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再生資源(Renewable Resources)
目錄 |
什麼是再生資源[1]
再生資源是指在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價值,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能夠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
再生資源的來源與分類[1]
由於再生資源來源於不同渠道、不同層面,物理形態各異,成分千差萬別,還會使環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因此作為一種特殊的工業原料,再生資源的分類複雜,種類繁多。按照《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再生資源分為廢舊金屬、報廢電子產品、報廢機電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如廢紙、廢棉等)、廢輕化工原料(如橡膠、塑料、農藥包裝物、動物雜骨、毛髮等、廢玻璃等)。在我國再生資源交易市場上,主要分為七大類:金屬、紙類、塑料、可樂瓶、易拉罐、玻璃和雜貨(包括木頭、編織袋和織物),每一類再生資源還有具體的細分類。在國際貿易上,我國海關總署公佈的廢料分類目錄和報關辦法中對進口廢物也有一套分類標準。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廢料分類標準是美國廢料回收工業協會(Institute of Scrap Recycling Industries,ISRI)每年修訂和發佈的《廢料規格手冊》(Scrap Spec—ifications Circular),ISRI廢料規格手冊將廢料分為:廢舊非有色金屬(Nonferroous Scrap)、有色金屬(Ferrous Scrap)、玻璃(Glass CuUet)、紙(Paper Scrap)、塑料(Plastic Scrap)、電子(Electronics Scrap)和輪胎(Tire Scrap),並有廢料規格的詳細指南,其突出優點是根據廢料的性質進行分類,因為各類廢料的形狀可能不一,但成分相近,這樣既有利於回收和貿易,也有利於廢料的利用,可操作性很強。儘管ISRI廢料規格手冊不是標準,但已經被大多數國家在廢料回收、加工、利用進出口貿易中採用,一些國家國內廢物分類標準也部分採用ISRI廢料手冊中的分類方法。例如,我國《銅及銅合金廢料、廢件分類和技術條件》等廢雜有色金屬分類標準在修訂時就將其作為重要參考標準。
再生資源的基本特征[2]
再生資源類型複雜多樣,各種不同的再生資源無論從物理形態到化學組成,存在較大的差異,如水資源與土地資源,同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資源類型,但從再生性角度考慮,仍有一些共同特征,主要表現為:
1.功能的多樣性和多宜性
再生資源往往具有多種用途和使用價值,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在功能上表現出多樣性和多宜性。如森林資源,既可用作薪材、木材等傳統低級利用方式,也可用於戶外娛樂、放牧、狩獵、其他林副產品等綜合利用方式,還具有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等功能。又如水資源,既可作航運、灌溉、發電的利用,也可作旅游觀光的資源;而土壤資源,一定氣候條件下可種植各種不同的糧食與經濟作物。
2.自我調節和代償功能的有限性
自我調節和代償功能是再生資源系統的最根本特征,能夠緩衝外界的干擾,保持系統結構與功能的相對穩定。正是自我調節和代償作用,再生資源才具有可再生性。值得註意的是,可再生資源系統的自我調節作用和代償功能是有一定限度的,這就說明可再生資源是可以耗竭的,即存量可以為零。對於可再生資源,儘管存量可以恢復,但當外界干擾或破壞超過一定限度時,再生資源就會失去自我恢復的能力,發生資源枯竭或退化,則難以實現可再生資源的永續利用。如草地資源,通常處於生態脆弱區域,如果不合理利用或長期過度利用(過牧),將使草原退化,及至退化為荒地。又如水資源,不同水體的更新周期不同(表1),地下水的更新周期較長,對其開發利用不能超越其自然更新周期,否則將導致區域地下水位補給的失衡,導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生態環境問題。這就要求人們在開發利用再生資源時,必須遵循生態平衡和可持續利用原則,防止盲目利用、過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表1 不同水資源狀態的更新周期
水體種類 | 更新周期 | 水體種類 | 更新周期 | 水體種類 | 更新周期 |
---|---|---|---|---|---|
海洋水 | 2500年 | 永凍層中冰 | 10000年 | 土壤水 | 1年 |
深層地下水 | 1400年 | 湖泊 | 17年 | 大氣水 | 8天 |
極地冰川 | 9700年 | 沼澤 | 5年 | 生物水 | 幾小時 |
高山冰川 | 1600年 | 河流 | 16天 | - | - |
3.分佈的地域性
受地質、地形、氣候及人類活動干預等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再生資源之分佈亦呈地域性特點、地帶性規律。例如,受氣候降水因素的影響,我國水資源呈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的分佈格局,極大地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利用;草場資源主要分佈在我國北方半乾旱區域。這就要求在開發資源中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建立合理的生態系統與生產佈局。
