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國際貿易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農產品國際貿易(Agricultural Product Trade)
目錄 |
什麼是農產品國際貿易[1]
農產品國際貿易是指農產品跨越獨立的行政管理界限的流動,它可以發生在主權國之間,也可以發生在主權國和地區之間(如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地區),還可以發生在兩個分屬於不同主權國的地區之間。
農產品國際貿易的特點[2]
與工業品相比,農產品在貿易上具有不同的特性。首先,農產品生產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地區性和分散性;其次,大多數農產品是人們日常必需品,供求都缺乏彈性;再次,農產品大多是有機體,體大、量多、水分多,具有笨重性和鮮活易腐性,並且質量不均勻,因此,在收購、包裝、運輸、保管、銷售方面要求較高,需要特定的貿易設施,成本高,風險大。由農產品的這些貿易特性所決定,在國際市場上,大多數農產品的貿易表現出下述重要特征。
- (一)貿易商品集中
這一特點是指多數欠發達國家農產品出口的品種是有限的。例如,巴西主要依靠咖啡出口;迦納的主要出口物資是可可;孟加拉和印度主要出口黃麻;斯裡蘭卡和肯亞主要出口茶葉;橡膠是馬來西亞主要的幾種輸出物資之一;阿根廷和泰國主要依靠糧食出口。換句話說,欠發達國家的貿易主要依靠出口少數幾種主要農產品。
- (二)貿易地區集中或市場集中
貿易地區集中或市場集中是指大部分主要輸出物資通常在幾個工業化國家的市場上出售。茶葉、咖啡、黃麻、可可和橡膠在歐洲、北美、澳大利亞及日本出售是這方面的實例。貿易地區集中說明欠發達國家的經濟命運與幾個工業化國家的國內形勢和經濟活動的起落有關。假設印度和斯裡蘭卡主要向英國市場出售茶葉,現在,如果各種原因,英國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那麼,印度和斯裡蘭卡的茶葉市場也將受到不利的影響。
- (三)價格波動幅度大引起出口收入波動
農產品或初級產品貿易波動的幅度是非常高的,至少高於在世界市場上進行貿易的製造業產品的價格波動幅度。巴西咖啡價格的統計數字表明,在紐約貿易市場上,各月價格的波動是很大的。欠發達國家出口的其他農產品也表現出類似的波動情況,因而欠發達國家的出口收人(即出口價格×出口數量)在某種確定性條件下也是波動的。在國際市場上,欠發達國家通常是價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價格的制定者。因此,他們不能提高價格,除非他們能夠像對石油那樣對初級產品的供給實行壟斷控制。
- (四)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時間性很強
和其他商品不同,由於農產品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對人體的直接作用,因而人們對農產品,尤其是食品的需求時間是十分嚴格的。一個國家或地區,如因氣候不正常或社會因素而必須從國際市場上購買並運到本國的時間應越短越好,否則就會影響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和人民生命的維持。另一方面,農產品的保存和保鮮,對時間要求的嚴格程度遠勝於其他商品:①人們對農產品需求的時間,基本上不受其他因素所影響。不論供給時間的長短,人們每日所消費的食品數量基本上是不變的。②農產品的易腐性,要求農產品運輸時間儘量縮短。這就對農產品國際貿易中的運輸手段,提出比運送其他商品更嚴格的要求。
- (五)農產品國際貿易更有利於發達國家而不是發展中國家
除了許多不公平的貿易往來外,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出口的農產品大多為糧食和肉類,特別是美國和歐盟。而糧食的需求彈性在農產品中是最不充分的,且其需求量最大的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反之,發展中國家出口的農產品大多為經濟或熱帶作物,其需求彈性要比糧食充分得多。至於其互相替代性也遠大手糧食。事實上,近年來歐美國家對茶葉的需求量相對於咖啡,其增長幅度更大。有些原料性的農產品,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其可替代性越來越大,因此,市場價格就不可避免趨跌,這對於出口這類農產品的發展中國家顯然是不利的。特別是自世貿組織成立以後,雖然農產品的關稅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是非關稅技術性壁壘卻顯著提高。要麼發展中國家所生產的農產品難以滿足發達國家安全衛生質量要求被拒之門外,要麼為了滿足發達國家安全衛生質量的要求要大幅度地增加生產成本,這樣價格競爭力和利潤率大幅度下降。
有沒有什麼文章論證這些觀點是否屬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