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李思廉——富力地产集团董事长
目录 |
李思廉,1957年香港出生,富力地产集团董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毕业,恒生国际商学院(香港)MBA,美国国立波士顿大学企业管理博士。
澳洲麦格里大学商学荣誉博士,太平绅士,兼任全国工商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华房地产投资开发商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慈善总会荣誉会长、广东省地产商会主席、香港新家园协会董事会会长及监事会主席、广州市民营企业商会名誉会长、广州市房地产协会会长,并被聘为暨南大学董事、兼职教授,及中山大学顾问董事会董事。
1993年,李思廉以2000万元资金携手进军广州房地产业,赚得第一桶金;仅用了短短十年时间将富力地产建成为一个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产业之一。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
李思廉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进入社会后,他先在证券金融行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做起国内贸易,与内地有了非常频繁的交往。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国内地的发展以及内地文化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并因此于1989年结识了自己事业和人生的重要伙伴、富力地产的另一位缔造者——张力。
从普通工人一路成长为广州郊区二轻局团委副书记、直至梅花村酒店总经理的张力,既拥有那个年代最为明显的踏实肯干精神,又有着非同寻常的开拓与果敢性格。在被借调建设白云区政府办公楼的过程中,他看到了自己在商业方面的禀赋,同时敏锐察觉到建筑市场的巨大空间。
于是,1988年,他辞职下海,正式进入建筑领域。李思廉性格内敛含蓄,而张力则外向率直,结识之后,二人很快便为彼此身上所共同具有的踏实、认真、不浮夸、不空谈的品格吸引,成为好友。
1994年,广州楼市急速升温,吸引了想在房地产行业闯出名堂的各路人马,这其中,便有同样看好这个行业的李思廉和张力。然而,此时的海南正经历房地产泡沫破灭之殇,人们在看好这个行业的同时,也抱有相当的警惕。李思廉和张力细致分析了广州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现状,最后一致认为,广州在市场方面绝对够量,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水平、高效率的房地产公司是现在市场上最需要也最为缺乏的。因此,他们决定联手组建一家无论在远景目标还是精神面貌上都远远超越整个行业的企业,扎扎实实做大做强。于是,1994年,二人各投资300万元,成立了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力)的前身——广州天力房地产公司。
公司成立伊始,两人就根据各自特长进行了明确分工∶李思廉主管公司财务和市场营销,张力负责项目开发和工程管理。他们各自恪守自己的职责范围,从不干扰对方的决策,完全尊重彼此的权利和判断,从公司成立一天到之后的十几年中始终如此,这成为富力取得今日成就的关键因素,两人的合作与友谊也因此成为佳话。
在业务方面,富力从第一步就显现出极强的前瞻性与敏锐判断力。1994、1995年,广州政府鼓励一些污染企业和解困厂搬离市区,以此为契机,1994年,李思廉和张力买下广州荔湾区嘉邦化工厂的一块地皮,开发了公司的第一个项目——富力新居。
富力的第一次亮相就从这里开始,而这却是一块同行都不敢啃的硬骨头。紧靠煤场,又挨着铁路,拿到地时地上的煤灰有一寸多厚.......他们买下的这块土地从地段到品质都毫无优势。为此,富力专门买了洒水车,天天清洗,仅此项费用每个月就要花去几万元。但因为当时市场上人人都在做甲级写字楼、高档豪宅,因此,当均价3000多元每平米的富力新居小区被推向市场后,人们通宵排队买房,房子很快便售罄。
这个项目的成功,让李思廉和张力进一步看到了房地产市场的强大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项目中积累的资金与经验,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之后,循着“拆旧厂,建新房”的成功经验,富力先后与十几家污染厂、解困厂合作,以“旧城换新颜”的恢弘手笔,在广州先后完成富力广场、富力半岛花园、富力环市西苑、富力千禧花园、富力顺意花园等大型旧厂改造项目,成为业内有名的“旧城改造大王”,为广州的城市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张力在拿地、项目运作方面果敢、敏锐,能准确把握时机为富力争取潜力巨大的好项目。而李思廉在资金运用和市场营销方面更胜一筹,总能将资金及时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也非常善于以独特策划推动销售,两个人将各自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巨大合力。同时,政策的支持使得拿地相对便宜,富力的项目也因为品质和价格为市场所欢迎,推动公司走上了一条快速成长的道路,公司规模迅速扩大,实力持续增强。1999年,富力以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良好业绩,荣登广州房地产综合实力第一名,并成为广州民营企业纳税冠军。此后,富力一直常居此位。“那时就是不停的做,1997、1998年统计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卖几十个亿就已经是冠 军了,觉得不是很难。但简单的东西大家都学会了,就有了模仿,后来竞争就大了。”回顾这段历程时,李思廉说。
