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管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太極管理是運用《易經》系統的理論將太極的思想應用於企事業管理的實踐當中,並產生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1]
太極的內涵:[2]
(1)太極指陰陽未分之氣,是天地萬物的終極本原,是居於天、地、人“三極”之上的最高的“極”;
(2)太極是世界萬物的起源即世界的本原;
(3)表示最高的存在的範疇,是太始、太初的意思
(4)表示無極而太極;
(5)太極是從無極而來;
(6)表示無極至真至樸的世界;
(7)太極是元氣、是理、是心;
(8)表示一內含矛盾而產生運動變化的;
(9)表示有兩則有一;
(10)表示由虛實、動靜、聚散構成的統一體;
(11)表示陰陽不可,至幽至神,無儀無象;
(12)太極是元氣,即陰陽渾淪未分之氣,“合二為一”和“一分為二”是太極變化的兩種基本形式;太極與陰陽是使用關係,兩者互相包涵;
(13)表示太極本無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變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
(14)表示最初的時空界限,最初的規定性;
(15)表示渾淪元氣,含三為一,一分為三等等。
太極管理內涵的特征[2]
太極管理就是管理的原始混沌狀態,或管理系統發展的最基本狀態,其內涵廣泛,難以一言概括。其內涵特征豐富,主要包括:
(1)太極管理是管理系統發展的萌芽階段;
(2)太極管理包容管理世界一切運動、變化、消長;
(3)太極管理是管理世界的本原系統即元系統(根源系統);
(4)太極管理是管理世界最根本的規律;
(5)太極管理體現管理的元動力;
(6)太極管理顯示了管理世界的統一性、矛盾性、平衡性;
(7)太極管理內含管理活動中的矛盾而產生運動變化;
(8)太極管理象徵管理世界的高、大、最、靜、第一、頂天、盡頭、大限等狀態;
(9)太極管理是管理系統的元極,是管理世界的本原,是未分解的管理基本矛盾體;
(10)太極管理是管理世界的本原,只有管理太極的存在,才能使管理世界不斷發展變化,從而演變成管理世界中的所有主體系統;
(11)太極管理象徵管理世界可以聚合為一,即合聚萬態為一態;也可以分解一態為萬態;
(12)太極管理等於管理的陰體加管理的陽體,或管理的陰性要素加管理的陽性要素,或管理的虛體加管理的實體,或管理的動體加管理的靜體,或管理的聚態加管理的散態,即太極管理是以上諸體矛盾的統一體;
(13)太極管理可以分解為管理系統的二個對立的矛盾即剛性系統、柔性系統,再演化為管理世界的矛盾群體;
(14)太極管理存在於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它既存在於現實的管理世界之初,又存在於現實管理世界之中、之後;
(15)太極管理包括管理系統的矛盾和矛盾運動;
(16)太極管理從實體看,是不可再分的管理元系統,從屬性看,為管理之極,即具有管理的至尊性;從運動看,太極管理具有一個發展方向,即分解為二個對立面(矛盾);通過矛盾運動再發展為管理的萬態世界;
(17)太極管理是陰陽未分體,可動可靜,無形無體,似有似無;
(18)太極管理是管理之元思想,反映管理活動的元規律,具有駕馭矛盾運動的裂變能量;
(19)太極管理變化的兩種基本形式:“合二為一”與“一分為二”;
(20)太極管理與陰、陽管理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相互包容的關係,即太極管理非獨立於管理陰、陽之上,陰、陽管理又為太極管理所固有;
(21)太極管理即是無極管理,兩者渾然一體,為管理世界的萬態之本原,太極管理變化形成管理之陽,變化之極則使管理活動相對靜止;太極管理相對靜止而形成管理之陰,靜止之極則使管理活動變化萬態;一動一靜,互為其根;管理之陰與管理之陽兩分,則使管理兩儀而立;管理之陽交陰合,必而生管理之五行,管理之五行互動則使管理系統處於永動之中,即管理之五行相合為管理之陰陽,管理之陰陽相合為管理之太極;
