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勞動力過剩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劳动力剩余)

勞動力過剩(Labor Surplusmanpower Surplus; Labor Redundance)

目錄

什麼是勞動力過剩

  勞動力過剩是指在勞動力市場上,勞動力的初始供給大於有效供給,又稱勞動力過度供給。

過剩勞動力城鄉間轉移的障礙[1]

  (1)城市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面臨新的困難。2000年第三季度沈陽市場勞動力市場職業供求報告顯示,第一產業需求人數只占市場需求總量0.38%,而供給人數卻占市場供給總量6.73%,比例相差懸殊。面對城市勞動力大量過剩的局面,城鎮能為農民就業提供的機會十分有限。

  (2)城鄉二元勞動力市場的格局阻撓著農民跨區域流動。在傳統二元經濟體制下,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隱性失業的形式散佈在農村,根深蒂固的城鄉不平等仍阻撓著農民跨區域流動。隨著城市隱性失業的顯性化,政府就靠阻止農民工就業來轉嫁矛盾,更有些部門借有序流動之口額外收費創收,這種限制勞動力供給的做法在全國普遍存在。

  (3)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所需資金受到嚴重製約。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過程同時也是以資金為主的生產要素同步流動的過程,增加就業的前提必須對轉移產業增加投資。據測算,鄉鎮企業每增加一個勞動力就業需投資0.8至1.2萬元,集體和國有企業更高,個別行業達十幾萬元。按每個1萬元計算,如果每年能為新增1000萬城鄉勞動力提供就業,則需要投資1000多億元。目前農業產出效益比較低,城鎮相當數量的工商服務行業不大景氣,鄉鎮企業又面臨新的困難。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巨大的資金需求難以滿足。

勞動力過剩的解決[2]

  1.以刺激需求的政策減少周期性失業人數。無論人們的認識差異多大,我國目前由總量需求不足而導致的經濟不景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近期工人大量下崗市場需求不足有密切關係。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辦法是政府主要通過財政政策(而不是貨幣政策)刺激需求。這種刺激需求的方法可能會導致一定的通貨膨膿反彈,但在多目標的政策決策中,總是以損失最小的目標作為最佳目標。

  2.加大人力資本投資,使過剩就業者向高效就業者過渡。這是解決結構性失業的主要出路。產業結構大調整時期,大部分下崗工人需要進行新的崗位培訓。且前我國的職業教育體系還不適應這種由於產業結構轉換而形成的對重新教育的要求,因此政府和大型企業必須從戰略高度認識在這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的重要意義。

  3.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減輕過剩失業的壓力。世界各國勞動力流動的一個基本規模是農村人口流向城市,這是因為城市的一個重要功能在於能夠較大幅度的吸納勞動力。由此觀察,我國勞動力過剩壓力較大的一個原因是我國的城市化繫數太低。因此推進農村大規模城鎮化應成為我國解決過剩勞動力的一項長期國策。在城市中,第三產業又是吸納勞動力的最主要的“蓄水池”,發達國家之所以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較高,一千重要的因素是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後,人們對服務業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由於服務業的消費是購買與消費一次性完成的,因此在消費過程中極易產生糾紛。這是城市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障礙。為此必須完善城市服務業管理的法律體系

  4.積極調整國有企業的就業結構。由於過剩勞動力的大量存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仍將在較長時期內以低效率的代價擔負起吸納過剩勞動力的使命,但同時又必須進一步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調整國有企業的就業結構。為了使國有企業更有活力,除了採取上述巨集觀政策外,應當使大部分競爭性的國有企業逐步減輕過剩勞動力的負擔,使這些企業的勞動用工制度迅速市場化。大部分過剩勞動力應當由政府壟斷性行業吸納,這樣將會在總體上提高社會福利

  5.正確處理技術進步與勞動就業的關係。近期,大家對知識經濟產生了法厚的興趣,美國知識經濟的發展所導致的經濟繁榮使人們產生了美好的嚮往。發展高科技已成為我國大部分地區的一項戰略決策,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根據我國國情,高科技的發展將受到過剩勞動力的制約。我們知道,技術進步的最大特點是技術對勞動力的替代,在勞動力無限供給條件下,技術進步目標將與解決就業目標相衝突。希克斯中性技術進步思想的提出,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為發展中國家技術進步增加的限定條件。因此,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我國應當繼續實施高科技行業與勞動密集行業並行發展的戰略。

參考文獻

  1. 付祥勝,劉怫翔.剩餘勞動力在城鄉間轉移的障礙及出路.農業經濟,2003年5期
  2. 石良平.勞動力過剩條件下的企業制度改革.上海改革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勞動力過剩"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