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助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印染助劑是指在纖維紡織加工過程中,紡織品前處理、染色、印花、後整理及染料後處理過程中使用的除染料和通用化學品(如無機或有機的酸、鹼和鹽)以外的物質的總稱[1]。印染助劑包括油荊、前處理劑、染色、印花助劑和後整理劑等,是精細化工中的一個門類。隨著紡織工業的發展,纖維加工量的增加,紡織印染助劑也將發展和增加[2]。
印染助劑的行業前景[3]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升級成為必然,對紡織品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成為推動紡織業升級的新動力。
我國的紡織工業是重要民生產業,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這兩點在相當長時期內都不會改變。只有確保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才能確保紡織行業健康發展。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初國務院出台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突出強調了“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其重要意義一是從國內形勢來看,紡織工業在相當長時間內都將是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總量決定內需市場必須依靠我國自身紡織產業來滿足。紡織工業吸納了2000萬勞動力就業,其中80% 來自農村,關係到近1億農民的生計。二是從國際形勢來看,紡織工業是我國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之一,在全球紡織產業格局中具有產業鏈完整、配套能力強、專業分工明確、勞動力成本低等不可替代的地位,占國際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1/3左右,並且在相當長時間里,這種格局不會改變。
國內市場是我國紡織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內銷比重已由2000年的67% 提高到目前的77%。從衣著類消費來看,儘管我國人均紡織品消費量已從2000年的7.5kg增長到2007年的l6kg左右,但與發達國家人均纖維消費量30~40kg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從家用紡織品來看,隨著新居數量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每戶平均都有10~20 kg的家紡消費量。在我國廣大農村,紡織服裝消費量依然很低。這些都意味著我國紡織服裝內需市場還有巨大空間和潛力。我國內需市場還存在新的增長點。比如在基礎設施建設、衛生醫葯等領域可以廣泛應用的產業用紡織品,目前在我國紡織大行業中只占到15% 的比重,而隨著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預計今後產業用紡織品會以更快速度發展,市場前景廣闊。今年,隨著國內就業狀況得到穩定,內需市場仍將實現穩定增長。同時,隨著國家採取一系列促消費、惠民生措施,直接鼓勵消費和增加在三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都將進一步增加內需市場的活力。紡織印染助劑產品擴大內銷形勢也將更好。預計到2012年中國紡織助劑的產量可望達到為116萬t,銷售額約232.9億元。
當前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主要有3個層次。第一是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儘管2008年這個市場出現了很大波動,我國對美直接出口總量沒有增長,但市場份額卻增加了1.75%,對歐盟出口總額增加了37%。第二是東南亞鄰國。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紡織業跟東南亞鄰國產業鏈結合越來越緊密,2008年對其出口的化纖、紗線、面料等都大幅增長。第三是俄羅斯、拉美地區和非洲地區。這一新興市場紡織服裝需求量近年增長很快,但由於其自身加工能力不足,也為我國紡織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另外,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價格在出口中成為非常敏感的因素。目前國際市場高檔名牌產品的消費比重大幅下降,而大眾化產品的消費比重持續上升。在消費結構向低端產品轉變的過程中,我國企業如能及時跟進,就可憑藉質優價廉物美的產品在銷售額增長方面成為贏家,分得更大國際市場份額。通過調整齣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中國紡織品的國際份額還可以繼續提升。同時,國家上調出口退稅率的政策,也將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產生積極作用。
每加工百公斤纖維,全球範圍內助劑平均使用量為7kg,美國、英國、德國、Et本等發達國家則平均使用15kg各種助劑,而我國僅為4kg,還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印染助劑產量占全球的比重較低,2004年我國紡織印染助劑的年產量只占世界紡織印染助劑的年產量10% 左右,與我國染料產量約占世界染料總產量的60% 非常不相稱。今年,隨著發達國家金融體系風險進一步下降,世界經濟將有所好轉。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0年全球GDP增長將由2009年的-1% 恢復到3%,全球貿易額增速也將由-12% 回升到2%。因此,紡織印染助劑產品外銷形勢也會更好。2010年是《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實施的最後一年,也是《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落實的第二年,在全國上下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大環境下,紡織印染行業整體運行質量將進一步提高,綜合競爭實力將繼續增強,我國的紡織印染助劑產品的發展動力也更加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