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導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外語導游是指運用各種外語語種從事導游服務的人員,他們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入境旅游的外國游客。
(一)跨文化交際的導譯者
“跨文化性”是國際旅游中導游工作的特點之一。在接待海外游客時,現場導譯具有“快、急、難、變”的特點。這就要求導譯人員除了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特別要具備跨文化翻譯的本領。由於涉外導譯人員是在各種文化的差異中,甚至在各民族、各地區文化的碰撞中工作,所以跨文化意識、跨文化知識、跨文化思維、跨文化口筆譯能力等是導譯人員必備的重要素質,也是導譯人員圓滿完成傳播文化重任的可靠保證。
外國旅游者來華旅游,過去主要是為了度假消遣,現在逐漸向受教育、獲信息、領略異國他鄉的情趣、增長知識、加深閱歷的方向轉化。事實證明,外國旅游者,主要是通過外語導游翻譯的講解和交談而獲得旅游目的地知識和信息的。為了適應旅游者的這種需要,外語導游翻譯除了具有扎實的語言基本功,把中國的美麗的、富有特色的景觀傳播出去,還要瞭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風俗習慣。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跨文化的導譯人員。
例如,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在開發和建設美麗富饒的祖國大地的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文化古跡,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技術精湛的手工藝術品、誘人可口的佳餚美味,使自然景觀與歷史人文景觀巧妙結合起來,交相輝映,形成了中國旅游文化獨特的內容。所以外語導譯人員要用美的語言形式(“Kunming is a charming place where spring hovers all year lound and flowers of all sorts bloom inariot of colol.”(昆明是美麗的地方,四季如春,白花爭艷)來描述昆明的美好景緻,句中用hover(翱翔、盤旋)、riot(放縱、喧鬧)十分貼切,很好地體現了人們豐富多感的審美情愫。這就很好地傳達了中國的特色文化。
但在旅游資料的翻譯過程中,還要註意世界各國文化的差異。語言的文化涵義是複雜的,語言同充滿了字面意義對應而實際意義不對應或不完全對應的表達方式,曲解它們對應的語言概念就犯了文化錯誤。如:在介紹成語典故時,將漢語中的“怒發衝冠”與英語中的“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視為對應詞。其實,兩者之間的含義差之千里;前者源於“完璧歸趙”的故事,形容“憤怒至極”的樣子;後者源於英國1825年一名盜馬賊被拉上絞刑架時恐瞑萬分的形象,恿為“毛骨悚然”。在旅游英語的翻譯中,我們還要充分考慮不同文化的交際規則,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衝突。
(二)跨文化交際的心理學者
外語導游接待的主要是外國的讀者和游客,不僅要與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打交道,還要與各旅游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領隊、團長等)打交道。可以說,外語導游的工作其實就是做人的工作,因而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翻譯旅游資料時,不僅要使外國游客明白所介紹的內容,還要更使他們從心理樂憊接受。旅游英語中在介紹岳飛的“莫須有”的冤假罪名時,我們可用“Give a dog an ill name and hang him”的英語諺語。因為“dog”在西方文化中一直是“忠誠,可信”的象徵,結合岳飛精忠報國的忠臣形象,這一罪名的意義就很自然地被西方人所理解了。
但是要註意的是:來華旅游的賓客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有著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因此在譯介有關旅游產品和風景名勝時,一定要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因素,避免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以增添他們的情趣,並留下美好的回憶。如杭州西湖的藕粉是有名的滋補營養品。有一次,浙江旅行社的一位導游翻譯在向美國客人介紹藕粉時,根據詞典把它翻譯成“Lotus root starch”,向美國游客宣傳吃藕粉的幾大好處,可是吃的人並不多。事後他才瞭解到:starch吃了容易使人發胖,而美國人都不願意身體發胖,發胖不僅體形難看,而且他們認為這是身體虛弱的表現。後來這位導游翻譯改用“powder”、“pudding?‘paste”代替“starch”,同時讓服務員在藕粉上少放些白糖,再將藕粉與美國人愛吃的tapioca相聯繫,並告訴他們比tapioca更有營養、更好吃,結果美國客人不僅樂意品嘗,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從中可以看出,一個詞的改變,就使促銷的效果大不相同。事實證明,向旅游者多提供心理服務比功能服務更為重要。
