文化傳統缺失、行為模式怪異以及道德觀念缺乏等不良風氣。在這種大環境下,媒介為了迎合某些受眾的低級趣味,一味追求惡搞、轟動和刺激效應,偏離了應有的社會準則,成為眾多不良現象的推波助瀾者。在後媒體時代的語境下,意見環境呈現出多樣化發展趨勢,社會環境的多變化、複雜化、不可控化為媒介弱智論的產生髮展提供了土壤。

  (二)經濟利益的驅使是媒介弱智論存在的內在原因。改革開放前,我國的媒介是作為受政府撥款的事業單位而存在的。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後,傳媒成為自負盈虧的經濟利益單元,這樣就有了維護和擴張自身利益的驅動力。市場機制引發了利益、生存、發展之爭,引發新聞傳媒從業人員行為的多種選擇,外部的誘惑越來越多,追求傳媒自身利益和從業人員個人利益的動力也越來越大,這和傳媒所擔負的社會責任發生了矛盾和衝突。因此,一些媒體受到經濟利益的驅使,逐漸拋棄了真實、客觀、公正、平衡等新聞專業主義原則,成為市場經濟下追逐經濟利益的犧牲品。這是媒介弱智現象盛行的內在原因。

  (三)傳媒消費主義和娛樂化的新聞價值觀是媒介弱智論盛行的必要條件。後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價值觀讓位於傳媒消費主義的盛行以及新聞娛樂化傾向。傳媒消費主義對社會主流價值觀存在消極影響,消費主義下的傳媒影響了人們的是非觀念,助長了社會浮躁之風,消解了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醜化了主流群體形象。在傳媒消費主義的刺激下,媒體成為消費主義的犧牲品。新聞娛樂化的價值取向帶來的最嚴重後果是媒介的同質化競爭,促使一些媒體為求生存發展而放棄新聞職業操守,以犧牲媒介的公信力為代價換取經濟利益。新聞娛樂化現象是大眾傳媒功能的走偏,娛樂化暗含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特性會使人們遠離崇高的理性追求,麻醉人們的神經,使之處於虛幻的滿足狀態。弱智化的娛樂使人成為物欲膨脹的精神侏儒。可見,傳媒消費主義的盛行以及新聞娛樂化的發展傾向成為媒介弱智現象不斷出現的必要因素。

  (四)新聞從業人員知識的匱乏和職業道德的缺失是媒介弱智論存在的直接原因。作為新聞傳播的主體,新聞從業人員在競爭日益白熱化的媒介市場中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傳統媒體下的新聞工作者屬於國家在編人員,社會生活保障程度高,因此,他們能夠按照新聞專業主義原則從事新聞報道活動。而後媒體時代的今天,新聞工作者的社會地位發生了變化,新聞工作者成為新聞市場競爭的犧牲品,一些新聞工作者為了替媒體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而放棄自身的職業操守,淪為為生活而不停奔波、逐漸喪失新聞職業道德的“新聞民工”。在高度競爭的新聞市場中,新聞工作者無法用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以及新聞專業主義原則來核實新聞報道內容,也沒有時間在工作之餘汲取更多的新知識,以適應各類新聞報道的需要,致使眾多“弱智”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

媒介弱智現象的規避路徑

  (一)大眾傳播媒介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傳播優勢,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構建和諧、真實、客觀的社會環境。在後媒體時代,大眾傳播媒介以其速度快、覆蓋廣、互動性強等特征成為社會結構性力量,如要避免前文中提到的眾多媒介弱智現象,媒介首先要把握正面新聞和負面報道之間的平衡點。新聞媒體代表社會的公平正義,肩負著激濁揚清的使命,應該揭露和抨擊社會冷漠、道德淪喪等醜惡現象,但更應該弘揚主旋律,講究新聞規則,尊重客觀事實,為歷史存真,為百姓立言。此外,媒介還要警惕媒介的泛娛樂化傾向。新聞娛樂化已經成媒介發展的趨勢,這種新聞價值觀的盛行會加重社會的躁動不安,使新聞報道流於庸俗,誤導受眾對客觀環境的認知。所以,媒介必須把握好娛樂的界限,在正確發揮媒介娛樂功能的同時,要重點突出媒介傳遞信息、引導輿論等功能,將受眾的視線從庸俗低級的娛樂新聞轉移到社會公共事務上來。因此,媒介必須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傳播優勢,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以新聞專業主義為基點,本著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來從事新聞工作,不誇大、不捏造新聞事實,儘量縮小由媒介主導建構的虛擬環境和客觀環境之間的差距,還原事實真相,構建和諧、真實、客觀的社會環境。

  (二)媒介要實施多樣化經營策略,不斷增強新聞媒體的經濟實力,嚴格分清編輯部門和經營部門的職責,不斷加大新聞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力度。《青年記者》編輯部在2006、2007、2008年連續三年進行了記者節業內調查。2006年的調查顯示,82%的記者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40%記者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27%的被調查者感到“工作強度大,身體狀況差”,23%的記者認為“薪酬不合理”,37%的記者感到“精神壓力大,怕乾不出成績”,能夠享受國家法定假期的只有37%。記者的生存困境和激烈的競爭容易造成新聞報道煽情、片面、忽略、誇張、造假。因此,要消除後媒體語境下的媒介弱智現象,必須改變新聞工作者的生活狀況。對於媒體來說,要嚴格分清編輯部門和經營部門的職責,通過多樣化經營策略,不斷增強媒體的經濟實力,為新聞工作者提供堅實的生活保障,讓新聞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傳遞的工作中去,以防止廣告新聞、煽情新聞、虛假新聞等媒介弱智現象的出現。

  (三)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定期舉辦相關的職業能力培訓,增強新聞工作者的核心競爭力。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是解決媒介弱智現象的重中之重。具體來說,新聞工作者首先要轉變觀念,將記者的“權力”意識轉變為“權利”意識,以為受眾服務為其工作理念,恪守新聞專業主義原則,杜絕有償新聞。其次,在媒介內部建立獎懲和制約機制,對於作風不務實的新聞工作者,要採取扣發稿酬、媒體曝光、封殺作品等形式給予嚴厲懲罰。最後,新聞工作者應加強自身職業道德修養,公正無私,對社會負責,堅守正義和真理,維護受眾獲取信息的合法權益。新聞工作者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十分複雜,能夠接觸到社會的不同領域。因此,若要避免媒介弱智現象,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學習相關知識,拓寬知識面,加強相關的職業能力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增強新聞工作的核心競爭力。

  (四)提高媒介素養,培養高品位的受眾。在後媒體時代,網路媒體成為社會主導型媒介。在網路媒體環境下,傳播者和受眾的界限逐漸模糊,普通個人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和傳播者,併在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中扮演重要角色。受眾除了可以傳播信息之外,還可以自由發表對新聞內容的理解,實現互動和交流。與傳統媒體環境相比,網路媒體中新聞把關的程度降低。而一些新聞工作者不加核實地信任網民傳播的信息,成為眾多媒介弱智現象的直接推動者。因此,媒介需要承擔起提高媒介素養的職責,培養高品位的受眾,將受眾的視線從低級趣味的八卦新聞轉移到社會公共事務上來。這樣,新聞工作者為適應受眾高端品味的需求,自然會去傳播一些真正有用的新聞信息,從而間接杜絕媒介弱智現象的出現。

參考文獻

  • 主父志波,劉宗義.媒介弱智現象:後媒體時代的媒介奇觀[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苏青荇.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媒介弱智"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