(22)太極管理可一分為三,即分成管理的對立面和管理的中介系統,這是對“一分為二”的發揮,可以說,管理活動的一切都是經過中介系統將管理的對立面連成一體,並通過中介系統的轉化而聯繫。
太極管理的特點[1]
受西方思維影響,現代管理普遍採用的是工具型管理方式,將管理分門別類,對績效管理、生產管理等獨立研究,稱之為管理科學。這種管理方式缺乏組合性,只會機械的應用管理工具,生搬硬套,一旦遇到各種變化的時候就會表現得不知所措,進而產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端。傳統的東方管理則受體制影響,大規模是關係型管理。如國營單位的人際關係脈絡,稱之為管理哲學。其最大弊端在於對待事物不夠客觀有效,無法真正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僅停留於大道理的空談階段。
太極管理是一種系統,它將管理哲學和管理科學融成一體。在先進的思維管理模式下,運用管理工具迅速解決企業管理中的急慢性癥結。太極管理所解決的不是“80/20法則”中那80%的普遍問題,而是困擾管理者那20%的核心難題。
1.太極管理的特點一:管理平衡。
太極管理系統應用《易經》的場能特性,通過管理者的權利和責任的平衡;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指揮與服從的平衡,構建企業內部平衡協調的組織機構。
2.太極管理的特點二:品牌強化。
改變傳統營銷品牌的觀念,運用太極管理的品牌能量概念,在營銷品牌開始前,強化品牌能量。品牌能量的強化主要體現在:企業名稱、企業標識、企業標準色以及企業的數字系統。
3.太極管理的特點三:因人善用。
每個人都具有各自獨特的場能特征,不同場能屬性的人,所適合從事的工作和所適合的部門都有其相應性。根據太極管理中陰陽分類人群方法,通過人力資源的合理調整,達到各職能部門人員的最佳配置。
4.太極管理的特點四:系統思維。
西方的思維方式傾向於單一的價值判斷,即線形一元化的邏輯思維,這種方式判斷問題往往是非此即彼,黑白分明;存在著片面性。太極思維則是一種圓形的系統思維,從多角度看待問題,避免將事物割裂研究,找到企事業管理中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太極管理的原理[2]
根據太極管理的概念和內涵特征,提出太極管理原理,該原理共由25條管理法則構成。具體如下:
(一)管理的對立統一性法則:指任何管理系統皆由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相互統一的兩性要素群和中性要素群連為一體。
(二)管理的不斷變化性法則:指管理系統始終處於發展變化之中,靜止是相對的,靜止中包含發展變化的絕對要素。
(三)管理的模糊性法則:指對管理系統發展變化的描述只能做到相對的準確。
(四)管理的簡化性法則:指任何管理系統的多種要素都可以按其性質劃分為陽性要素群、陰性要素群和中性要素群(中介要素群)。
(五)管理的元始性法則:指任何管理系統都存在一個混沌態、無極態的階段,這就是管理系統發展變化的根元所在。
(六)管理的擴張性法則:指管理系統的擴張軌跡表現有三,其一為陽性(剛性)擴張,其二為陰性(柔性)擴張,其三為中性擴張。
(七)管理的否定性法則:指當管理系統處於陰性態時,已經包含了阻止陰性擴張的陽性要素;當管理系統處於陽性態時,已經包含了阻止陽性擴張的陰性要素。
(八)管理的不准性法則:指任何管理系統的目標以及實施的措施具有不准確性,這就使解決問題的方案只能有效約束主體要素,但不能消除潛在要素群對系統的負面影響,因此,管理效果的好壞是相對的,並不能完全控制系統向反面變化的可能性。
(九)管理的共生性法則:指在一個管理系統中,陰陽要素群相依共存,剛性系統中包含著柔性要素,柔性系統中包含著剛性要素,當管理系統呈現某一態勢時,系統已經蘊含著中性態和反態發展的要素。