(三)跨文化交際的服務者
外語導游服務是高智能的服務工作,流動性強、體力消耗大,而且對象複雜,誘惑性大。在世界旅游市場進入21世紀後,旅游者的需求將變得更富有挑戰性。這不僅要求外語導游在業務上和語言上要有過硬的本領,而且要具有跨文化服務意識,通過全方位的優質服務,鞏固並擴大業已取得的客源市場占有率,吸引游客,從而拉動旅游經濟。實踐證明,旅游者花錢旅游是希望在消費旅游產品的過程中得到質價相符的旅游服務。這個願望的滿足,有需要外語導游的優質服務和特色服務,既有常規服務,又有情感服務;既有質價相符的服務,又有超值的服務。同時還要根據游客集群消費習慣有針對性地做好個性化服務。
比如,歐美人追求陽光和享受,一般出游時間至少兩星期,度假旅游、田園鄉村旅游、山嶽旅游是其主要方式;所以近幾年我國根據歐美旅游者的特點,在海南島和福建廈門開發度假區,其服務形式類似於美國夏威夷和日本沖繩,改進交通和綜合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高素質的外語導游用外語通過各種促銷、推廣、宣傳、講解、導游、翻譯留住海外游客,使他們心甘情願地留下來。研究各種各層次旅游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高素質的外語導游的高質量的服務,會直接影響旅游者的審美情趣,並且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回頭客。旅游企業成敗的關鍵是滿足游客需求的優質服務和特色服務。
但要註意,不要只關心外國游客的物質消費,而不關心人家的精神消費。同時也要註意西方有些游客追求消極的個性化服務。外語導游作為服務者,要弄清楚哪些是我們要適應的,哪些是我們不能遷就的,甚至要堅決制止的,如賭博和色情等。
(四)跨文化交際的外交家
我們總是稱贊外語導游為“祖國的臉面”、“祖國的一面鏡子”、“民間大使”、“游客之友”、“萬事通”。外語導游總是站在前臺展現風采。他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祖國的尊嚴、祖國的臉面,所以他們的任務就如一位“外交家”一樣,把祖國燦爛的文化、壯麗的山河和中國人民偉大的創造、輝煌的成就傳達出來。有的外國游客對中國不瞭解,在語言上難免會對中國的制度、政策有針對性地發出較強的異議。此時,外語導游不要魯莽地與對方爭辯,應該把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向客人表達出來,通過耐心的講解來消除客人對我國存在的偏見。如果客人仍堅持自己的對立觀點,外語導游必須要有“求同存異”的風範。當然,外語導游不應該為了討好游客不管對否就大聲附和對方的觀點,必須不卑不亢。要知道什麼能遷就,什麼決不能含糊,但要講究技巧和策略和他們溝通,向旅游者說明來龍去脈和原委,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在異國他鄉旅游,不可能事事都與自己家鄉相同,從而使其產生領略異國風情的游興,對一些不解之處甚至不愉快之處也能理解、諒解並與外語導游員配合。
(五)跨文化交際的管理者
要做好外語導游,首先要學會跟來自海內外的各種各樣的人、各種身份的人打交道。管理就是要與人打交道的。外語導游要獨立帶團參觀,要獨立處理問題,獨當一面地工作,因此要有相當的獨立工作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勇於創新的能力。旅游消費過程中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購、娛的活動有序進行,這一切完全有賴於外語導游的管理和安排。隨時隨地幫助旅游者解決游覽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並且要掌握相關的管理技術。東方人喜歡沉默,對他們說話時要含蓄,委婉。西方人比較坦率,對他們提建議時,要開誠佈公,真誠以待。還有西方人,喜歡自主、獨立,即使上了年紀的人上車時,如果他們說“I got it”或“It is easy”,這時,就不必幫忙了。
但要註意不要認為自己是管理者,就可隨心所欲,對外國游客大呼小叫,或置之不理,或漠然處之,這都是不可取的。有的游客很挑剔,有的游客有怪癖,有的游客追求個性化。作為管理者,一方面要通過耐心和熱情去開導和化解問題。另一方面,要知道哪些東西是可以和應該向旅游者展示的;要按什麼標準去選擇,如何避免歪曲和破壞我國的民族文化,助長民族文化中某些落後的不健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