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新自由主義通貨膨脹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哈耶克(F.A.VOZl Hayek)是當代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竭力宣傳經濟自由的好處和國家干預的弊端,猛烈抨擊凱恩斯主義的國家干預政策,哈耶克新自由主義通貨膨脹理論認為它必然導致財政赤字、通貨膨脹、經濟惡化和失業劇增。哈耶克試圖說明“停滯一膨脹”同時並存的原因,提出了所謂“失業緊跟通貨膨脹”的理論。這種理論在西方經濟學中獨樹一幟。
在哈耶克看來,政府對貨幣發行權的壟斷是經濟不穩定的根源,失業和通貨膨脹都是由此引起的。因為,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私人經濟,只要聽任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就能將有關的信息及時傳遞給各生產者和消費者,並實現對所有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但是,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和及時傳遞信息的條件是要有健全的貨幣制度。如果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由私人經濟即私人銀行提供,那麼私人經濟將會按照流通的實際需要提供貨幣,這樣的貨幣制度必定是健全的,在這種情況下,也就不會有失業和通貨膨脹。然而,由於國家壟斷了貨幣發行權,剝奪了私人經濟自行提供交換媒介(貨幣)的可能,私人經濟活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國家貨幣發行政策的限制,於是市場機制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其結果必然是:一方面引起失業,這是由於私人經濟活動受到限制和經濟資源配置失調,私人投資積極性受到挫傷,因而市場就不能夠提供較多的就業機會;另一方面造成通貨膨脹,這是由於政府壟斷了貨幣發行權,並濫用這種權力而造成貨幣發行過多的結果。因此,哈耶克指出,既然失業和通貨膨脹產生於同一原因,二者就可能同時存在。那種提高通貨膨脹率降低失業率,或者提高失業率來緩和通貨膨脹的理論,都是沒有根據的。在他看來,“停滯一膨脹”的原因並不那麼複雜,用不著把這個本來很簡單的道理看得深奧莫測。“停滯~膨脹”的原因就是:政府壟斷了貨幣發行權,並濫用這種權力,破壞了市場機制的正常作用,它在造成通貨膨脹之後,又引起了失業,也就是說,失業緊跟著通貨膨脹。
哈耶克認為消除失業和通貨膨脹的根本辦法在於實行“貨幣的非國家化”,也就是取消政府發行貨幣的壟斷權,廢除國家貨幣制度,用私營銀行的競爭性貨幣(即自由貨幣)代替國家貨幣。在私營銀行自由發行貨幣的條件下,各銀行就會自覺限制貨幣發行量,維護通貨價值,市場經濟就會穩定,失業和通貨膨脹都可以消除。簡單地說,只要私人銀行發行貨幣,就能萬事大吉了。
哈耶克從這種觀點出發,批判和反對其他一切政府調節和管理的政策主張。首先,他堅決反對凱恩斯主義關於用通貨膨脹來實現充分就業的主張。他認為,通貨膨脹既不能解決失業,也不能保證充分就業。因為,通貨膨脹只能在一定時期內吸收失業,但從長遠來看,失業不僅不可避免,而且會更加嚴重;通貨膨脹不會一次性結束,它是個持續不斷的加速過程,這個過程不僅可能破壞貨幣金融制度,甚至可能最終破壞整個社會經濟。哈耶克還反對凱恩斯主義實行工資和物價管理來消除通貨膨脹的主張,他認為這是政府對私人經濟的干預,它也會破壞市場機制的作用。
其次,哈耶克還反對“激進派”關於擴大政府機構權力,用反壟斷的措施來制止物價上升,以消除通貨膨脹的主張。他指出,反壟斷是正確的;但只能用鼓勵市場競爭,而不是擴大政府權力的辦法。因為擴大政府權力導致“極權化”傾向,其結果甚至比私人壟斷還要糟糕。
最後,哈耶克也不同意貨幣主義者控制貨幣發行量來消除通貨膨脹的對策。他認為,貨幣供給量不是通過控制而得到一定可預見結果的政策工具;而且,靠政府控制貨幣發行量也是靠不住的,不能相信政府的“善心”和“好意”,“健全的貨幣只可能來自(私人企業的)自身利益,而不會來自(政府的)善行”。
哈耶克在通貨膨脹和失業問題上,對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和激進派的批評,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但是,哈耶克的通貨膨脹理論卻過於激進了,因為哈耶克的論證包含了兩個前提:一是私人銀行券代替國家貨幣;二是政府的貨幣發行一定會背離社會利益。這兩個前提並不能成立。因為世界各國的貨幣銀行史都能證明私人發行銀行券的局限性,如流通面窄,無法辦理全國性的結算等,這是它最終為國家貨幣所替代的重要原因;而且,私人銀行競爭的結果難免會由一家銀行獨占壟斷地位,若其單獨享有貨幣發行的利潤,私人銀行背離社會利益的可能性決不亞於國家銀行。此外,也沒有理由認為政府背離社會利益的傾向一定無法得到遏制。20世紀90年代末,世界各國通貨膨脹形勢的緩解不能不說是對哈耶克理論的經驗否定,它至少能證明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未必一定背離社會利益。當然,也沒有理由認為,從私人銀行券發展起來的國家貨幣就一定不會再向私人銀行券回歸,但是,這種可能恐怕只能發生在相當遙遠的將來,至今銀行的運作還沒有顯示出這種趨勢的跡象。
- 胡海鷗,賈德奎編著,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 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02,第249頁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