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导游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外语导游是指运用各种外语语种从事导游服务的人员,他们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入境旅游的外国游客。
(一)跨文化交际的导译者
“跨文化性”是国际旅游中导游工作的特点之一。在接待海外游客时,现场导译具有“快、急、难、变”的特点。这就要求导译人员除了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特别要具备跨文化翻译的本领。由于涉外导译人员是在各种文化的差异中,甚至在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碰撞中工作,所以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思维、跨文化口笔译能力等是导译人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导译人员圆满完成传播文化重任的可靠保证。
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过去主要是为了度假消遣,现在逐渐向受教育、获信息、领略异国他乡的情趣、增长知识、加深阅历的方向转化。事实证明,外国旅游者,主要是通过外语导游翻译的讲解和交谈而获得旅游目的地知识和信息的。为了适应旅游者的这种需要,外语导游翻译除了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把中国的美丽的、富有特色的景观传播出去,还要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习惯。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跨文化的导译人员。
例如,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开发和建设美丽富饶的祖国大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术品、诱人可口的佳肴美味,使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所以外语导译人员要用美的语言形式(“Kunming is a charming place where spring hovers all year lound and flowers of all sorts bloom inariot of colol.”(昆明是美丽的地方,四季如春,白花争艳)来描述昆明的美好景致,句中用hover(翱翔、盘旋)、riot(放纵、喧闹)十分贴切,很好地体现了人们丰富多感的审美情愫。这就很好地传达了中国的特色文化。
但在旅游资料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注意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语言的文化涵义是复杂的,语言同充满了字面意义对应而实际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曲解它们对应的语言概念就犯了文化错误。如:在介绍成语典故时,将汉语中的“怒发冲冠”与英语中的“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视为对应词。其实,两者之间的含义差之千里;前者源于“完璧归赵”的故事,形容“愤怒至极”的样子;后者源于英国1825年一名盗马贼被拉上绞刑架时恐瞑万分的形象,恿为“毛骨悚然”。在旅游英语的翻译中,我们还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的交际规则,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
(二)跨文化交际的心理学者
外语导游接待的主要是外国的读者和游客,不仅要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打交道,还要与各旅游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领队、团长等)打交道。可以说,外语导游的工作其实就是做人的工作,因而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翻译旅游资料时,不仅要使外国游客明白所介绍的内容,还要更使他们从心理乐惫接受。旅游英语中在介绍岳飞的“莫须有”的冤假罪名时,我们可用“Give a dog an ill name and hang him”的英语谚语。因为“dog”在西方文化中一直是“忠诚,可信”的象征,结合岳飞精忠报国的忠臣形象,这一罪名的意义就很自然地被西方人所理解了。
但是要注意的是:来华旅游的宾客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有着不同的民族心理特征,因此在译介有关旅游产品和风景名胜时,一定要研究旅游者的心理因素,避免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以增添他们的情趣,并留下美好的回忆。如杭州西湖的藕粉是有名的滋补营养品。有一次,浙江旅行社的一位导游翻译在向美国客人介绍藕粉时,根据词典把它翻译成“Lotus root starch”,向美国游客宣传吃藕粉的几大好处,可是吃的人并不多。事后他才了解到:starch吃了容易使人发胖,而美国人都不愿意身体发胖,发胖不仅体形难看,而且他们认为这是身体虚弱的表现。后来这位导游翻译改用“powder”、“pudding?‘paste”代替“starch”,同时让服务员在藕粉上少放些白糖,再将藕粉与美国人爱吃的tapioca相联系,并告诉他们比tapioca更有营养、更好吃,结果美国客人不仅乐意品尝,而且吃得津津有味。从中可以看出,一个词的改变,就使促销的效果大不相同。事实证明,向旅游者多提供心理服务比功能服务更为重要。
(三)跨文化交际的服务者
外语导游服务是高智能的服务工作,流动性强、体力消耗大,而且对象复杂,诱惑性大。在世界旅游市场进入21世纪后,旅游者的需求将变得更富有挑战性。这不仅要求外语导游在业务上和语言上要有过硬的本领,而且要具有跨文化服务意识,通过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巩固并扩大业已取得的客源市场占有率,吸引游客,从而拉动旅游经济。实践证明,旅游者花钱旅游是希望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得到质价相符的旅游服务。这个愿望的满足,有需要外语导游的优质服务和特色服务,既有常规服务,又有情感服务;既有质价相符的服务,又有超值的服务。同时还要根据游客集群消费习惯有针对性地做好个性化服务。
比如,欧美人追求阳光和享受,一般出游时间至少两星期,度假旅游、田园乡村旅游、山岳旅游是其主要方式;所以近几年我国根据欧美旅游者的特点,在海南岛和福建厦门开发度假区,其服务形式类似于美国夏威夷和日本冲绳,改进交通和综合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高素质的外语导游用外语通过各种促销、推广、宣传、讲解、导游、翻译留住海外游客,使他们心甘情愿地留下来。研究各种各层次旅游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高素质的外语导游的高质量的服务,会直接影响旅游者的审美情趣,并且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回头客。旅游企业成败的关键是满足游客需求的优质服务和特色服务。
但要注意,不要只关心外国游客的物质消费,而不关心人家的精神消费。同时也要注意西方有些游客追求消极的个性化服务。外语导游作为服务者,要弄清楚哪些是我们要适应的,哪些是我们不能迁就的,甚至要坚决制止的,如赌博和色情等。
(四)跨文化交际的外交家
我们总是称赞外语导游为“祖国的脸面”、“祖国的一面镜子”、“民间大使”、“游客之友”、“万事通”。外语导游总是站在前台展现风采。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脸面,所以他们的任务就如一位“外交家”一样,把祖国灿烂的文化、壮丽的山河和中国人民伟大的创造、辉煌的成就传达出来。有的外国游客对中国不了解,在语言上难免会对中国的制度、政策有针对性地发出较强的异议。此时,外语导游不要鲁莽地与对方争辩,应该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向客人表达出来,通过耐心的讲解来消除客人对我国存在的偏见。如果客人仍坚持自己的对立观点,外语导游必须要有“求同存异”的风范。当然,外语导游不应该为了讨好游客不管对否就大声附和对方的观点,必须不卑不亢。要知道什么能迁就,什么决不能含糊,但要讲究技巧和策略和他们沟通,向旅游者说明来龙去脉和原委,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在异国他乡旅游,不可能事事都与自己家乡相同,从而使其产生领略异国风情的游兴,对一些不解之处甚至不愉快之处也能理解、谅解并与外语导游员配合。
(五)跨文化交际的管理者
要做好外语导游,首先要学会跟来自海内外的各种各样的人、各种身份的人打交道。管理就是要与人打交道的。外语导游要独立带团参观,要独立处理问题,独当一面地工作,因此要有相当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旅游消费过程中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的活动有序进行,这一切完全有赖于外语导游的管理和安排。随时随地帮助旅游者解决游览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且要掌握相关的管理技术。东方人喜欢沉默,对他们说话时要含蓄,委婉。西方人比较坦率,对他们提建议时,要开诚布公,真诚以待。还有西方人,喜欢自主、独立,即使上了年纪的人上车时,如果他们说“I got it”或“It is easy”,这时,就不必帮忙了。
但要注意不要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就可随心所欲,对外国游客大呼小叫,或置之不理,或漠然处之,这都是不可取的。有的游客很挑剔,有的游客有怪癖,有的游客追求个性化。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通过耐心和热情去开导和化解问题。另一方面,要知道哪些东西是可以和应该向旅游者展示的;要按什么标准去选择,如何避免歪曲和破坏我国的民族文化,助长民族文化中某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