4.供給數量的相對短缺性
再生資源的再生性特點,決定了其供給數量的持續性,如果能合理適度利用,再生資源的供給數量的可以持續不斷的。但是,再生資源的供給數量不會因人類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反,隨著人類對各類資源的需求量的與日俱增,形成了再生資源的相對短缺性。這就需要人們引入市場機制,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和經濟利用,用價值規律來調控資源的配置,消除片面追求利用再生資源數量和規模而不註意其社會、生態、經濟效益的行為,以節約使用這些屬於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和生產源的資源。
再生資源的回收和利用的意義[3]
1.再生資源的回收和利用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當前經濟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而發展迴圈經濟、建立迴圈型社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迴圈經濟範式強調由資源、生命系統和生態系統構成的自然資本是人類社會最大的資本儲備,提高資源利用率是解決環境和資源問題的關鍵。資源迴圈利用是實現迴圈經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實踐層面,迴圈經濟的再迴圈原則要求資源產品完成使用功能後重新變成再生資源迴圈利用,提高全社會的資源利用效率,因此,再生資源回收和利用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
2.再生資源的回收和利用可以有效緩解資源短缺的矛盾
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眾多,資源不足,生態系統脆弱,多年來傳統經濟發展之路,能源、資源消耗大,效益低,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口、資源、環境等矛盾突出,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更加劇了資源短缺的矛盾。再生資源的回收和利用,可以有效地緩解我國資源短缺、減輕環境污染、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據測算,每回收利用1萬噸廢舊物資,可節約自然資源4.12萬噸,節約能源1.4萬噸標準煤,減少6萬~10萬噸垃圾處理量;每利用1萬噸廢鋼鐵,可出鋼8500噸,節約成品鐵礦石2萬噸,節能0.4萬噸標準煤,少產生1.2萬噸礦渣;每利用1萬噸廢紙,可生產紙漿8000噸,節約木材3萬立方米,節約能源l萬噸標準煤,節水100萬立方米,少排放污水90多萬立方米,節電600萬千瓦·時。因此,大力發展再生資源回收和利用可以有效緩解我國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的矛盾。
3.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和利用是建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需要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在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通過採取法律、經濟和行政等綜合性措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推進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和利用必不可少。至於環境友好型社會,其核心內涵是人類的生產與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可持續發展。而人與自然要和諧發展,就必須讓資源得到迴圈利用,避免因開采和浪費新資源而造成生態和諧的破壞。另外,工業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是目前我國所面臨的三大環境問題之一。加強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無疑會直接降低廢棄物排放量、減輕污染。因此可以說,再生資源的回收和利用在節約並充分利用資源的同時,還能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
4.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可以增加就業崗位
再生資源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大力發展再生資源產業既可以發揮比較優勢,又可以緩解就業壓力。調查顯示,每增加1萬噸進口廢舊物資,就可以增加就業1000人。目前,在我國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已經有上千萬家拆解企業,形成了“進口廢舊產品→再生成新產品出口→進口廢舊產品”產業鏈和加工區,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解決了幾千萬人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