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公共政策制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公共政策决策)

目錄

什麼是公共政策制定[1]

  公共政策制定又稱公共政策決策,是公共政策過程的首要環節。它是針對某個政策問題而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或計劃,進而使其轉化為政策規範的過程。

傳統公共政策制定的特點[2]

  我國傳統公共政策制定的特點是高度組織化,缺少民主;內部輸入為主,缺少廣泛性;單方案定向選擇,缺少比較;上傳下達的傳遞方式,容易變異。為剋服這些弊端,近來開始建立民意調查制度信息公開、舉行聽證、給公眾廣泛的直陳空間以及發揮非執政黨的作用。

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作用[3]

  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政策運行的首要環節,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任務,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程度決定了政策本身的科學性程度,是公共政策有效解決政策問題的前提。在現代民主政治條件下,公民就是通過政策參與對政策體系施加影響的方式來表達和實現自身的利益要求的,因此,公民政策參與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目標。政治文明是人類文明在政治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是民主發展的積極成果”。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社會事務和自身事務的基本權利。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但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需要具體落實到政治體系運行的各個環節。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必須“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公共政策作為現代社會政治參與的重要途徑,其日益開放的運行過程成為有效吸納政治參與的規範性渠道。因此,從微觀的公共政策運行過程著手,吸納公民參與並且有效作用於公共政策制定過程,推進公共政策的民主化進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現實途徑。

  (2)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是提高公共政策質量的重要保障。公共政策質量是表徵公共政策有效解決政策問題、實現政策目標的概念,“是衡量現代政府公共行政能力、水平和權能強弱的重要標準和尺度”。政策質量是政治文明的主要標誌,提高政策質量的關鍵是建立和健全科學的政策制定體制,從法律和制度上保證公民對政策制定的參與權。政策參與是公民與政策體系發生聯繫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能夠擴大政策體系的信息渠道,保證政策體系正確反映社會各利益群體的利益要求,做出科學決策,及時發現和糾正決策中的失誤,有效化解政策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同時,由於公共政策制定中主動聽取和吸收了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要求,並將這些分散的利益要求整合為社會公共利益,這就提高了公眾對政策系統的認同感,有利於調動更多政治資源參與公共政策過程,減少政策運行的阻力。

  (3)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是保證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內在要求。公共政策是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質屬性。公共政策作為公共利益有效配置的權威性手段,其公共性需要最終落實到公共利益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公民經由各種政策參與途徑表達自身的利益要求,是對政策體系制定公共政策進行選擇的一種行為。隨著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的發展,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要求呈現出多元化、複雜化和理性化的趨勢,不同社會力量的政治參與越來越表現為圍繞具體公共政策和利益調節問題的相互協商、相互妥協以及相互制衡,也就是說,社會公共資源的配置一般不通過階級鬥爭的方式,而是通過制度建設和政策的完善來解決。

  (4)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制定是提高公共政策合法性基礎的重要途徑。公共政策之所以能夠成為整個社會的基本規則和指導準則,是因為它有一個合法化的過程,經過法定程式,獲得J,某種權威性的、有約束力的合法形式。根據美國學者查爾斯·瓊斯的理解,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第一層次為政治系統取得統治的合法性,第二層次是指政策取得合法地位的過程。”從第一層次看,政治系統的合法性是公共政策體系權威的生成基礎,是政策體系有效運行的權力來源,其主要評價標準是公眾對政策體系和政策方案的認同和支持程度。從第二層次看,一項政策獲取合法性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特定政治系統制定的政策得到多數公眾認可和接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公民通過政策參與表達自身利益要求,對政策制定過程施加影響,在不同公民和社會團體的利益博弈過程中形成多數群體能夠接受的政策方案。

公共政策制定過程[1]

  公共政策制定的環節主要包括6個環節:問題(problem)、目標(objective)、備選方案(alternatives)、方案結果(consequences)、權衡(tradeoffs)、合法化(1egitimatize)。可以簡單概括為POACTL。

  目標和方案是公共政策制定所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要素。為保證政策目標的正確,政策目標必須明確具體、政策目標必須有效協調、政策目標與手段必須統一。

  公共政策制定具有動態性、指向性、系統性、前瞻性等特征。

  公共政策制定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與時俱進的原則,系統性和整體性原則,社會公正和利益調控原則。

參考文獻

  1. 1.0 1.1 付從惠.2010年度上海市公務員招錄考試輔導教材 綜合管理.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07.
  2. 馬新明.新聞的力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07.
  3. 彭國甫.中國行政管理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4.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泡芙小姐,KAER,方小莉,Mis铭,寒曦.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公共政策制定"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