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經濟主義新貿易保護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地區經濟主義新貿易保護論是指1994年英國學者蒂姆.朗和科林.海茲在《新貿易保護主義》一書中提出的新貿易保護論。實行地區性貿易保護主義後,既可以利用本地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福利,又可以改變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結構中的不利地位,同時也可以保護環境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新貿易保護主義還主張為使地區經濟發展,來實現貿易平衡和保護世界環境,這就需要一國根據預期的出口量控制進口量並且要使兩者嚴格平衡,並制定高標準的進出口限制規則。
地區經濟主義新貿易保護論是很多國家採取新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該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學者蒂姆·朗和科林·海茲的著作《新貿易保護主義》認為新貿易保護主義旨在通過減少國際貿易和對整個經濟的重新定位及使其多樣化,讓它朝著地區或國家內生產的最大化方面發展;然後以周邊地區為依賴對象,並且只把全球貿易作為最後的選擇。也就是意味著自由貿易無法解決所有的問題,有時候反而會得出相反的結果。[1]
如自由貿易政策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可以使全球性資源合理配置和利用,這樣一部分產品自然會流入不發達的貧困地區,縮小貧富差距。但是蒂姆·朗和科林·海茲認為一些發展中國家會為了本國經濟發展的短期利益進行掠奪性的資源開采,廉價出口,國家通過削減社會開支來鼓勵出口,從而造成發展中國家的產品擠占發達國家的產品市場。因此要實現經濟、公平和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就必須放棄自由貿易政策,由地區經濟新貿易保護理論取代自由貿易理論。這樣既可以使發達國家的資源充分被利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的發展,又可以減少發展中國家的外部負效應帶來的不經濟,保護環境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2]
蒂姆·朗和科林梅茲認為自由政策存在著自身固有的缺陷,在當今世界環境下,自由貿易政策所帶來的問題比其期望解決的問題更多。例如,自由貿易政策本欲提高經濟效率,增加就業,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但帶來的卻是過度競爭,導致全球失業人數的增加,居民平均生活水準的下降和世界經濟增長的緩慢。又如,自由貿易政策本想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增加世界經濟蛋糕的規模,並認為這一結果一旦產生,世界便可能有更多的東西分享,其中的一部分會流向貧窮的國家,縮小世界不平等現象,但帶來的卻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為短期利益掠奪性開采資源,廉價出口,國家通過削減社會開支來鼓勵出口,造成相對貧困的擴大。再如,近20年來,世界環境的急劇惡化與自由貿易政策導致的全球貿易迅速擴大,以及自由市場自身沒有能力把環境損失計入貿易成本有著重要的關係。由於自由貿易政策存在著缺陷,因此要實現經濟、公平和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就必須放棄自由貿易政策,由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所取代。[3]
他們認為,實行地區性貿易保護主義後,既可以利用本地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福利,又可以改變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結構中的不利地位,同時也可以保護環境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新貿易保護主義還主張為使地區經濟發展,實現貿易平衡和保護世界環境,一國需要根據預期的出口量控制進口量並且要使兩者嚴格平衡,並制定高標準的進出口限制規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