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圈子文化是文化慨念。在中國,現今流行圈子文化。同學講同學圈子,朋友講朋友圈子,戰友講戰友圈子,官場講官場圈子。其一個個獨特的“圈子”,所形成的“生態”環境,讓人仿佛看到一個個縱橫交錯、五顏六色的或圓或扁或方或說不上形狀的“怪胎文化”在恣意地舞動,如風似雨儼霧,看不透,弄不明。
在職場中,男人容易抱成團,女人,特別是優秀的女人,則往往喜歡玩排擠。
排擠這檔子事,其實在職場上很普遍。什麼原因導致自己被排擠?又有什麼招數可以避免排擠?
故事一:我真的很受傷
周為碩士畢業後,在一家事業機關工作。勤懇的周為得到了同事們的“青睞”———今天老孫師傅請她幫忙寫一份總結,明天張大哥問她能不能抽出點時間做一套表格……可每次到了午飯時間,人們都說說笑笑結伴離開,仿佛沒看到她一樣。“或許是年齡有差距,所以跟他們缺少共同語言吧?”周為這樣安慰自己。可在半年之後的崗位定級上,周為吃驚地看到自己排在辦公室最末位。周為明白,自己被排擠了。
點評
辦公室里總有一些人勤勤懇懇做了很多事情,卻像讀書時候的好學生一樣,被人們認為是理所應當的,甚至還因為其常常埋頭苦幹,很少講話,而被認為特立獨行,遭到排擠。
無辜型的被排擠者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形象,停止“我可以做任何工作”的路線。短時期內會讓人對你有一點壞印象,希望時間稍長之後,大家會意識到自己行為上的失誤。
故事二:求人不如求己
裴斐之所以加入這家公司的銷售部,最主要的原因是同校同系的師姐在這個部門做經理。果然,頭兩年,裴斐幹得順風順水,幾乎一路綠燈地做到了主管的位置。世事難料,師姐被調到分公司任副總經理,新來的經理又是“空降兵”,上任第三天就對裴斐發了一頓火,起因是一筆500多元的發票,裴斐的手下沒有寫清時間、地點和宴請的對象,她就給簽字了。裴斐心裡明白:自己的好日子到頭了。
可裴斐沒料到日子會這麼難過,接二連三的小失誤都讓她成了靶子。很快,她成了“光桿司令”,手下的人都申請調到別的主管手下了。好在半年多後,在一次公開活動中,經理考慮欠周,負責此項工作的主管又缺乏經驗,音響竟然臨場失聲。裴斐不慌不忙,從自己的車裡取出手持喇叭,遞給了表情焦急的副總裁。事後,裴斐被提拔為另一個部門的經理。
點評
“靠山”走了之後,新來的上司一定要殺一儆百,而這一個被“殺”掉的,大半會是以前的“紅人”。這個時候往往做多錯多。
出人頭地型的人往往有一定才華,被排擠常常是因為缺少一個真正的表現機會。因此,委曲求全、等待機會、把握機會是最佳上策。
故事三:一盤散沙是最軟弱的
丁靈被“獵頭”挖到這家公司的市場部做經理。沒想到竟然遭到非暴力的反抗行為———小A說某個活動做不了,因為媒體不感興趣;小B說活動超支,總監那裡會通不過;小C請假,說自己嚴重感冒……丁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總監秘書那裡打聽到,原來在自己調來前,小C很有可能被提拔為經理,現在部門的一切狀況都是小C一手策劃的。
丁靈找到小A:“你經驗老到,如果再好好地搞幾個大型活動,為自己增加一些資本,主管的位置就離你不遠了。”幾天之後,小A主動來找丁玲,表示自己會完成那一份工作,丁靈對小B講的則是:“聽說你準備要小孩,奶粉錢是一定要提前準備好的。多完成一些工作吧!也好為將來做籌劃。”小B聽了,自然幹勁十足。至於小C,丁靈以長期休病假、身體狀況不適合現任工作為由,將她調到了別的部門。
點評
一般到一個新單位當頭兒,總會遇到手下不怎麼服管的問題。這幾乎是所有新領導一定會遇到的。要處理好的確需要點領導才能:在排擠自己的小團隊中增加點不安定的因素,讓他們內訌,打散他們,自然就沒有人排擠自己了。
故事四:我也不想排擠人
部門同事之間本來有些小摩擦,但當另一個部門的小韓借用到辦公室之後,小摩擦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統一戰線”般地冷落小韓。而冷落的原因也很簡單:部門的領導和她所在部門的領導關係不好。於是,小韓的電話響了沒人去接;有人問小韓在不在,我們都一致搖頭說不清楚;偶爾大領導路過,看到小韓沒在,我們還會淡淡地說:“常常看不到她啊!”……小韓其實是個好女孩,每次出差還給我們帶小禮物或風味小吃,可人們真的沒辦法不排擠她啊!
點評
門派之爭是職場排擠的一個重要原因。你是誰的人,決定了你的日子好不好過,這時,排擠與被排擠並不是性格那麼簡單的因素。
門派鬥爭型中的排擠者和被排擠者都是最不情願也是最不穩定的,因為搞不好哪一天就會隨著門派的改變而轉變。
故事五:前男友成了罪魁禍首
世界有多小,蘇妝以前並不知道。可當她知道自己的前男友成了同事劉麗麗的現任男友之後,她開始覺得無比鬱悶。先是自己千辛萬苦寫好的報告無緣無故地從電腦上消失,然後是一手接待的客戶竟然堅持要更換業務代表,最要命的是,月底上報的表格竟然錯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數字,被經理臭罵。讓她吃驚的是,這一切都是劉麗麗做的手腳。劉麗麗甚至直截了當地對她說:“要麼我和他分手,要麼你換個工作,否則我們要一直鬥下去了!”
點評
當人成了排擠的驅動因素,這就成為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私人恩怨,最好的辦法是躲開這個人,調換另一個部門。如果不能,不妨反抗,收集相應的證據,向上級尋求幫助。
故事六:家境好又不是我的錯
王青的家境不錯,不但開車上班,還穿得很有品位,據說家裡已經給她在單位附近的小區買於一套160平方米的房子。很多年輕的男同事喜歡圍著王青轉,可在分配銷售小組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個女同事願意和王青一組;好不容易有了搭檔,在有銷售機會的時候,對方竟隱瞞起來不告訴王青,甚至王青發現並與她對質時,她還輕描淡寫地說:“反正你家那麼有錢,何必在乎這點小錢呢?”
點評
不僅工作突出會成為被排擠的原因,家境出眾也可能引發排擠。
家境不錯的被排擠者實在沒有特別好的應對辦法———總沒人希望自己破產吧?所以還是打打親民牌,多送些禮物,請大家吃吃飯,讓大家對你樹立慷慨大方的好印象吧。
專家忠告
在職場上混,少不了與人競爭,排擠只不過是其中一種職場自然法則,上場就是要較量。
當自己被排擠時,首要任務不是大肆宣揚,仿佛天下人都對不起你;也不是暗地裡做手腳。要知道排擠可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能夠做到的;更不是一氣之下跳槽離開就可以逃脫得了的。我們要做的是靜靜地觀察與等待:觀察排擠你的人員構成;分析他們的初衷———要知道,人們很少會排擠不相干的人。然後,安靜等待翻身或者讓排擠者徹底失效的機會。
當你也是排擠者中的一員時,不能捨棄做人的基本原則。可能你排擠別人有不得已的苦衷,但記得要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才會給別人和自己都帶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