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新自由主义通货膨胀理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哈耶克(F.A.VOZl Hayek)是当代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竭力宣传经济自由的好处和国家干预的弊端,猛烈抨击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哈耶克新自由主义通货膨胀理论认为它必然导致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经济恶化和失业剧增。哈耶克试图说明“停滞一膨胀”同时并存的原因,提出了所谓“失业紧跟通货膨胀”的理论。这种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独树一帜。
在哈耶克看来,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是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由此引起的。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私人经济,只要听任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就能将有关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实现对所有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但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和及时传递信息的条件是要有健全的货币制度。如果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由私人经济即私人银行提供,那么私人经济将会按照流通的实际需要提供货币,这样的货币制度必定是健全的,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会有失业和通货膨胀。然而,由于国家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剥夺了私人经济自行提供交换媒介(货币)的可能,私人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国家货币发行政策的限制,于是市场机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引起失业,这是由于私人经济活动受到限制和经济资源配置失调,私人投资积极性受到挫伤,因而市场就不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造成通货膨胀,这是由于政府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滥用这种权力而造成货币发行过多的结果。因此,哈耶克指出,既然失业和通货膨胀产生于同一原因,二者就可能同时存在。那种提高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或者提高失业率来缓和通货膨胀的理论,都是没有根据的。在他看来,“停滞一膨胀”的原因并不那么复杂,用不着把这个本来很简单的道理看得深奥莫测。“停滞~膨胀”的原因就是:政府垄断了货币发行权,并滥用这种权力,破坏了市场机制的正常作用,它在造成通货膨胀之后,又引起了失业,也就是说,失业紧跟着通货膨胀。
哈耶克认为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根本办法在于实行“货币的非国家化”,也就是取消政府发行货币的垄断权,废除国家货币制度,用私营银行的竞争性货币(即自由货币)代替国家货币。在私营银行自由发行货币的条件下,各银行就会自觉限制货币发行量,维护通货价值,市场经济就会稳定,失业和通货膨胀都可以消除。简单地说,只要私人银行发行货币,就能万事大吉了。
哈耶克从这种观点出发,批判和反对其他一切政府调节和管理的政策主张。首先,他坚决反对凯恩斯主义关于用通货膨胀来实现充分就业的主张。他认为,通货膨胀既不能解决失业,也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因为,通货膨胀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吸收失业,但从长远来看,失业不仅不可避免,而且会更加严重;通货膨胀不会一次性结束,它是个持续不断的加速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可能破坏货币金融制度,甚至可能最终破坏整个社会经济。哈耶克还反对凯恩斯主义实行工资和物价管理来消除通货膨胀的主张,他认为这是政府对私人经济的干预,它也会破坏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次,哈耶克还反对“激进派”关于扩大政府机构权力,用反垄断的措施来制止物价上升,以消除通货膨胀的主张。他指出,反垄断是正确的;但只能用鼓励市场竞争,而不是扩大政府权力的办法。因为扩大政府权力导致“极权化”倾向,其结果甚至比私人垄断还要糟糕。
最后,哈耶克也不同意货币主义者控制货币发行量来消除通货膨胀的对策。他认为,货币供给量不是通过控制而得到一定可预见结果的政策工具;而且,靠政府控制货币发行量也是靠不住的,不能相信政府的“善心”和“好意”,“健全的货币只可能来自(私人企业的)自身利益,而不会来自(政府的)善行”。
哈耶克在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上,对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激进派的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哈耶克的通货膨胀理论却过于激进了,因为哈耶克的论证包含了两个前提:一是私人银行券代替国家货币;二是政府的货币发行一定会背离社会利益。这两个前提并不能成立。因为世界各国的货币银行史都能证明私人发行银行券的局限性,如流通面窄,无法办理全国性的结算等,这是它最终为国家货币所替代的重要原因;而且,私人银行竞争的结果难免会由一家银行独占垄断地位,若其单独享有货币发行的利润,私人银行背离社会利益的可能性决不亚于国家银行。此外,也没有理由认为政府背离社会利益的倾向一定无法得到遏制。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各国通货膨胀形势的缓解不能不说是对哈耶克理论的经验否定,它至少能证明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未必一定背离社会利益。当然,也没有理由认为,从私人银行券发展起来的国家货币就一定不会再向私人银行券回归,但是,这种可能恐怕只能发生在相当遥远的将来,至今银行的运作还没有显示出这种趋势的迹象。
- 胡海鸥,贾德奎编著,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 第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02,第249页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