虽然模式可以复制,但以华南为基地生根开花的富力地产有很多优势别人无法照搬。“我们功底更扎实一些。得益于当时广东省政府对我们行业管理得比较严,比较正规,习惯了,所以去打国际塞的时候,就变成了优势。”这也成为以华南为基地的地产企业常居各类房地产排行榜首位的关键原因。
很快的,富力便拥有了参与更大比赛的机会,其优势也得到进一步凸显。在广州发展近十年之后,随着广州宏观调控政策逐渐严格、土地投放量不断减少,李思廉意识到,广州房地产市场正在走向饱和。于是,2001年,富力作出走出广州、向外扩展的决定。北京和上海是富力下一步发展的首选目标,但要将市场定在它们当中的哪一个,李思廉还有一丝犹豫。2001年7月,北京取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消息传遍全球,李思廉决定紧抓这一历史机遇,全力挺近北京。
2002年3月,富力地产以31.6亿元“天价”拿下广渠门“东五厂”120万平方米的土地。张力带着公司一众实力干将,以破釜沉舟之心态北上京城。
2003年,富力地产在非典疫情(SARS)肆虐之时仍在北京取得开门红,让李思廉对市场和行业更加充满信心。就在此时,广州珠江新城CBD的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广州市政府邀请富力开发珠江新城。出于已有的信心,以及对这一地块未来发展的良好预期,富力地产一口气拿下7块地。“我记得当时市政府3280元/m2楼面,没办法卖得动,问我们企业有什么意见,张生(张力)出口而出,2380吧,2380我们就要了。”受非典疫情(SARS)影响,当时的投资气氛还很低,富力便以2380元/m2的价格拿到一些地,现在的富力地产总部,就是以这个价格购得的。
2011年12月,富力地产推出了集团在广州的又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富力盈凯广场。富力盈凯广场是集写字楼、商铺于一体的大型复合地产项目,该项目占地7942平方米,总层数65层,由著名的美国GP事务所负责总体设计,是富力地产倾力打造的又一个高端多功能物业。除硬件方面的优势之外,该项目还有这样两个不容忽视的亮点︰首先是位置,富力盈凯广场位于珠江新城CBD中轴线西侧,毗邻富力中心、广州富力君悦大酒店、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大剧院、新博物馆及少年宫等标志性建筑,交通四通八达,地下与双地铁交汇处珠江新城站连通﹔其次是广州柏悦酒店的引入,柏悦(Park Hyatt)是凯悦国际酒店集团旗下极致尊贵的精品型酒店,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可提供全面个人化服务和与众不同的私人氛围。“类似的项目在广州应该还没有,不单是它的位置,还有这种顶级酒店在上面,所以比较难得。”说起富力盈凯,李思廉的语气中不无自豪。
李思廉认为,每一个系统都要有一个稳定器,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之后都得休息一下,很多年合约销售额步入300亿元的企业,成绩都是在2011年第一次取得,富力亦是如此。在如此庞大的数据平台之下,整个行业都需要时间进行消化。“比方说我们富力,我们今年也是卖300亿,但一点都不丢人,因为以前的基数太大了。未来一两年,排行前面的十几家公司会选择不同的路。第一种是继续走量,不停盖,不停卖,赚多赚少再说;第二种就是我们这种慢慢做,卖的价钱合理些,不乱消耗土地,也同步盖一些商场、酒店、写字楼回收租金,把公司内部的稳定收入再巩固一下。”对于这两种方式究竟哪种能走得更远,现在来看似乎还无从判断,但紧随时代步伐、稳扎稳打向前迈进似乎成了富力的风格。因此,富力以稳健的步伐走过了2011年,同时也为未来拟定了这样的路线:
首先是维持保守态度,在所有业务运营中时刻保持审慎,特别是要保持现金流畅通。充足现金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收购土地时,除了合理价格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外,其他如付款模式和时间等条件,也要与富力的资金配比计划相符合;二是灵活调整整个项目的建设速度,以配合集团的销售预期;其次,在继续活跃于一线城市的同时,加大对二、三线城市的关注与发展力度。目前,集团已于黑龙江哈尔滨与山西大同购入首幅发展土地。第三,调整产品组合,针对首次置业买家发展更多较小型单位。同时,在整体物业发展组合中,维持适当比例的可供出售商业物业。商业物业不受限购,且商业物业市场仍旧相对强劲。
在积极响应宏观调控,以不断的自我调整应对变化的同时,李思廉还更多从行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角度出发,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这样的思考与建议。李思廉肯定了政府以强大系统服务社会、保障老百姓根本利益的初衷。但他也强调,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对于世界,以及世界对于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影响不断加深,如果长期限外,一味以强力与市场抗衡,不仅与我们的政策不符,政府所要承担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我个人认为下一届政府的重要课题,就是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实施不同的调控方法。目前,大家相对适应了限购、限价、限外等措施,进入2012年后,也是时候考虑差别化的微调了。”在很多场合,李思廉都表达过这样的看法和建议,这是亲身经历过调控洪流的地产企业对于政策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最直观感受,也是一位中国企业家对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建言与关照。
“在我看来,绝大多数的地产商还是希望中国更好,能更有效利用土地,把房子和土地尽可能合理地去处理。我很希望我们中央政府能更宏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双赢。”李思廉说。