(十)管理的互補性法則:指任何管理系統的效能是兩種反向發展的陰陽力相互作用的結果,管理的職能在於使正效能儘可能最大,負效能儘可能最小,但再有效的管理,也存在著負效能。
用公式表示:
E總=|E正效|+|E負效|
E正效=E總-|E負效|
式中:E總——管理系統兩種效能的絕對值總和
E正效——管理系統中陽性力產生的正效能
E負效——管理系統中陰性力產生的負效能
由此可見:
當E正效>0時,說明管理系統處於有效管理狀態;
當E正效≈100%時,說明管理系統處於最佳管理狀態;
當E正效=0時,說明管理系統處於無效能輸出狀態;
當E正效<0時,說明系統處於負效能狀態;
當E正效≈-100%時,說明系統處於最差管理狀態,即將解體。
(十一)管理的永恆性法則:指從管理系統的要素構成看,始終存在著相反要素的影響,這也說明,面對系統目標的實現,對立要素的存在是永恆的。
(十二)管理的不穩定性法則:指陰陽要素群的相依共存,加上不斷的相互轉化,使管理系統處於長期穩定運行顯得不可能,即管理者無論怎樣努力,管理效果是不穩定的,動態的、變化的。
(十三)管理的不及性法則:指管理就是不斷實施控制的過程,但由於陰陽兩種要素的同生共存,使再有效的管理也不可能完全觸擊到系統的各個方面(只能無限接近),即任何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不能完全控制管理系統各個要素的內核,使管理控制範圍永遠達不到100%,管理效能也不可能達到100%。
(十四)管理的和諧性法則:指管理行為要與管理規律相符合,要與系統所處的外部環境即自然、社會、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等相協調、平衡,管理行為要合順、通暢,只有這樣,管理系統才能保持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勢頭。
(十五)管理的風險性法則:指管理系統由於在發展的每個時期都存在對立面,因此,管理方案中必須對潛在問題或風險的處置要準備一個或多個應急預案。
(十六)管理的圓通性法則:指管理系統始終處於對立要素群的相互交錯之中,管理者應該運用圓滑通暢的管理藝術,因為圓則動,圓則轉,方則停,方則不轉,即在純正管理者德行的情況下,行為要圓通。
(十七)管理的兩極性法則:指管理系統處於陽性擴張的極限時,必然向陰性收縮;管理系統處於陰性擴張的極限時,必然向陽性擴張,否則,管理系統則解體、死亡。
(十八)管理的守恆性法則:指管理系統在一定條件下,管理的正效能與負效能的絕對值之和是守恆的,即為100%,但隨著管理方法的不同,則兩種效能的大小不同,它們的效能值會在特定的恆值內相互轉換,正效能升則負效能下降,正效能下降,則負效能上升。
(十九)管理的中庸性法則:指有效的管理必然是根據管理對象的特點,外部環境的狀態而採取適時適位、適中適度,不過剛也不過柔的管理對策。
(二十)管理的周期性法則:指管理活動是由一個又一個周期性活動構成,即管理的效能是一個周期過程:零效能—低效能—高效能—最大效能,即管理活動要體現整體性、序列性、節律性、對稱性、迴圈性、平衡性、互補性等。
(二十一)管理的無限性法則:指管理活動對效能的期望和追求是無限的。
(二十二)管理的有限性法則:指管理活動的實際效能是有限的,只能是大中求大,小中求大,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只能獲得相對的最佳效能。
(二十三)管理的寬容性法則:指管理要體現一種寬容精神,要善於運用柔性力,管理要有文化的軟支撐,管理制度和方法要有一定的彈性,管理者要善於包容一些反面的力量和對立要素群的存在。
(二十四)管理的共存性法則:指管理系統的要素中既要包括陰性要素,又要包括陽性要素,絕對的陽性管理系統或陰性管理系統是不可能存在的,即管理系統非純則生,則發展,極純則亡,這就是平常說的生於雜,死於純。
(二十五)管理的適應性法則:指管理系統的陽性要素和陰性要素在量上、質上要符合、適應系統發展的要求,這是對存在於特定管理系統所屬要素的約束,不能適應則必須通過管控達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